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与现实的哥伦比亚
文章来源: 海飘漫游2019-03-13 06:14:12
 
 

 

 

 

魔幻与现实的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用现实与虚幻结合的手法给这个南美国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哥伦比亚给外界的印象似乎也是游离在魔幻和现实之间。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哥伦比亚曾是全球毒品的主要源头,毒枭当道,暴力凶杀横行;几座城市更是令人谈虎色变。但近十几年来哥伦比亚人似乎从魔幻中苏醒,重新开始营造自己的家园。多元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也重新在吸引世人的眼光,好奇的游客也陆续前来打探。

      首都波哥大 (Bogota) 坐落在中部安第斯高原,离赤道不远,海拔2600多米,气候温和宜人,被誉为四季长春之城。

 

 

      城中区的玻利瓦尔广场是哥伦比亚的政治和精神中心。四周有议会大厦,国务院,总统府,还有波哥大大教堂和市政府。广场宽阔,建筑宏伟,和平鸽成群,在高原的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光彩夺目。

      广场周边是殖民地时期的老城区。西班牙殖民者在16世纪上半叶来到这里建立了城市,留下了深深历史文化印记。西班牙南部风格的街区,多彩的房屋,石块铺地,仿佛就在西班牙的安达鲁西亚地区。

      老城区里许多庭院有着明显的北非阿拉伯风格,这都是因为在十五世纪以前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占领过西班牙半岛五百多年,给西班牙留下了建筑业的文化遗产,又被带到了南美洲。

      街头的小商贩又是典型的南美特色,多为白人和当地印第安人的混血儿,肤色红褐,都是由高原紫外线涂抹。

 

      在老城区有座400多年的圣巴巴拉天主教堂保持着当年早期移民的质朴。西班牙人把天主教传到了南美洲,哥伦比亚人大都是虔诚的信徒。

      老城区大约有两平方公里,汇聚了许多色彩斑斓的西班牙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和石块铺路的小街,商铺林立,餐馆遍布;游客漫步其中,慢慢欣赏,可以轻松的消耗掉大半天的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老城区的几座博物馆都是免费;展品丰富,艺术品风格独特,是了解哥伦比亚人民精神世界的窗口。

      哥伦比亚大艺术家费尔南多·波特罗 (Botero) 誉满全球;其作品特色:人物都是丰乳肥臀,大腹便便,魔性十足。

      在波哥大大剧院的门口停了一部很有气派的“红旗”轿车,在街上也能看到一些中国品牌的车,像长城,BYD,奇瑞和一汽等等。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触角也向南美洲延伸。

      虽然近年来哥伦比亚城市街头的治安改善很大,主要街头都有警察,但在有些地方还是要小心提防。出租车司机提醒前面老城区以南的区域最好别去。

      本人在老城区旁边的(Plazoleta Del Rosario)广场附近就遇到几个家伙试图抢劫。他们在我前面突然掉了几枚硬币,假装蹲下去捡,乘机拽我的腿,想将我绊倒。好在我有所防范,闪开了,并大声呵退了他们。这就发生在人群众多的街道上,可见歹徒有多嚣张。虽然毒枭集团已经瓦解,但余孽犯罪的魔影一时不会消散。

      老城区的北面是波哥大现代化的新商业区,高楼林立,街道宽阔。自从几个毒枭集团解体,近一,二十年里许多商贸企业回归,带来经济活力。

      波哥大城区沿着安第斯高原的谷地和山坡延伸,高低起伏,景色变换;想看城市的全貌最好乘缆车登上城东的的蒙塞拉特山 (Monserrate) 。

      海拔3200米山顶上的蒙塞拉特教堂是波哥大城的地标,游人必到。山顶上公园里绿树成荫,鲜花怒放,也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最佳地方。

      回头观景你会被城市的规模震撼,波哥大已经发展成一座八百多万人口的南美超大城市。高楼大厦主导着繁华商业区的天际线,而杂乱的贫民窟则爬满了城市四周陡峭的山坡;交通拥挤,贫富反差,一幅典型的南美发展中国家的图画。

      小城锡帕基拉(Zipaquirá)位于首都波哥大以北约50公里,七千多万年前沧海造地成就了这里丰富的地下盐矿。早期土著印第安人在这里定居和采盐。入城口立有一座印第安采盐矿工的雕像以表纪念。

      1600年西班牙入侵者者占领盐矿也建立了殖民点,继续采盐三百年多年几乎把山都挖穿,留下上千米的地下巷道。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艺术家和工匠把千年的盐矿巷道打造成地下两百多米的天主教堂,表现基督耶稣受难的历程。匠心设计,彩灯变幻,营造出美轮美奂,却又肃穆庄严,被称为哥伦比亚第一奇迹,引来数百万的信众和游客来参观。

      小城锡帕基拉本身也是早期西班牙殖民点之一,老城区汇聚不少经典建筑,有许多看点。在中央大广场一角的市府大楼是座法国宫廷式建筑,气度不凡,可见当年小城的地位非同一般。

