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突然失踪之后(4):幸福的林妈妈和操劳的姜妈妈
文章来源: 亮水珠2015-12-19 15:18:42

放下电话, 刘晓建像往常一样坐在计算机前, 只不过他没有打开电脑去工作, 而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思. 康梦杰去送她父母还没有回来, 她通常把爸爸妈妈送回老人院后会在那儿坐一会儿, 和老人们说说话. 儿子知道家里出了事, 晚饭后就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 家里很安静, 能听到客厅墙上时钟的嘀嗒声.

    刘晓建从心里感激林永亮. 出了这么大的事, 妈妈不见了, 自己一时无法回去, 全靠好朋友林永亮在国内帮忙, 联系警方, 寻找妈妈.

 

    他和林永亮是在美国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认识的. 俩人不是一个专业, 刘晓建是学生物工程的, 林永亮是学计算机的. 他们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在了一起. 林永亮是东北大连人, 长得人高马大, 性情豪爽, 待人热情. 他那时有辆破车, 经常帮助留学生们搬家, 接送人. 不少国内来的留学生有事也愿意找他帮忙或出出主意.

    俩人先后毕了业, 找了工作, 两家一直保持着联系, 有空儿时常常串门, 男的吹吹时事大事, 如何投资理财, 女的聊聊孩子教育, 家长里短, 孩子们则在一起玩游戏, 打打闹闹,热闹一翻.

   林永亮也接过他的爸爸妈妈来美国探亲. 像很多国内来探亲的老人一样, 他的爸爸妈妈觉得这儿闷得慌, 环境是很优美, 处处是草地, 绿树成荫, 鸟鸣花香. 散步时能见到松鼠兔子, 可就是见不到几个活人, 白天大街上偶尔有几辆汽车驶过, 然后就是一片沉寂. 他们老俩儿口白天憋在家里, 不会开车, 不懂英语, 按林爸爸的话来说, 这儿就像个美丽的监狱.好不容易住了几个月, 老人们就吵吵着要回国. 林永亮想了很多办法挽留他们多住一段日子, 还把刘晓建拉去做说客. 最后还是没办法, 林永亮送他们回了国. 本来过了一段日子, 他想再接爸爸妈妈来美国, 可是林爸爸得了帕金森病, 已经无法再做长途旅行了.

    林永亮是家里的独子. 他和刘晓建说过, 爸爸妈妈就是陕西农村里普通的农民, 小时候家里很困难, 能辛辛苦苦供他上大学真是不容易. 为了他上学, 家里卖猪卖鸡蛋,爸爸妈妈多少年没有吃过肉和鸡蛋. 直到他大学毕业工作了, 才把爸爸妈妈接到了身边. 自己现在出了国, 在美国安了家, 原想也把爸爸妈妈接来享福. 可是现在爸爸得了病, 身边又没有人照顾. 刘晓建想劝他, 可又不知道如何劝为好.

    不久, 林永亮就辞去了在美国的工作, 匆匆安排了一下家里的事, 回国当了海归, 到他父母身边去了.

   前不久, 刘晓建回国时跑去林永亮的家去看他. 那是个周末的下午, 老朋友相见,格外亲热. 他俩在饭桌旁热烈地说着话, 林妈妈坐在窗前晒太阳.

林永亮告诉刘晓建, 国内变化很大, 机会多. 他目前是一家跨国计算机公司的付总裁, 管理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信息团队, 负责公司全球的计算机系统. 工作很忙, 责任挺大, 和在美国做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

刘晓建则数着他们在美国的朋友, 以及他们每个人的变化. 他说着说着, 突然注意到林永亮的妈妈在窗前笑眯眯地看着他俩. 他赶紧说, “林妈妈, 我们说话吵到你了吧. 你回屋去歇着吧.”

“没事,” 林永亮笑着说, “我妈就爱坐在一边听我们说话. 我平时一回家, 她就凑过来, 坐在那儿, 和我说说话, 或者就是在一边看我.” 说着, 他转过头去对他妈妈说, “妈, 你要是累了, 就回屋去.”

    林妈妈笑眯眯地说, “妈不累, 妈看着你们在一起说话高兴. 晓建, 你不知道, 自从亮亮回国工作, 和我们住在一起, 我们可高兴啦. 原来身边没有人, 心里总是发慌, 怕生病, 怕有事没办法. 亮亮回来了, 我们这心里才踏实了.” 她说话的时候, 刘晓建看到林妈妈的脸上充满了慈祥的笑容.

