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贸易战
文章来源: 迪儿2018-12-06 13:04:24

最近一段时间。周末爬山的时候,几次和群里的一个川粉朋友为贸易战起争执。他对中国多年来占美国便宜义愤填膺,坚决支持川普对中国苛征惩罚性关税,而我,对他的结论不能苟同。我所在的行业,与中国的制造业关系密切,对这一行业的经营模式略知一二,单从数字来看,零关税或低关税,最受益的其实是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

美国市场上多数 Made in China 的商品,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中国商品,因为,它们的商标拥有权,是美国公司的。以大名鼎鼎的 iPhone 为例,它是苹果公司的产品,仅仅是在中国制造。网上可以查到。一只一千块钱的 iPhone,成本是$357.5,其中中国的所有制造商合计分到的加工利润为$8.46,已经低到没有多少油水可以压榨了。成本以外的$642.5,是苹果公司和经销商的毛利润。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全球化的过程中,真正受益的是那些跨国公司。

对中国加增关税,的确会打击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为关税买单的,有中国经济,也有美国经济,更是普通的消费者。依然以 iPhone 为例,如果对一千块钱的 iPhone 加25%的关税,是$250。这个数目,苹果是不会出的,中国厂商更不会亏本出。最终,它只能反映在手机售价上。商品的价格飙升,导致民众实际购买力减低,必然会引发股市和经济的连锁反应,这一段的股市表现,已经反映了这一点。

我的朋友也有他的考量,他认为,作为美国公民,我们应当为美国的长远利益着想。增加关税,也许会有短期的阵痛,但是,长远来说,将会促使制造业重新回到美国。但是我认为,制造业的外流,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加税,会导致制造业的版图重新洗牌,但是,它依然不会回到美国。

其一,因为资本的逐利性,低端的制造业不可能回流美国。九十年代去广东和深圳的时候,随处是台商和港商开的大型制衣厂。如今,这样的厂子已经少见踪影,大部分迁去了劳动力更加低廉的越南泰国等地。这些在中国都无法生存的低端制造,怎么可能回流美国。

第二.美国不具备重振制造业的综合资源。参观国内工厂时,除了宽敞的厂房,轰鸣的机器,高效产线和守纪的产线工人,我印象极深的是相关的各个辅助部门。它们包括,物流部门,进货及仓库管理,设计部门,成品质量检验,销售部门和项目协调部门。所有部门以客户为上帝,以产品为中心,通力合作高效运转,并且与其它相关厂商无缝衔接,一起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销售产业链。今天的中国制造,经历了二三十年的优胜劣汰,早以今非昔比。美国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平,不是几句口号可以喊出来的。

第三.有经验的工厂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严重缺乏。夏天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走访了富士康的两家园区。问起他们在美国建厂,如何找到众多高素质的生产管理人员和产线操作人员。得到的回答是,在美国建工厂,只能将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环节转移过去。即便如此定位,还是无法找到足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届时,只能从中国的工厂调拨人员过去。

贸易战的越演越烈,无疑让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制造业雪上加霜。我问过我们的一些供货商,他们说,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已经给他们的生意带来直接影响,但是,也有一些变通的方法,比如说,把分厂开到越南或泰国,这样,中国制造就变成了越南制造或泰国制造。他们开玩笑说,一款产品,去越南拧个螺丝钉,就可以算是越南制造了。

这么看来,越南泰国等许多出口国家,并不在此波加税范围之内,也不算是占美国便宜的国家。川普所谓的占便宜之说,不过是一个托词。川普政府真正的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大国之间的较力,最终是靠实力说话,两强相争,两败俱伤。贸易战的双方,都是我深爱的国家。希望两国首脑有足够的智慧,解决这场越演越烈的争端,天佑这两个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