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学中文的一些往事和遗憾
文章来源: 暖冬cool夏2016-11-18 16:13:36
整理车库时看到两三箱的中文课本,打印、复印材料和每次回国扛回来的五花八门的中文书籍,还有女儿小时候写的工工整整的中文字,真是感慨良多。在我都快要忘记了曾经的付出之时,这些蒙尘的书本,却让我再次走入记忆的小巷,重拾往事。
 
当年在家带孩子,除了给她读英文故事外,我也从拼音开始,然后“大”“小”之类汉字教了起来。那时住公寓,有四五家小孩差不多大,一起玩,我还组织起来一起学中文,每家轮流,一共有四五个女孩。不过没坚持多久,也就散了。2003-2004年,我应聘去了当地一个中文学校周六兼职教中文,教了一年,从中了解了一些学校的情况,觉得与其每个周六开车接送,做义工,还不如自己在家教,更何况牺牲每个周六上午的时间,对孩子总有几分舍不得。就这样,我找来教材自己教,教材两套,主要的是那套暨南大学编的对海外学生的中文教材,还有就是国内那时的正规教材。家里还买了白板,电脑打印田字格等等呢。所以女儿没有去正规的中文学校读过。应该说,在她小学阶段,自己教中文还算顺利,她也听话,多少学到了一些汉字。但到了中学后,情形就每况愈下。小孩开始有点叛逆。到了高中,功课忙,学这学那的,这个活动那个比赛的,更加无暇顾及,中文就常常被搁置一边。加上孩子也不愿学,要她学一点就像拔牙那么难。
 
女儿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我听闻有个个人办的中文班,利用教会的场所,每周六下午上课。据说老师原先是个播音员,暑期里专门开了八个星期的课,教孩子读“西游记”。我就给她报了名,学了八节课,效果挺不错的。女儿喜欢她的朗读,回来跟我说,老师的声音比妈妈的好听多了。可惜只有一个暑假,就没有再继续。隐约总觉得自己能行,总觉得路远了点,接接送送不如自己在家教。回头看,其实不然。去外面上课固然麻烦耗时间,但总是比较有约束力,也会有更多的压力。而自己教,那得要多大的坚持和毅力,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种考验。
 
高中九年级,女儿考了Sat II中文。想想就是在这样有教没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下,即便复习准备了,Sat II中文的成绩不很理想也是意料之中,毕竟平时读得太少,没有什么语感,学语言是需要花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个成绩据她自己说,却足以让她在大学免修了第二外语,到了大学后,有同学修中文,就她的这点水平还能帮一帮同学。这几年,国际化悄无声息发生在她周围,她反倒是愿意跟我们写点中文,说点中文。孩子现在的房东是对台湾老夫妻,不会英文,普通话都勉强,她也就是用着她结结巴巴的中文在跟他们沟通的。我心里一直希望在她读大学期间能有机会去中国的大学交流学习一个学期,看来不能如愿了。
 
就这样,女儿的现在中文最多就只有国内小学生二三年级的水平,听、说、读、写都很有限。以前在家,我们也没有强迫她说中文,往往我们用中文讲,她用英语回答,因为她无法表达。有时我们跟她讲道理,怕她听不懂,还要夹杂着英文。
 
回头看,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遗憾人生无处不在。或许我应该把她的钢琴课早一两年坎掉来学中文的,或许我该强迫她在家讲中文的,或许我应该送她去中文学校学的。但说这些都为时已晚,而人生也没有ifs。昨日特地将她写的一点中文作业拍了三页下来,一来纪念过往的岁月,二来,或许有一天她自己看到了,重新燃起学中文的念头,也算不枉我今日为此记下的这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