      广场另一面的罗马天主教堂是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古朴大方。但其实是近期的作品,重建于1951年,却给人以历史久远的形象,没有破坏小城的历史韵味。安第斯高原的蓝天白云也为其添光加彩。

      小城的大街小巷近年来为发展旅游业修茸一新,店铺林立,餐馆美食诱人。

      街边一杯咖啡,消磨时光,欣赏路上行人,很是惬意。

      麦德林 (Medellin) 是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位于西北部的 Aburrá 山谷。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这里恶名昭著,是毒枭埃斯科瓦尔(Pablo Escobar)的老巢;街头毒贩当道,凶杀爆炸频发;毒贩火并,袭击警察;一度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看过美国电视剧《毒枭》就知道这段历史。

 

      埃斯科瓦尔可以说是哥伦比亚的传奇,一度控制了80%输入美国的可卡因毒品,积累了高达三百多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当时世界前十位的首富,是当之无愧的可卡因之王。可他在家乡麦德林被认为是位劫富济贫的罗宾汉式的英雄。他捐建学校,救济穷人,修建医院,资助球队,又买通官员,大半个麦德林都是他的天下,还曾被选上了国会议员,可谓魔法通天。

      但他的张狂激怒了美国政府,几届总统连续施压哥伦比亚政府对其围剿。埃斯科瓦尔最终在1993年12月2日在窝藏点的屋顶被击毙。哥伦比亚大画家波特罗(Botero) 的作品表现了当时的场景。

      麦德林也是大画家费尔南多·波特罗(Botero) 的家乡。他的作品遍布全球,风格独树一帜,认知度极高;被誉为南美洲最著名的艺术家,也为家乡赢来无上荣光。(画家的自画像)

      在市中心区的安蒂奥基亚省博物馆里收藏了不少这位艺术家的精品。在博物馆门前就有座波特罗广场,也陈列了几十尊艺术家的铜雕作品。广场也成为了城市的会客厅。

      在毒枭埃斯科瓦尔被击毙后贩毒集团也土崩瓦解。麦德林开始复苏,正常经济活动重新回归。城市面貌也更新升级,艺术家们捐献出自己的作品为家乡增光添彩,连街头的涂鸦也在装点市容。

      市政府沿河流规划修建了城市轻轨系统,疏解这座河谷城市严重堵塞的交通。轻轨系统不仅仅输送上百万人上下班,也成为麦德林一抹亮丽风景线。

      周围山坡上的贫民窟曾今是毒贩滋生的温床,城市的疮疤;房屋违章搭建,道路崎岖蜿蜒。城市规划者将平时用作观光的缆车修到山上,提供贫民下山工作的交通。这灵活的创新解决了山上交通的难题,释放出贫民窟巨大的经济活力。

      高空缆车也是游客从上面游览贫民区的手段,毕竟在底下走还是有些风险。

 

      在缆车上也可以鸟瞰麦德林全景,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关键是价位非常低廉,大约人民币五块钱。 

      麦德林也花大力气提高市民教育素质,新建了科学博物馆,水族馆和植物园;普及科学知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

      市政府的新城区规划在一,二十年里使麦德林逐渐脱胎换骨,出现由里向外的改变。国际商贸公司的回归给城市带来资金,人才的引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高档商业区里摩天大楼林立,总数已超过了首都波哥大。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街道和广场上随处可见的雕塑品,大大提升了城市的艺术品味。在市府大楼前的一尊巨大的雕塑讲述了安蒂奥基亚省的历史,从远古的印第安人祖辈到预示城市的未来。

      在马路另一边的 Cisneros 广场上立着三百只灯柱,寓意点亮麦德林;在夜晚流光溢彩,提振城市的创新精神。

 

      这里实施的城市规划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为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病开出了一剂有效的药方,许多国外城市也派人参观效仿。麦德林在2014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城市。

      麦德林的殖民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1616年西班牙人来到这里河谷地带来淘金,没有多大收获,却发现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种什么都长,便安营扎寨建立定居点。在城市南部的 El Poblado 区有座淘金女雕塑以纪念这段历史。

       后面的圣约瑟夫教堂也是麦德林早期的教堂之一。

      麦德林最繁华的购物街区 (Junin) 在市中心轻轨站 (Parque Berrio) 前面。石块铺底的步行街上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两旁的商铺多为有西班牙风格的现代建筑。空气中飘过餐馆烤肉的香味,街头巷尾充斥着商贩的吆喝;老人们坐在街边悠闲地观察着匆匆的过客。

      步行街的尽头是玻利瓦尔广场。西蒙· 玻利瓦尔 (Simón Bolívar) 被誉为南美解洲放者,比为南美的华盛顿。受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的鼓舞,玻利瓦尔带领南美洲殖民地要从西班牙独立,南征北战终获成功。但独立后的南美殖民地没有联合成一个他所梦想的大国,却分裂成五,六个小国;但都尊他为国父。

 

