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郑州暴雨想起的
文章来源: 加成2021-08-23 08:11:22

由 郑 州 暴 雨 想 起 的

2021年7月20日起,河南郑州连降暴雨,城区特别是隧道和地铁严重积水,给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看到这条新闻,我特别想知道当地气象台,有没有准确及时地预报这次暴雨;因为这与我在五十多年前的一段经历相关。

1965年时,我在南京大学读书,见到气象系一个学生,总是埋头不停地算呀算。我好奇地问:“你在算什么呀?”答曰:“算天气呀!”他见我一头雾水,就给我上了堂天气预报的科普课。原来那时候预报天气主要凭经验:预报员把测得的气象数据标在天气图上,然后站在图前沉思,再结合本地气象的历史记录,预报出明天的天气。如此预报天气,只能说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

高等学府的气象专业,当然不能只传授经验,还得有理论。当时气象学界出现了模型学派,认为天气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达,模型包含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雪量等参数。他们相信只要模型正确,就能准确预报天气。

用数学模型预报天气,牵涉大量计算。有一次老师要他们计算南京天气,学生们领到气象数据,就各自埋头计算。1960年代时,连现在小学生用的袖珍计算器都未问世。电子管计算机虽已问世但是极少,体积大得要装一间房间,根本轮不到学生用。其他计算工具则是五花八门,多数学生用六位数学用表,有如砖头般厚重。有些学生用计算尺,靠两片刻满数字的木片拉来拉去。只有极少学生能用上手摇计算机,上面有一排按钮。把要计算的数字按下去,再转摇柄。摇上十几圈,“叮当”一响,结果就出来了。然后再按数字,再转摇柄,周而复始。最奇葩的还有用算盘的,噼噼啪啪仿佛是账房先生。真是十八般兵器,各显神通。

我的朋友昏天黑地算了几天,终于算出来要下大雨。我不解地问:“这几天都是晴天,哪来的雨?”他笑道:“这是考古题,算的是十年前某日南京的天气,那天确实下雨。”我哑然失笑:“这有什么用?为什么不算明天的天气?”他笑道:“靠我们这些计算工具,要预报明天的天气,得等上三、四天,黄花菜都凉了,不成了事后诸葛亮?”我说:“既然如此,那凭经验预报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去算呢?”他说:“只要数学模型正确、计算速度足够快,就可以准确及时地预报天气,这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其后半个世纪以来,电脑技术发展迅速,计算速度极大提高;现在预报天气,确实主要靠数学模型了。

郑州暴雨后,有消息说当地气象台自7月19日起,就接连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共11条,提示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并附有防御指南。看到这条消息,我知道郑州气象台是尽责的,数学预报模型也是正确的。至于有了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民众的生命财产为何还是受到严重损失,谁该对此承担责任,这是必须彻查的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