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的晚年
文章来源: 思韵如蓝2016-05-31 10:08:37

爸爸妈妈住在市中心的老年公寓。从住所几步之遥向南可至安大略湖边,他们天暖时常常在湖畔公园漫步,带上iPad互相拍照,然后发给我和妹妹。旅游季节每天都有双层敞篷游览车经过他们那里,妈妈自豪地宣称住在风景区。

向西北走不远可至多伦多的金融街。我在不同的大楼里上过班。十年前,八年前我两次怀孕的时候,爸爸妈妈坚持要来给我送他们精心准备的营养午餐。我们中午约好在楼下的地下城快餐部见面。在开放式的午餐中心,负责打扫卫生的南美妇人,特别喜欢爸妈,每次都给他们找好了位置。现在回想起来挺不好意思,我们占用了座位,并没有为周边的快餐店做过贡献。我的同事路过看到我们三人其乐融融,除了羡慕不已,也开玩笑说我依然没有断奶,还在消费父母的爱。

爸爸妈妈每个礼拜都坐地铁,再转汽车到我位于多伦多北面的家。他们离不了孩子,孩子们也想念外婆外公。他们每次来都带大包小包的馒头,冻饺,馄饨,煎饼。我们下周的早餐,点心都有了。妈妈称,发挥余热的晚年更有意义。爸妈在我这里住3天,就又回到自己的家"休养调整"。

爸爸妈妈去超市,去医院,去药店,都是步行。前两年他们要锻炼身体,还坚持步行40分钟去唐人街采购中国蔬菜,等再走回家都浑身出汗了。现在爸妈多数时候是坐车去中国城了,在细微的体能变化中他们能感到静静的光阴荏苒。

爸妈生活完全自理。只是偶然要跟电信公司,电力能源公司或政府机构联系时,因为听不清留言式电话,需要求助于我。爸爸给政府机构的问讯信件,也让我过目后才放心发出。他的英语写法到底不够完全正规。爸爸心细整洁,条理清楚,所有文件税单一一分类收藏。他对妈妈最大的不满是凡事高高挂起,不放心上。"万一我有个什么闪失,她怎么办,连银行帐号在哪里都不知道呀!"

爸妈每年去美国妹妹处小住一两个月。这是应妹妹全家强烈要求的,否则就给扣上"偏心"的帽子。他们持中国护照和枫叶卡,美国签证一次十年有效。前一阵爸妈去续签证,美国签证官问妈妈问题,爸爸在一旁帮忙,签证官很不满,旨意爸爸安静。爸爸怕妈听不懂,一会儿又要多嘴,结果签证官恼了,呵斥爸爸:"你,给我出去!" 爸爸灰灰地离开了。签证官立马对妈妈眉开眼笑,从强盗变为绅士,改口中文,温和体贴地问:"我的中文你听得懂吗?我也去过南京呢,我喜欢中山陵,玄武湖..."妈妈在轻松笑谈中拿到签证。妈妈出了接待室,远远看见爸爸怯怯地朝这边张望,突然就心疼起老头子了。妈妈说,都说在北美,东方的女性比男性受欢迎,今天我可体会到了!

这两天他们的中国护照也要续了,爸爸又忙开了。现在申请方式都是网上填表,上传照片和预约面谈。父母家里的台式电脑,平面电脑,iPad一应俱全,都是到美国时妹妹给他们添置的。老人家想与时俱进,坚持凡事靠自己。我鼓励他们折腾,觉得这是预防老年痴呆的锻炼。爸爸仔细填好表,到上传照片时卡壳了。他用iPad给妈照了无数次,均不成功。又到照相馆咨询,原来跟照片尺寸有关。这又攻克了一步。最后到网上预约了,却怎么也不行了。可怜他老人家用他物理教授的钻研方法去研究电脑使用,实在事倍功半。我轻松地给他解了困扰,他还要追究到底是什么原理。家里的网络电视出问题,小孩子盘弄两下就行了,外公又要去追究原理。妈妈嫌他烦,他怪妈妈不钻研。

去年妈妈去看牙医。原本只是看牙,结果牙医拍片后觉得妈妈口腔里有阴影,建议去大医院核查。我有点担心,妈妈倒是坦然豁达。我陪妈妈去医院,在等待中我们互相安慰。先是一帮实习生检查。孩子们真是青春可爱,对着新拍的片子认真讨论了一番,然后去找权威过目。仪表堂堂的大医生来了,告诉了我结果: 平安无事。我紧绷的弦松了!妈妈看我的表情,立刻站起来握住了医生的手,除了笑,还是只会笑。我们母女走出医院,外面天地开阔,阳光明媚,原来幸福就是每一天的平安健康啊!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你若安好,我便晴天"。

爸妈在美国就夸美国好,在加拿大又说加拿大好。其实我和妹妹各是各的累,我们都羡慕爸妈的晚年。我们知道爸妈是走过比我们更苦更累的中年才有今天的,于是我们又有了激励。爸爸妈妈除了跟妹妹游历了美国和加勒比多地,他们也自己联系跟团旅行。去年他们参加了加东及大西洋省的巴士旅游。一路颠簸到了最东边的Halifax后,已是入夜。由于跟团时间紧张,他们在酒店安顿后立刻叫了出租车直奔我留学的校园。他们要去认一认那些在我20多年前的一封封家信里描绘过的地方。妈妈说巴士一路往东,她就在一路体会我当年的孤单。等站在路灯下昏黄的校园里的时候,她的心都疼了。

妈妈特别感恩加拿大给了她一个美丽的家。她常说,房宽不如心宽,你们年轻人住住大房子,给孩子们宽松的活动空间。我们老人最适合公寓房。妈妈明白自己的晚年幸福与加拿大分不开。她参与食物银行,病童医院的公益,"只是表个小小的心意。"她还有更"激进"的想法要报答社会,只是我和爸爸都没有接话。妈妈郑重地告诉我们,她身后想捐献器官。我不象妈妈有如此豁达唯物的生死观。我怕,不能想象失去父母,所以躲避这个话题,至今仍在躲避。每个人都有自己软弱的地方,这是我的至痛的软弱。我太想活了!太想亲情永恒了!相信随着岁月的锤炼,我会有勇气面对我们都无法躲避的终结,那时候我会尊重妈妈的选择。

我常常用长寿老人的事迹鼓励父母,比如宋美龄,严幼韵,杨绛,更有妈妈的同乡兼校友周有光。他们的人生都有各自的不完美,但他们除了先天基因的优势,可能还有常人达不到的豁达。我们更爱看普通的劳动者,一生粗茶淡饭,也能长寿。父母觉得生命还是有意义的,因为活到老,学到老,悟出了许多年轻时达不到的思想。妈妈说,因为亲身经历过中国的造神运动,所以对教堂的仪式有心理抵触。但她回顾自己的人生路,越发地相信,冥冥之上,有道存在。

我看父母的晚年,看出有一种幸福,叫静谧的黄昏,彩霞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