与《中国人和华夏文明的渊源》博主商榷
文章来源: 柯尼斯堡2020-02-21 15:54:39

我在城头看到《中国人和华夏文明的渊源》文,拜读后有几点想法分享一下。因留言较长,故在这里发一下,趁机补充或修正几个漏敲、敲错的字。

我这里纯为了知识运用与理性思考上的商榷。若万一对我的留言有其他风格的回应,恕不奉陪。

1. 压根没有血统上“纯正”的“华夏民族”。

这不是说现在没有,也不是说明朝以后没有,或是宋朝以后没有。而是说从来没有。“华夏民族”根本不是一个血统概念。

《中国人和华夏文明的渊源》博主给我的印象是在讲汉朝治下的人为华夏民族。其实在此之前,早已有过无数次民族血统上的融合。华夏本身即为众多部落融合而成,此后随着王朝建立,血统融合一直都在发生。著名的例子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同时招募胡人并且通婚。汉朝也大量将匈奴、突厥人纳入族中。而在宋之前的唐朝更是兼收并蓄,甚至

也有学者认为李唐皇室即为胡人。

华夏民族应该是依赖于华夏文明而存在的概念,也就是说华夏民族就是认同华夏文明的人们。

2. 博主对人口迁移的误解与自相矛盾。

博主列出了华夏民族的4次大迁徙,试图论证博主有关中国人与华夏民族不能“扯到一起”的断言。

然而,首先请参见上面的#1,每次大迁徙时,“华夏民族”都不是血统意义的集团。

其次,大迁徙并非是原来居住在中国北方的人口全部清空。博主忽略了一个事实:农业人口对土地的依赖与眷恋是极其强大的。

在博主列出的4次大迁徙中,最大的一次南迁就是博主列出的第3次南迁。事实上,即使这次规模最大的南迁,迁移的总人数也只是北方人口的十分之一(1/10)!换言之,北方人口的绝大多数还是留在了原地!

再具体一点,元曲的几位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均为汉族,且均生长于中国北方。

所以博主之“华夏民族的主体自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率10多万臣民在广东崖山集体投海之后,不是被灭了就是迁入了闽粤桂或流落海外” 的说法恐为臆测。

此外,由于博主这是在讲所列出的第3次迁移,这样断言,也与博主自己讲的第4次迁移相矛盾:既然华夏民族的“主体”已经“不是被灭了就是迁入了闽粤桂或流落海外‘,还何谈什么有一次迁徙?

3. “华夏文明,随着宋朝的灭亡而衰落了”说法的问题。

博主的这一说法是把元曲、三国、西游、水浒、红楼、金瓶梅、三言两拍、儒林、聊斋、王阳明、龚自珍......都摒于华夏文明之外吗?

4. ”宋亡至今的几百年里,中原大地基本上是由外来的游牧民族统治“说法的问题。

首先,这样说把整个大明王朝排在了外面。另外,即使在元朝与清朝,被统治了并不意味着那是华夏大地上的大部分居民不是也变成了统治民族的一部分。

5. “外来的游牧民族...继承了华夏文化并让它延续至今”说法的问题。

首先这与博主自己“华夏文明,随着宋朝的灭亡而衰落了”说法相矛盾。

其次,宋之后,“外来游牧民族”中确实有继承了华夏文化成绩斐然者(如纳兰容若)。然而更多的思想家、作家、诗人、学者还是说为汉人(如上所列关汉卿、马致远、罗贯中、吴敬梓、曹雪芹,等等)。更何况,纳兰容若等认同了华夏文化者,也是华夏民族的成员。

6. 关于“小脚趾瓣状甲”。

博主可能是把“小脚趾瓣状甲”意味着什么搞混了。事实上“小脚趾瓣状甲”通常恰恰是被作为是华夏民族成员的特征,而没有“小脚趾瓣状甲”反倒曾被用来当作“异族”的标志。

7. 与美国的比较。

博主做出的美国的比较并不成立。

无论是血统上还是文化上来讲,印第安人一直是相对被孤立的,并没有中华民族不断融合的现象。美国自然不可能说自己承继了印第安人文化。

美国并不认同英国文化。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院,“美国历史”、“美国政治”与“美国文学”都是独立于“英国历史”、“英国政治”与“英国文学”的。这与博主也承认的“延续至今”的华夏文明完全不同。

此外,博主开始也间接提及了,中华文明的概念与现代国家的概念是不同的。

总之,华夏民族没有消亡。而且只要华夏文明存在,华夏民族就存在。认同华夏文明的人们说自己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