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神的主权所定下的(9:19-29)
文章来源: 旷野之声2020-02-11 19:07:34

第23段,保罗继续论述神的主权。经由上一段的论述,保罗知道会有一种想法,认为既然事情都是神的主权定下的,那么神为什么还指责人呢?这实际上是因为错误理解神的主权而产生的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认为既然什么都是神定好了的,那么就与我们的努力和责任无关,神也因此就不应该说我们哪里不对了。

针对这种错误的观点,保罗首先再一次强调神作为造物主的确有无上的主权,可以按照祂自己的心意来决定事情。对于这一点,并不容得作为被造物的人有任何的异议。在维护神的主权不可侵犯的基本前提之下,保罗接下来让我们看到,神的主权究竟定下了什么,来纠正人们以上的错误观点。保罗说到:“倘若神要显明祂的忿怒,彰显祂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祂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9:22-24)保罗在这里指出,神的主权定下了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就是通过忍耐宽容那些原本应该被毁灭的器皿来彰显祂的忿怒和权能。这可以指的是神在埃及所行的十灾。照理来说,埃及法老如此地刚硬,他早就应该被毁灭了。然而,神没有这样做,而是通过十灾的过程让人看到祂对埃及法老的忿怒和忍耐,同时也看到神的能力是如此的浩大。另一方面是反过来,神通过让我们这些无论是从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中被呼召出来的,因着信可以被神称义、得荣耀,从而在我们身上彰显出神的荣耀来。

神主权决定下来的这两方面事情,经文都用到了“预备”的字眼(9:22&23,在希腊原文中这两处是不同的字,但意思相近,即ready for, fit to)。这里我们需要小心留意这两个字在句子中所要表达的含义。保罗在这里所要表达的,不是指神预备了一些原本就计划要用来被毁灭一些器皿(好像是说制作这些器皿的用意就是要来毁灭它们),无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或是神预备了一些原本就计划要用来被保留的器皿,无论他们多么的败坏。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保罗真正的意思乃是说,有些器皿因为败坏的缘故,所以等待他们的就是毁灭;而有些器皿因着神的怜悯而因信称义,所以等待他们的就是被神保留下来。总结来说,这里的“预备”,不是指他们的一生已经被预先定下无可更改,而是说如果他们照着这样子下去的话,那么结局就是肯定的了。

最后,保罗用神籍着先知的话来作为佐证。首先是引用何西阿的话说,对于那些原本不是神的子民的,神要称为自己的子民;原来不是蒙爱的,神要称为蒙爱的。这印证的是神主权定下的第二方面情形,即在那些蒙怜悯的人身上彰显神的荣耀。再接下来是引用以赛亚的话说,对于神原本就称为自己子民的以色列,神却又击打、又缠裹。这印证的是神主权定下的第一方面情形,即在这些悖逆的、原本早就应该被毁灭的以色列身上,神一再地忍耐宽容,通过让他们遭遇亡国之痛、又带领他们回归,来显明神对他们的忿怒,以及神在全地的掌权。

通过这两面的引用,保罗让我们看到在神的主权之下,并不是宿命论的机械式结局,而是可以改变的。原本不是神子民的以后可以成为神的子民,而原本是神子民的以后可能会被神毁灭。神的主权定下的乃是最终的不同结局,而人要走向哪种必定的结局,却是自己要负责、要回应神的。今天,保罗的这段论述对我们基督徒来说也依然是很好的警醒。神主权定下的事情不可违背,必定成就。可是我们在当中也有自己应尽的责任。神定下信耶稣的得永生,不信的不得永生。这是确定无疑的(我们无法使之改为信的得不到永生,而不信的反倒可以得永生)。然而在这同时,我们却又可以做出一些改变,信,或不信,乃是我们对着不可改变之结局的回应,决定了我们最终会走向哪种不可更改的结局。

默想经文:“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9:25-26)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宝贵的话语和应许,预备、提醒自己的心来回应神的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