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印象(二)——舌尖上的美味
文章来源: 红裙绿意2017-03-19 00:55:51

                                                    

我父母家离磁器口不远。以前我们住在同一栋楼里的几个小玩伴时常约在一起,来回走一个多小时去磁器口,帮自己家买新鲜水面吃。约不到同伴时,我自己一个人也去。春节之前,我母亲会让我背上背篓同她一道去磁器口码头,采购年货。后来我长成“妙龄少女”,背背篓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太土了哇!

我现在还记得那时的磁器口的样子。

后来,磁器口成了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然后,这里就从热闹变成了超级热闹,终年游客络绎不绝。重庆的吃文化不可避免地在磁器口应运而生。

磁器口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清朝时候龙隐镇一带陶瓷业的发展,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后来,就将龙隐镇改名为“瓷器口”。因瓷、磁同音,镇名被讹传为“磁器口”,并从此固定下来。

7,8年前,我去那里逛了一次。小时候的印象都快没有了,只是一条条青石板还在,石板路依旧。

这次回国,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我又去了一次。

清早起来,不吃早饭没喝水,跟着闺蜜来到了磁器口。

这里聚集了丰富的重庆小吃。窄窄的街道,两边是一溜溜的小吃店。

空气里飘着甘甜的糖的味道,焦香的烤糍粑味道,酥香的麻花味道,还有麻味,辣味。。。嗯,那一定是毛血旺和重庆小面的味道啰。。。

 

小吃店一个挨一个。据说,那家古镇鸡杂超好吃。我们怕耽过时间,没进去。

 

江津米花糖酥而脆,加上花生和芝麻,又特别香。

 

陈麻花,是必须要尝,尝了之后又一定会买的东东。这里每天都会有一家排着大长队,而旁边几家就比较冷清。我和闺蜜没有随大流,选了一家我们自己喜欢的陈麻花。麻花酥松香脆,6,7种口味。我比较喜欢甜味的,咸的和麻辣的次之。

 

各种香香琳琅满目。

 

 

龙须酥也好吃。细如发丝的糯米外层把黄豆粉裹在里面,很酥脆,皇帝又喜欢,因而得此名。

 

糯软香甜的合川桃片不容错过。

 

我没买,留下了猜想。

 

取名淡酸奶比较符合它的味道。

 

只看没买。

 

有时店员会展示手工砸干果。

 

这个算重庆小吃吗?

 

重庆沱茶买了两包,回家慢慢回忆家乡的味道。

 

这个嘛,我只想说,里面是黄豆。

 

腊肉,腊肉。。。

 

在民居家的后院拍到的。

 

小面,凉面,黄粉。。。流口水哟。。。

 

表演做米粉。

 

夏天烧烤时,可以参照这个味道哦。

 

豆腐,麻辣豆腐。强调一句,怕你搞不明白。

 

砸糍粑面,是个力气活。

 

烤糍粑。甜的好吃一点。

 

忘了这个叫什么了。口感好,就是淡了点,影响了味道。

 

花椒,特别是青花椒,香惨了!

 

剁椒的做法。

 

不想说了,光说又吃不到,介绍起来好痛苦哟。。。

 

不说了,

 

不说了,

 

还是不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