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网评可鉴心(六)
文章来源: 西北东南2016-06-13 17:16:27

1.没有没有,只是随便一问。我在大西北工作过。也听到过一些饥荒时期饿死人的事,但不知汉中地区也如此严重。 2015-11-27 

2.写得很好。我以为,在这个年龄,若无特别原因,不妨写出姓名,至少写出姓,如薛老师,等。易读易记,便利读者对长篇的跟读及跟帖讨论。你在前面的几段,都是写出老师同学的姓名,读起来亲切,易记,有连续感。若一定要用英文字母代表人物,还不如只用一个字母,再跟两个辅音字母徒增干扰。?一个读者的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2015-11-27 

3.好像是那么回事哦。搞得全国大乱,伤害了太多的人,总是不好的。   2015-11-28

4.对文革的不同看法,可能和自家遭遇有些关系。不过我觉得这里大多数人肯定不是单从家庭、而更多是从社会效果来评论文革的。当时的乱象和伤痛都看见了,百年之后的事情,却未必都能看得那么清楚。其实谁又知道呢?作为老百姓,也只能这样了。     2015-11-28 

5. 奇了,所议非所见,所见非所议,无一例外。  2015-11-29

6.谁都愿做好事,做成也不容易!你父母亲都是好人,且刚好资源匹配。文革以后了吧,否则更多麻烦。 2015-11-30

7.77、78、79级都很吃香啊,很多研究生被导师选为女婿了,哈。 2015-11-30

8.纪实可,议政、论政也可。纪实,一定是局部、微观的,却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的事件。读者只要相信作者,就信他写的事情。  2015-11-30 

9.差距太大了一点。这是女的推男的出国而分了的。也有孔雀女因为凤凰男被公派出国而结婚,后来又因某种原因分了的。  2015-11-30 

10.一年来,我写的一些亲历的小故事,每次都受到过你的热情鼓励,很感谢。也希望你多写写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当然不涉隐私),无须对写帖要求太高。记得唯一一次,听他们说你发了知青照片,我还错过了。    2015-11-30

11.想要了解的都能知道。不过,一般老百姓谁天天热衷讨论这些事情。就说坛里人,现在是都关注历史,但这方面的素养也是天上地下,我是多学习,少发言。     2015-12-01

12.国和共,台湾和大陆,是双方的问题,要慢慢相向推进。以前台湾怎样宣传共党、共军的,你了解吗?有一位在台湾呆过几年的网友写过一些的。你在坛子里的发言比我多得多了吧?哈。    2015-12-01 

13.坛龄刚满一年,有些没看到过。刚看了花似鹿葱的故事,孩子妈妈考大学、上大学的故事有趣,花鹿的心态和文笔都好!非常喜欢。   2015-12-02

14.61年高中毕业吧?有没有感觉到一点点“困难”,或少少饥饿感?    

  困难时期,基本定量有保障的人群里,确实很多人也有“饥饿感”。  2015-12-02

15.往上看,又有新帖或旧帖重贴!再往上看,置顶的帖子基本上全是77/78年高考。共襄盛举!  2015-12-03

16.“你争取可能得不到,你要不争取,就什么都没有。” 是这样。成功的是幸运者。     2015-12-03

17.也听到相关新闻,若这件大事做好了,是真正造福底层百姓。只是希望地方官员千万别造假政绩,千万别又让贪官们把钱捲走了。   2015-12-03

18.当时情况下,黄克诚的态度和意见很有说服力,很重要,也许很关键。 2015-12-03 

19.至少,当时还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不应为此承担责任。    2015-12-04 

20.听亲历者讲,那时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大、中学生,都有定量保证,但不少饭量大的确有饥饿感。之前他们吃“包餐”:交12.5元伙食费,8人一桌,菜有限,主食不限。困难时期,本地有家的,就回家蹭吃。城市居民家中,则可稍调剂,对主要劳力和孩子照顾多些。      2015-12-05

21.第二段,曾经非常熟悉的生活、一串熟悉的名字重现在眼前。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惋惜。好在已看到孩子长大成才,。。。。  2015-12-06

22.小介绍:教练和他夫人都是为中国争得过荣誉的优秀体育运动员、体育教练员、体育教育工作者。教练是回首坛勤于笔耕、人缘特好的第一大帅哥    2015-12-06

23.不知你们当地领导是否特别极左。除了在某些地区的土改和文革中的疯狂行为以外,即使在四清中,像这种专制刑具、群体残害人身体的情况真是闻所未闻。也去过农村,听说的就是经常性地开会批判斗争、辱骂,排除在某些情况下有拳打脚踢之类的;另外,多派重活、少记工分,以及地富子女受牵连、难以出头等等。    2015-12-07

24.一共两位,肯定一个,非要否定另一个吗?偌大中国,六、七十年代还很贫穷落后,城乡、各地、各界、各行业,。。。情况都不相同,有什么奇怪。

   过去、现在和将来,差别永远会存在,各阶层感受依然会不同。即便在欧美,不同阶层人群的处境和感受是相同的吗?     2015-12-07

25.是好文,以前看过。不喜欢转贴而不予说明。   2015-12-07 

26. 你是对的,干校与关、管完全不是一回事,此间常见混淆的。但正是“除非”,排除了其他可能没想到的情况。   2015-12-08 

27.小兵英武!小学基础、离校 6 年,工作之余,坚持两年的自学、备考,最后得偿所愿,很不容易。你上大学还是带工资的吧?   2015-12-08

28. 谢谢你的故事。眼下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是更喜欢听人间故事,研修佛法是未来的功课,哈。   2015-12-08 

29.雾霾严重不过十几年。那是中国人世代居住之地,解决问题越早越好,错过了未雨绸缪,别再错过亡羊补牢了吧。总不能等到更严峻的时侯,才提上议事日程。 

2015-12-09 

30.困难时期,城镇居民、大中学生,粮食定量有保证,但是由于油、肉、瓜菜类太少,很多人有饥饿感,不用讳言的吧?   2015-12-09

31.记录事实就好,理解问题,可以慢慢讨论。否则,晚生的不知道真相,别有用心者就更可以抹煞、篡改历史了。50年代,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时,倒是常常不拘一格的。

其实,我们的师长辈,那些庚款留学海归、为两弹一星、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有几个是出身于工农阶级的?

不过,在文革动乱中还是有不少人因出身或自身经历,受迫害而死于非命,致民族之殇。而当时,高层常常保护不及。     2015-12-10 

32.最后一句多余。你那里肯定不会饿死人,但不代表全国没饿死人;全国饿死很多人,也不等于各省各地都有饿死人。实际上,就是集中在几个省、若干地区,但是情况确实非常严重。     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