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真实的塞翁失马
文章来源: 思韵如蓝2016-04-12 06:15:59

小学时学校组织看电影"红日",看完莫名心堵难受,没有因为"我胜敌败"的完美结局而欢喜。回家爷爷奶奶问咋啦,我脱口一句:"那个张师长太可怜了!"爷爷不语,奶奶后来悄悄告诉我,那个叫张灵甫的张师长是爷爷的同乡和同学,他们认识。我很惊讶。我只是出于一个小女孩的本能,见到温文尔雅又威严庄重的男性就有莫名的好感,"红日"里把"反派"的张灵甫演成了美男,我当然心疼他的败亡!

最近读到父亲撰写的爷爷的生平回忆,进一步了解了我家曾经和张灵甫的一段小小交往。张和我爷爷同年毕业于陕西省立师范,有"西安才子"之称的爷爷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张考上历史系。后来张灵甫在学业中途转入黄埔,开始了军旅生涯。爷爷从北大毕业后在南京政府工作,各自走着文武不同的人生。

抗战结束后,奶奶娘家的亲戚们纷纷来到南京投靠,想借爷爷的地位为各自谋一份未来。其中,奶奶有一个已成年婚嫁的侄女,央求姑父(我爷爷)为自己的夫婿找份工作。我爷爷想起了他那陕西省立师范和北京大学的同乡兼同学张灵甫。张此时已是王牌74师的师长了。爷爷给张写了封信。侄女婿拿了介绍信到了位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区域的师部,就被留下做了文书人员。但是没有多久这位亲戚就因为不能适应部队频繁辗转的生活而辞职开溜了。

爷爷奶奶认为此人实在没有出息,他也自知尴尬,此后就不大来往了。读到这里我记起幼时在一次婚宴上见过此人。已是老人的他对奶奶讪笑着,谦卑恭维地叫着"姑"。试想如果他当年"出息"了,不也就随着全部美式,装备精良的74师的全军覆没而烟飞灰灭,命丧孟良崮了吗?还会有当时坐在婚宴上的老人吗?

年轻时我崇拜英雄,会认为眼前那营营苟且的小人物亲戚,与英烈忠良的张灵甫相比实在是地下天上。可是如今经历了岁月的荡涤陶炼,我对生命有了不同的看法。我是谁啊,竟然去评判谁的生命重比泰山,谁的生命又轻如鸿毛? 阳光之下,众生平等。我自己不也经历了作为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哀吗?谁说小人物就一定偷生,有多少小人物象我一样,情愿安贫乐道,游走于体制之外去做闲云野鹤,也不愿奉上自己宝贵的生命去成就一番无谓的"事业"; 还有多少小人物把自由与平凡看得天大,所以不屑于依附在任何大机器中,以人格换求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人类历史书上留下"英名"。

愿我们都能在跌跌拌拌的艰难人生中走到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