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的流失与号贩子的暴富
文章来源: 金蝉脱壳2016-03-14 20:13:04

医疗、住房、教育,前些年号称“新三座大山”;如今,这些提法虽然没有了,但这些话题,依然是两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而眼下,儿科医生的流失和紧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全面实行两孩政策后,儿科医疗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目前全国在职儿科医生大约有11万人左右,全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万。钟南山代表提供的一份针对1.5万多家医院的调查表明,儿科医生这两三年的流失率达到11%,小于35岁的达到14%。一方面是二孩放开之后,日益增加的儿科医生需求,另一方面却是严重不足的儿科医生供给,相反,儿科医生还在不断流失。如此矛盾的现象背后,必然是有机制的缺陷。

 

过去我们总将医生与患者想象成两个笼统的群体,其实,患者与患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各有不同需求也各有不同槽点,医生与医生的差别同样巨大,不同科室医生待遇可能相差甚远。儿科医生之所以流失之所以不足,根本原因就在于待遇不好。请不要说,相比你,儿科医生收入已经够高之类的傻话;因为,儿科医生比较的对象,只会是其他科室的医生。

 

虽然多年前就说要将医生收入与创收脱钩,但医改这么多年,被美其名曰多劳多得的绩效评估依据,仍然不是医生的劳动或者工作的难度,而是所开的药物和检查的项目。儿科由于不能乱检查更不能乱开药,所以儿科医生尽管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工作难度比一般科室都大,但“绩效评估”不行,所以收入很低。解决之道,有代表提议给予儿科医生专项补贴,钟南山代表则提议强化医院公益性——具体说,就是“加大对供方的投入”。

 

这些都是不错的办法,可惜最多算是“头痛医头”。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委员,建议提高挂号费诊疗费用,降低药费检查费,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以治理号贩子问题。这一建议收到很多网友的板砖。但我们换个角度想想,为何有的号贩子都能住别墅了,医生却在因为收入低而流失?给号贩子的钱,如果能让医生赚到,他们是否就没必要靠开大处方大检查去“创收”?

 

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始终摆在那里,不让医生赚到就会让号贩子赚到。大幅提高挂号费,等于是将患者愿意支付给号贩子的钱,直接支付给了医生。这样做,一方面会甄别掉那些其实没必要看专家号的普通病患,减少不必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大幅削减号贩子的盈利空间,从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打击号贩子。最关键的是,它会让儿科医生等工作难度较大创收能力却较差的“边缘科室”,在挂号费上得到价格反应,让日益增加的儿科医生需求,直接反映到价格上,从而增加儿科医生的供给。

 

儿科医生的流失与号贩子的暴富,貌似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如果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思考,完全可以理解为,号贩子“窃取”了儿科医生的钱,让儿科医生的劳动价值无法体现。所以,相比各种有针对性的补贴以及加大公共财政对供方医院的投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引导,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2016.3.6

(本人视频脱口秀“书生香评”,已在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等平台上线,期待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