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芯片产业将把中国带向绝境
文章来源: 朱头山2019-07-15 13:26:49

去年美国对中兴公司的制裁,在中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中国国内曾掀起了有关是否要独立自主发展芯片产业的激烈讨论,最后似乎并未达成定论。而今年,美国又向中国挥出杀手锏,对中国最大的电信龙头企业华为开刀。虽然大阪会议上川普开了口子,同意放松对华为的制裁,但此事受到美国反对派的阻扰,至今未正式定论。但不管怎么说,中国国内的意见反而因此一致了,不能被美国卡住脖子,国人要团结一致,发奋图强,打一个“芯片”翻身仗。芯片产业,就像当年的原子弹一样,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但这可能正是美国战略家所希望的!

西方从克劳塞维茨开始,主流的战略理论就是“决战论”:以强大力量攻击敌方之必救之点,可以译为支点,迫使对方以主力加入决战,从而一战打败敌人(也可能被打败)。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战略,zero sum(零和)。

这不是唯一的战略思想。基辛格将之比喻成国际象棋战略(中国象棋也一个道理),以将死对方为要则。而中国传统战略被比喻为围棋战略,是通过战略优势的积累以取胜。如秦灭六国经历三代近百年,这次挖块地下次打个阻击,大多数战斗不是你死我活的决战。

自18世纪以来西方在世界占统治地位了,决战论不但在热战,而且在冷战和贸易经济战中都成了主要的战略。在非热战中,寻找决战支点就非常困难,不象热战中那样显而易见。

在美苏争斗中,美国抓住了美苏之间的MAD(共同确保摧毁)机制,挑起军备竞赛,苏联只能跟进,结果跟死了。在美日80年代经济战中,美国挑起汇率战,日本误判了形势,希望以降利对抗,结果引发泡沬崩溃,经济长期不振。军备和汇率在此两役中成了美国选中的对方必救之决战支点,引发对方错手,结果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的决战支点不好找。中国的核报复机制是有限报复,并不追求MAD。美国通过加强其本身远远胜出的军备,并不能给予中国进行军备竞赛的动机。而台湾虽然是个决战支点,但极易引发热战,玩起来过于冒险。贸易战则更麻烦,中国的贸易体量极大,也在美国国内形成中国利益集团,任何举措都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行动。

但芯片产业,倒可能是中国的一个支点。如果选择若干民用技术作为支点,迫使对方陷入为追求“替代”而投入巨资,就能象用军备竞赛拖死苏联一样,用民用技术竞赛拖死中国。相比军备竞赛,民用竞赛的耗费一点不小。据说中国用于购买美制芯片的费用就需二千亿美元,想想一个辽宁级航母只要一百亿人民币。如果要替代这两千亿美元的芯片,你的投入5倍于此不算过分吧,还要有运气,中间要考虑到失败率,次品率,骗子....,如果相关设备如光刻机,设计软件都需要替代的话,那费用更得涨了;当然需要人材,又得防间谍,美国当年安插了个间谍为苏联提供了套错误的软件,造成苏联耗资几百亿美元的输油管道报废。总之,5倍费用只少不多,那就是一万亿美元/年。

中国的名义年GDP是11万亿美元(美国19万亿),其中流动现金可能有5-6万亿吧。芯片就需一万亿,据说中国未掌握的核心技术至少一百项,虽说并不是都掌握在美国手中,但都掌握在美国的盟国或听它话的国家手中。比如瑞士中立国,会听谁的?也就是说,只要美国愿意,轻轻松松让你的“替代”费用超过你所能承担的极限。走入“替代”迷途,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如果中国走上了'一万年也要搞上去“的迷途,那就是上了美国的当,走上了苏联灭亡的老路,前途堪忧!

那中国是不是只有投降一条路了?天无绝人之路,但一定要开阔思路,跟着敌人的思路走,那是必败无疑的。依靠那些马屁智囊,也是没有前途的。

以数码相机为例,这是美国柯达发明的,但现在市场是日本产品的天下(有些高端的欧洲产品,份额很小了),根本看不到美国货了,但其中的芯片还是美国产的。假如美国对日本釆取芯片禁运,美国人也用不上相机了,只能拿芯片比画了。所以美国不敢对日本实行相机有关类芯片的禁运。因此, 类似地,就以手机为例,就算中兴死了,甚至华为死了,新起的公司完全遵守规则,买美国芯片,不追求芯片替代,但把手机做得性价比极优,甚至把苹果淘汰出场。可能吗?一旦中国手机也达到与日本相机同样的程度,美国当然也不敢考虑对中国手机的芯片禁运了。而且这样的战略完全符合自由贸易的规则!

如果说美国的优势在上游,中国人则在下游,虽然原创的东西很少,但能在生产上,营销上做得极好。中国在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甚至钢铁,造船,石化业都是如此。华为手机已经非常接近打败苹果了,就算华为这次被整掉了,但人材,经验和经营模式都还在,新的华为马上就会崛起。

中华民族历五千年而不亡,自有其生存的智慧。我们不要去追随克劳塞维茨的决战论,而是遵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古训,将自有一番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