他突然想起自己妈妈的脸上也出现过一样的笑容. 那是一年冬天, 他们一家回国过春节. 他爸爸妈妈知道后, 一定要到机场去接他们. 他们觉得天这么冷, 就没有告诉老人他们到上海到航班, 等航班在上海机场落了地, 才给他们打电话报平安. 等他们做出租车回到家门口, 车子正要进小区, 坐在前面的刘晓建突然看到小区门口的路灯下, 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妈妈! 他赶紧叫停了出租车, 从车里下来, 奔到妈妈的身边. 当妈妈看到刘晓建的时候, 脸上就是充满了这种喜悦和慈祥的笑容. 她说一接到刘晓建从机场打来的电话, 她就高兴得等不及了, 跑到小区门口来迎接他们了. 从此刘晓建每次想到妈妈在寒风中的身影和见到他时脸上充满的笑容, 他心里总是暖烘烘的, 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看着满面笑容的林妈妈, 刘晓建由衷地说, “永亮, 你真是个孝子. 你爸爸妈妈有你这样的孩子真是有福呀.”

听到这话, 林永亮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别这么说, 我是觉得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付出了那么多, 现在他们老了, 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了, 我们理应尽我们的义务来关怀和照顾他们.”

说到这儿, 林永亮停了一下, “晓建, 咱们是朋友, 我才和你说, 不少人说思念老人, 可这不能仅仅在嘴上说, 而应该做些具体的事情, 要有行动. 不少人觉得给老人打打电话, 寄些钱就可以了. 不错, 老人是需要经济上的帮助, 可他们最害怕的是孤独, 最需要的是陪伴.能经常陪老人坐坐, 说说话, 甚至只是待在一起坐一会儿, 老人就会非常高兴. 所以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的确是一首好歌.”

刘晓建听着林永亮的话, 心里很感慨.

“其实, 我回国工作, 照顾父母, 还多亏了我太太和孩子的支持. 没有他们的支持, 我是根本无法在国内长期工作的. 你想, 她不但要工作, 还要照顾孩子. 夏天要割草, 秋天要扫树叶, 冬天要铲雪. 这都是我在家的时候应该做的事. 我和她说要她花钱请人干这些活. 她总是说没事, 她能行. 我从心里很是感激她.”

是呀, 林永亮一家真是难得的幸福家庭呀.

 

康梦杰从老人院回来了, 她告诉刘晓建, 她在老人院遇到她朋友姜梅的妈妈了. 姜妈妈还问他们好呢.

康梦杰和姜梅是通过朋友认识的. 姜梅嫁给了一个美国人. 她生孩子的时候, 把爸爸妈妈从国内接来, 帮助她带孩子. 可是她先生汤姆坚持要用美国的方法自己带孩子, 说孩子是上帝给他们的礼物, 当然要他们自己带. 姜梅的爸爸妈妈由于与汤姆语言不通, 生活习惯也不一样, 可又想和独生女儿生活在一起, 就生活得很尴尬.

刘晓建那时上班是开车到城铁站, 把车停在那里再乘城铁去在市中心的公司上班. 一个冬天的晚上, 他在公司加班到很晚, 城铁车厢里已经只有几个行色匆匆的旅客. 他下了车, 正准备出站, 突然看到在不远的站台上, 有一位老太太靠在车站柱子边向下车的旅客张望. 冬天的晚上寒风凛冽,她裹着件很大的棉袄,头上围着条大围巾下露出几屡白发随着呼啸的寒风飘动着. 刘晓建远远地看着老太太面熟, 仔细一看, 这不是姜梅的妈妈吗? 这么晚了, 她在城铁站来干什么呢?

刘晓建赶紧走过去, “姜伯母, 你在这儿干什么? 天这么晚了, 我开车送你回家吧.”

姜妈妈认出了刘晓建, 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 她犹豫了一下, 慢慢地说, “我在等姜伯伯.”

“啊? 姜伯伯到哪儿去了?”

“他去一家美国餐馆工作, 应该快回来了. 我们每天晚上都在这城铁站的站台上碰面, 然后一起回家去.”

“这冬天晚上多冷呀. 你干嘛不在家里等他呢?”刘晓建有点儿纳闷.

姜妈妈看了刘晓建一眼, 有点儿不好意思, “我是在一家中国餐馆工作, 也是刚刚下班. 这不, 我还给你姜伯伯带回来酸辣汤. 他吃不惯美国餐馆里的饭.”