      在南美各国看到的玻利瓦尔雕像大都是马背戎装;据说他在马背上骑行了数十万公里,获得“铁屁股”的美誉。

      玻利瓦尔雕像后面的麦德林都市大教堂是座罗马式的建筑,百年的砖木结构教堂宏伟壮观。据称此教堂有着用砖数最多的世界纪录,一共用了一百一十万块砖头。这座大教堂是麦德林市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的所在地,地位最高。

      小城瓜塔佩 (Guatapé) 位于麦德林以东80多公里,是哥伦比亚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景区的形成是由于一座电站水库的淹没区,和中国浙江的“千岛湖风景区”异曲同工。神奇之处是中央一块200多米高的整块巨石,如同天外来物。

      挥汗攀爬659级台阶,登顶后对胜利者的奖赏是沁腑的习习凉风和360度的美景。

      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也被誉为哥伦比亚第一美景。游人感慨这人造的湖面不仅给国家提供了电能也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小城的居民多为库区搬迁移民,他们把西班牙殖民风格和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融入新的建筑,打造出一座多彩童话般的小城,为美丽的山水湖区锦上添花。

       这里民居的一大特点就是外墙的装饰,花色图案表明了主人的职业,靠什么吃饭。

      小街蜿蜒,商铺装点,生活节奏缓慢,遍布旅店和餐馆;游客流连忘返。

     北部的加勒比海岸城市卡塔赫那(Cartagena)是哥伦比亚最著名度假旅游胜地,被称为哥伦比亚的“迈阿密”。也是西班牙在南美洲最早的殖民地和通商港口。

      十一公里长的高城墙护围着500年的老城,几十门火炮保护着殖民统治者的财富。这里曾是西班牙皇家的钱袋子和聚宝盆,一度极度繁荣;南美的黄金和白银从这里运到欧洲,非洲黑奴又在这里上岸补充劳工。

      老城门 (Plaza del Reloj) 见证了巨额的财富流出,也迎来了无数戴镣铐的黑奴。今日的城门广场已是游客的观景平台,入夜又进入狂欢节的气氛。

      老城区里是一派热带加勒比海地区风格,与哥伦比亚内地安第斯山脉高原明显不同。街面色彩艳丽,房屋装饰个性夸张。

      人口肤色构成也区别很大。卡塔赫那是南美洲最早解放黑奴的地区,许多黑奴的后代在这儿扎根,一股浓浓的非洲的风味。服饰艳丽的黑人妇女头顶水果贩卖更是街头一景。

      老城的街区积淀了五百年的殖民历史,几座小广场记载了昔日的辉煌。Plaza de la Aduana 广场周围是重要的政府建筑,在殖民时期有皇家税务局大楼。广场上曾举行阅兵典礼,炫耀西班牙殖民军威力。

  在广场的一角立着一尊哥伦布的雕像,纪念这位发现美洲大陆的传世英雄。

      绿树成荫的玻利瓦尔广场显得很悠闲,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乘凉聊天。但这位南美解放者雕像旁边的一座博物馆记载了一段很不轻松的历史。

      宗教法庭博物馆讲述了殖民时期黑暗的宗教迫害。西班牙殖民者把罗马天主教带到了新大陆,强迫所有当地土著人和黑奴返依,违者被迫害。宗教法庭的建立就是为了维护天主教的唯一权威。博物馆里展出折磨异教徒的各种刑具,在天主教堂的阴影下还有断头台。

      天主教堂是南美洲城市最显著的地标,在卡塔赫那自然不能少。每个广场和街头都有教堂装点,风格多样,都是精彩看点。

       卡塔赫那老城区已被列为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小街小巷的历史原貌得以保护,留给后代。

      老城区里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故居也值得一看。这里虽不是他的故乡,但马尔克斯也出生在加勒比海岸。这里的大街小巷似乎都有他笔下的魔幻世界的影子,悠久且充满神奇故事的老城也给了他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灵感。

      在老城区旁边小山头上的圣费利佩城堡 (The Castillo de San Felipe) 是为保护卡塔赫那城而建,居高临下,俯视加勒比海岸线。经历过几百年新老殖民列强的争夺战,城堡曾屡屡弥漫硝烟。现在是游客登高环视卡塔赫那全城的最佳观景点。

      老城区南边的半岛是卡塔赫那的新区 Bocagrande。这里高档公寓酒店楼林立,是另一番景色,反差巨大;与老城区的时空相差好几个世纪。

      加勒比的阳光海滩吸引了八方游客,自然少不了人肉晒场。

      与新区隔海相望的铁巴巴岛 (Tierra Bomba Island) 的沙滩更为细腻,适合悠闲度假,消除旅途疲劳。

      哥伦比亚最著名的两样物产是可卡因(毒品)和咖啡。可卡因使人产生飘飘欲仙的魔幻,而咖啡能让人从梦幻中清醒回到现实。这或许就是寓意这个国家的经历。但愿哥伦比亚将魔幻留给昨天,清醒的迎接现实的未来。

 

      结束旅程回国不妨带些哥伦比亚的优质咖啡,醇美的香味会常常唤起这一段魔幻现实的旅游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