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之前,没人在乎你的自尊
文章来源: 朱头山2024-05-13 12:26:10

昨晚看了发条张(电影最TOP博主)整理的解说1990年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节目,竟然泪流满面,回想起自己到北美的20多年的历程,仿佛过电影一样。男一号王启明(姜文饰)的经历,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这个电视剧当时非常轰动,不但让普通中国人了解了一些美国文化,生活的ABC,如绿卡,税务规定,男女关系等,也以美国先进文化的角度,降维灌输并强化了一种“丛林规则”。在这里,丛林规则倒不是生死问题,而是,你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维持自己的自尊,只有通过努力和斗争,获得成功!

本来在北京属于人上人的大提琴家王启明在美国混不下去了,出门碰到个北京老乡,想套近乎却被人当拳击沙袋打了一顿,出了口阶级恶气(那是个北京板爷,地位低下拉大板车的)。而他认为牢不可破的丈夫权也受到了挑战。挑战者,老婆的老板打上了门,公开说你这样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怎么配得上这么好的老婆!要打架,我不怕你,但我可以让你打一顿,你老婆我是追定了!

连基本的自尊都维持不住了,他决定回国。临别前找了有点好感的饭店老板娘阿春,不料阿春的一席话,把他呛得无地自容
 

阿春:我讨厌失败者,我怕沾染上晦气。
王起明:你说清楚谁是失败者。我不是失败者,我是厌倦,我讨厌,我讨厌他妈的纽约,我讨厌他妈的美国,我讨厌这的一切。
阿春:只有成功的人,才配说这种话。
王起明:你太势利。
阿春:是吗?如果我势利的话,就算你说对了,所以我才能生存下来,所以我才用不着回去。

阿春:美国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是战场。
阿春:在美国,我只相信一件事情,成功或是失败。

老婆出于同情,决定放弃老板的追求,和王起明一起回国。但在机场,王起明和老婆约定回国后的说辞,说总不能说在美国混不下去了,要离婚了?老婆反唇相讥,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王起明意识到,女人也是势利的,回去就是个离婚,就算不离婚,女人一辈子都会怀念被他毁掉的美国梦。种种的刺激,促使他作出了离婚,继续在美国混的决定。电视剧里,王起明最终取得了成功,赢回了自尊,甚至出钱让美国最著名的乐队为他伴奏演出了一把,捐钱让医学院录取了前妻......

回想自己,在中国是家大公司的高管,神气活现的过着灯红酒绿,人五人六的生活。第一次到美国是参加一个公司资助的培训项目,并没有打算长待。还是在老婆的压力下,她喜欢美国的生活,因此让我去找找postdoc的工作以争取在美国留下来,据说这种trainee的工作比较好找。面试的机会倒真不少,但没一个成的。那时我的英语和专业水平太差,也不虚心,简历都没好好的准备。记得简历上有reward一栏,我以前当过城市的青年突击手,这是很高的荣誉,我因此写上young attacker. 这肯定让人以为我是恐怖分子了。

以后总算找到一个工作,换了好多地方后有了一定的技能,才算在postdoc这个位置上稳定了下来。但受的气也不少,特别是一些中国人老板,对中国人部下特别诛心,说的话也特别令人生气。可能像这个电视剧里那打人的板爷一样的心态,白人黑人都不敢惹,别人到HR去告了可不好办,但中国人知根知底的,侮辱你没心理负担!

很多次都受不了了,想回国,那当人上人的感觉多好!但我还是清醒的,故国已经回不去了,只有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有时想退而求其次,当个技术员,或去学个开卡车之类的,很多人走上了这条路。但我老婆坚决不许我往下靠,说本来就是看上你读书好有前程才嫁给你的,怎么最后混成蓝领了?就是在家呆着吃软饭也不许去当技术员!

这种坚持终于结成了果实,现在我是一家跨国公司的principal scientist, 收入和成就感应该高于本地平均水平了。作为没在北美读过书,受过训练的人,这个成就应该可以引以自傲了。

再看《北京人在纽约》,我还是认为,本剧灌输给我们的这种丛林意识,依然是真理。我儿子中学时,我就和他说,那种什么“your career follows your dreams"的鸡汤,特别害人,这个世界没有躺平者的位置。只有成功,才能保证你的自尊!美国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是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