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暑湿燥火
文章来源: wannianer2019-09-03 22:45:13

偶搜,发现网上议论纷纷。多数平平,少有达标现代科学,但探讨之心殷殷,难能可贵。看看岐伯的两千年前大论:

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这里面的好点是地有经水的概念。缺点是到人体又落入血液循环的局限。中医理法实践,最早涉入并重视组织水液,这是中医的重中之重。组织液在血管外血管外,重复一千遍。组织液的主体是水。组织水液有三个为现代西医多所忽视的维度及其组合:水分子浓度差异;水分子离子化:水温差异。这三个维度交叉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其中水分子离子化,出现电荷分布分压,这是众多中医研究者忽略的问题。人和自然的感应关系,自此也出现了三面,水浓度感应,温度感应以及电荷感应。

电荷感应是很多研人的盲点。智者千虑,惋惜叹息。上面说地有经水,就有涉地面对大气的电荷感应。从此,人体的组织水,难道就没有对大气对经水的电荷感应吗?

这就是破冰之点。工作很忙,不及多叙。写下来算是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