啊?! 刘晓建没想到姜梅让自己来探亲的爸爸妈妈去餐馆打工. 他赶紧掏出手机, 给姜梅打电话, 想问问她爸爸是不是已经到家了. 电话通了, 从电话里传来姜梅懒懒的声音, 好像已经睡觉了, 她告诉刘晓建, 她爸爸今天下班早, 已经提前回到家了.

刘晓建赶紧扶着姜妈妈出了城铁站, 去停车场送她回家.一路上, 姜妈妈不停地感谢刘晓建, 她告诉刘晓建, 姜梅看他们在家里闷得慌, 又和自己的美国先生处不来, 就给他们找了餐馆工作. 姜伯父做过外贸, 懂英语, 就去美国餐馆工作, 姜伯母不懂英语, 只好去中国餐馆打工.

说着说着, 姜妈妈叹了口气, “在国内的时候, 我们俩都是国家机关干部, 你姜伯伯还是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呢. 怎么也想不到, 退休了, 来美国了, 反而在餐馆打工了.”

刘晓建听了忍不住问, “伯母, 按说你们家的事, 我不该多嘴. 姜梅就怎么不能做做他先生的工作呢?”

“这不能怪姜梅. 按她先生汤姆的主张, 我们就不应该住在他们家. 而应该像他父母一样, 来看他们的时候住在附件的酒店里. 现在允许我们住在家里就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了.”

“还有这种道理!” 刘晓建在一边听着, 心里忿忿不平.

“我们千里迢迢到美国来看女儿, 不住在女儿的家里, 住在哪里呀? 再说了, 我们经济上也不能天天住旅馆呀. 姜梅也是两头为难, 一边是她的爸爸妈妈, 一边是她自己的小家, 难呀.” 姜妈妈说着说着有些伤心.

“怪我多话.” 刘晓建还是忍不住, “那你们干脆回国去自己过退休生活不行吗?”

“我们也是这么想来着. 可姜梅不让我们走. 她说, 小时候爸爸妈妈住在哪儿, 哪儿就是家. 现在女儿长大了, 你们老了, 女儿在哪儿, 哪儿就应该是你们的家. 她是我们唯一的孩子. 我们也舍不得离开. 姜梅正在给我们办绿卡, 说是等有了绿卡, 就给我们申请老人院. 我们乘身体还好, 打打工, 也为姜梅减轻一点儿负担.”

刘晓建再没说话, 也不知道该对身边白发苍苍的老人说什么为好.

听到康梦杰说她见到了姜妈妈, 使他又想起那天晚上在城铁站里遇到姜妈妈的情景.康梦杰说, 姜梅的父母已经办好了身份, 刚刚搬进老人院. 康梦杰的父母也很高兴, 在老人院里又多了国内来的老人做伴儿了.

 

他们俩正聊着, 电话响了. 是林永亮来的电话,他告诉刘晓建, 警方已经从火车站的监控录像里查明, 刘妈妈是买了从上海到南京的高铁火车票, 而且和她尾随的白衣妇女上了车. 警方正在和铁路沿线的车站联系, 查找刘妈妈的踪迹。 他会不断地给警方打电话, 了解情况, 一旦有新进展, 就会告诉刘晓建.

刘晓建反复地感谢林永亮, 并请他向警方表示感谢.

放下电话后, 刘晓建感到非常迷惑, “妈妈去南京干什么呢? 我从来没听说她在南京有什么亲戚朋友呀?”

康梦杰在一边问, “那她是不是回自己的家呢?”

“不会.” 刘晓建思索着, “我爸爸妈妈的家在苏北, 不通火车. 要是回老家的话, 应该是乘长途客车.再说了, 她要是回老家, 应该和保姆说, 而且会给老家的人带礼品回去才是.”

“坏了.” 康梦杰的声音紧张起来, “听说国内有一种拍花子的坏人, 他在你头上拍一下, 你就会乖乖地跟他走, 照他说的话办. 妈妈是不是遇到拍花子的了? 那个白衣妇女可能就是拍花子的.”

“也不应该呀.”刘晓建还是不相信, “就说是有拍花子的, 他们一般是要人去银行的取款机去取钱. 他拍一个老太太去上火车干什么?”

康梦杰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俩人手拉手, 坐在那儿, 心里充满了疑问, 焦急地想知道妈妈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