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文姬 永不归汉
文章来源: 思韵如蓝2016-10-27 07:40:14

我今天读到一篇游记博文,其中引用了电影"廊桥遗梦"里的几段台词,引发了我的小思绪。年轻的意大利姑娘弗兰切斯卡嫁到美国,在玉米地覆盖的中部乡村过着人妻人母,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丈夫木讷本分,尽职尽责。长成少年的儿女也不再分分时时依恋母亲。在丈夫带孩子出行的几天里,独候在家的弗兰切斯卡偶遇"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在短暂的交往中两人都分明在对方那里找到了真挚而深厚,可遇不可求的炽热爱情。经过断肠的情感煎熬和激烈的情理挣扎,弗兰切斯卡终无法舍弃家庭,她选择身体留在家庭,忠守奉献,心追随罗伯特,终生思念,海角天涯。

弗兰切斯卡的儿女是幸运的。他们幸福无忧且理所当然地生活在父母双全的家庭,直到母亲去世才知道了她的小秘密。我突然很心疼另一双儿女,那是近两千年前在古老东方的故事。他们的母亲在万不得已下舍弃了他们,而这故事成了千古传唱。是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过,觉得是个动人的故事,欣赏曹操仗义豪情,欣慰文姬回归故土。

可是如今我自己做了母亲,却读出文姬归汉里的残忍。蔡文姬的父亲是位有学问的名士,家中藏书数千卷。文姬自小受诗乐熏陶,耳濡目染,加之天赋过人,出落成了才情高超的女子。文姬初婚嫁了名才俊,夫妻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然夫病亡,婆家嫌她克夫不孕,她只好躲回娘家。不久父亲遭陷害,卒于狱中,家破人亡。此时中原战乱四起,文姬于兵荒马乱中随民流亡,被趁火打劫的匈奴人掠去。因年轻貌美,被献给匈奴的左贤王。据说王很爱她,在匈奴的12年间生了一双儿女。后来曹操做了魏王,想起文姬的父亲是他的亦师亦友的旧交,出于"义",用重金将文姬赎回。

蔡文姬在异乡生涯里强烈思念着故土,年复一年她望着大雁的南飞又北归而出神,渴盼雁儿带来家乡的讯息。想必书香之家的文姬与"弯弓射大雕"的夫君也没有多少琴诗书画。游牧民族的生活是随畜牧而移,逐水草而生。他们吃肉喝酒,狩猎好战,他们粗犷果敢,风格豪迈,还有游牧民族不同于农耕民族的奇异风俗,估计都是文姬难以接受,加倍思乡的原因。这种乡愁在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里的前半部有充分的描述,让人同情怜惜不已。

然而"胡笳十八拍"的后半部却详尽地抒发了回归之际家庭被迫破裂分离的肝肠寸断: 左贤王抚面嚎啕,两名幼儿手执母亲衣襟不放,大声哭喊,路边胡人无不伤心,连前来应接的汉使都不忍落泪。"母子分离兮意难忍,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重兮新怨长"。"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况胡人善待她,文姬与夫并非没有任何情意,更别说依恋母亲的娇幼双儿。

文姬回汉后曹操安排她与一年轻官员成婚,算是赐了一个归宿。据说官员是被迫接受的,并不情愿,加上文姬终日思儿,精神恍惚,应该不算美满幸福。后該官犯事被定死罪,文姬向曹操跪求方得赦。曹操向文姬询问当年父家的四千多卷藏书,文姬答均已失散,但她可凭记忆写出几百篇。后来文姬真的记下了脑海里的那些诗文,为保存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因为这,文姬归汉在历史书上成了正面的事迹。

这个故事有多少真实,多少传说,已无考证,我这里权把它当作真实来探讨吧!古时的文姬不一定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换做今天的我,带着现代的,半西化的思维来一次穿越,故事一定改写。"廊桥遗梦"里的弗兰切斯卡说:"当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终点。"我是绝对认同的。曹操接回文姬,维护了"汉"的尊严,文姬又随后为汉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但文武韬略的一代枭雄身为男儿,不见得理解对于女人,尤其是生发出母性光辉的女人,舍弃孩子意味着什么。关于文化传承,舍我定有他人,世界无我照样运作,毫发不损,而孩子们却只有一个母亲。至于对故乡的魂牵梦绕,说穿了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童年追忆和青春缅怀而已。故乡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我千里而归? 父母的被陷而亡,前婆家的薄情寡义,长年的战乱分合---赤壁之战就是不久前的"辉煌场景",官场的勾心斗角,都是所谓"先进文明"的表象下真实的毒疮。塞外虽然天寒地贫,但也有广阔的世界可以迁徙,胡人虽然粗犷蛮夷,但也不乏真性实情。更何况孩子...我若有决定权,我会选择把中原故乡当作我心中的"罗伯特",去思念一辈子,我却要留在塞外,只为做母亲。思念故乡是可以承受的痛,是带悲怆的美。我可以将这思念升华为与孩子共读书同习文,寓教于乐,且顺其自然,并不强求。我只管快乐撒种,至于收获与否交给上天。谁说千百年后融入我血液的后代里不会出个席慕容呢?!亲子割舍却是难以放下的撕裂,是逆天的苦痛,会致人疯狂。

鲁迅评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预言娜拉出走后还会回去。我也有同样的预言,但我相信娜拉回家并不是图恋男权庇护下的生活,而是不堪与三个孩子的分离。安娜如果不是因为舍弃儿子去追逐爱情,也不会在与渥伦斯基的交往中那么敏感失衡,轻松的爱情是大度包容的;费雯丽与劳伦斯天造地设,她最后的精神崩溃不完全是陷入艺术不能自拔或男女感情转淡,而是她曾经丢了自己的孩子。弗兰切斯卡算得很准,再美的爱情,哪怕他说:"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哪怕他说:"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也终抵不过亲生孩子的一声"妈妈!"

我在给Rachel的信中写到:"Motherhood is so far the most fulfilling and rewarding experience for me.  I regretted that I didn't know this earlier.  Ronald Reagan said in his biography that it was after he married Nancy did he realize how lonely he had been before.  I can similarly say it was after I had Celena did I realize how many years I had wasted waiting for that so called "true love".  Romance suddenly weights nothing in front of Celena.  And my mediocre husband is better than the most charming prince in the world, only because he is the man who gave me Celena. "

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地见牛羊。对人生来说,不见得所有的结局都是重归故里,有时就得带着伤感自我放逐,继续流浪,为了那与你血肉相连的新生命。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说我们不该也不能阻止新生命往前的脚步。其实从心从情上来说,我的孩子永远都是我的孩子。我若文姬,永不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