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下无拐
文章来源: 潇潇雨轩2018-03-14 09:00:41

世上也许没有一扇门是如此奇特的:这扇门,门扉紧闭,竖立在一条长长的走道尽头;这扇门,打开前站在门外的人是那样的渴望、害怕和焦虑;这扇门,打开后门里门外的人或喜极而泣,或悲伤落泪;这扇门,打开后如果门里是空的,门外的人则难掩失落悲凉。

 

这扇门,就是由倪萍主持的央视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中寻人者的希望之门,他们不知道大门背后,是否有他们寻找多年的人。当大门徐徐打开,如果寻人成功,门里会出现找到的亲人,如果寻人未果,另一主持人舒冬则会出现,宣布和讲解寻人的过程和结果。

 

我是在偶然间通过寻亲网站《宝贝回家》看到这个栏目的,马上就被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看一期哭一次,因为它讲述的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因为真实,以及故事所暴露出来的社会阴暗面。

 

绝大多数的寻人者,都是来找被拐卖的孩子/母亲,在亲人被拐后的日子里,他们活在被人贩子带来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他们的人生轨迹也被彻底改变了。许多人为寻亲尝遍了生活的艰辛,甚至家破人亡,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从未放弃有朝一日团聚的希望,他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渠道,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志愿者的帮助下,借助网络和高科技的力量,不少人终于找回了失散已久的亲人。当我听着寻人者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诉说他们思念的心声,看到大门打开后亲人之间的拥抱和眼泪,以及他们等不到亲人的那种失望,作为一个女儿和母亲,我心里也不由跟随着他们或喜或悲,我更是感同身受,因为儿童被拐这样不幸的遭遇,几十年前也曾发生在我自己的亲人身上。

 

我的父亲出生在广州市郊的一大户人家,爷爷家兄弟姐妹众多,他自己则先后娶有两房太太,但只有我父亲一个孩子,是为大太太所生。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华南大地,爷爷奶奶不幸在日机的一次轰炸中双双丧生,小奶奶只好带着年幼的父亲去逃难,兵荒马乱中年仅六岁的父亲被人贩子拐卖到粤北山区,从此开始了他坎坷的一生。父亲在养父母家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长期的虐待使得父亲的性情变得敏感易怒而孤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父亲终于辗转回到了他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然而富裕的家乡早已没有了他记忆中那个温暖的家,作为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和被命运抛弃的人,父亲深深地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深刻含义,他的人生悲剧,皆源于他童年被拐的经历。

 

因为有了自己父亲被拐的悲惨遭遇,我之后又特地看了深圳台的《你有一封信》和湖南台的《寻情记》的一些寻亲节目。这些节目带领观众深入到被拐者甚至是买家的原生家庭,让我们得以窥见和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背后隐藏的深刻社会和历史根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妇女被拐卖的高峰期,来源大多是云、贵、川的贫困山区,买主则多是福建、广东的农民。那个时候,中国的一胎化政策刚刚实施不久,加上中国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没有或少男孩的家庭,因此打起了买一个儿子来继承香火的主意,他们的买儿行为,甚至得到了家族和村里的默认和支持,这才有一家有拐来的儿童/妇女,全村帮忙看管的怪事。记得有一期节目,某县公安局部署解救一被拐妇女,特地要求必须保密,行动迅速,记者跟着警察悄悄摸进村子,直接闯进那户买家,把被拐妇女带上警车后迅速离开,整个解救过程只有几分钟,全程没有交谈,更没有严厉谴责买家违法之类的事情发生。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到,解救妇女儿童仍然任重道远,它背后牵涉着层层叠叠的社会渊源。

 

中国的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通过镜头我却惊讶地看到,许多被拐的原生家庭甚至是买家生活仍然十分贫困,用缺衣少食家徒四壁来形容毫不为过。贫穷,使许多被拐的家庭难以利用行之有效的资源和渠道来找到自己的亲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同样贫穷的买主,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买一个孩子/女人来传宗接代呢?除了谴责买主和封建陋习、褒扬帮助寻亲的志愿者和机构外,我们的各级政府过去几十年来做过了什么?有无制定和严格执行严惩人贩子的法律?有无切实做到保护妇女儿童而不是只靠他们微弱的个人力量,甚至干脆撒手不管让其自生自灭?还有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童年被拐盛年返乡的父亲大概没想到,当年他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到故乡,几十年后,他的小女儿却离开了她熟悉的故国家园,来到异国他乡打拼。只是这次,我是长大成人后自愿的选择,并非身不由己的童年被拐,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我们都对故乡有着无穷的思念和牵挂。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故乡高耸的山峦,茂密的树林,星星点点的小白花,隐约开在青草丛中,春风吹过,花儿和绿草随风招手,把我引领到草地尽头的一扇朱红大门,我听到了悠扬欢快的歌声,我也看到大门敞开着,门后是一条长长的通往故乡的通道。。。

 

愿天下无拐,祝愿所有的人都能和自己所爱的人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