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运从眼前飘过(5):难道你就没有不顺或者背气的事儿吗?
文章来源: 亮水珠2015-12-14 18:38:33

听到我的问题, 老孙缓缓地看了我一眼慢慢说到,“有人说, 人生一世, 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咱们这些人, 经历文化大革命, 又上山下乡, 不幸运的事, 倒霉的事, 遭难的事多得很.”

“我原来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科学家, 搞发明创造. 你知道北京四中是北京市有名的好学校, 我就想着将来能上清华大学. 可文化大革命一来, 全乱套了, 梦想泡汤了. 我母亲是中学老师, 班主任, 更是首当其冲, 关到学校的牛棚里挨批斗.”

“是呀, 文化大革命真是一场灾难.”我也想起我们家那时因为爸爸是个干部, 家里被抄家的事.

“咱们到农村插队, 从城市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中学生, 一下变成了脸朝黄土背朝天, 自己种地, 砍柴, 做饭的农民. 这里咱们吃的苦头, 遭的罪就多了去了. 你说是吧?”

“可不是吗.”老孙的话使我回忆起在陕北的山沟里的经历.

“经过插队我们失去了很多, 要说得到了什么, 那就是我们吃过了插队的苦, 经过了陕北的磨练, 以后再有什么困难就挡不住我们了.”

“我可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听了老孙这么说, 有点儿意外.

“后来, 我被招工到了油田, 一晃几年过去了. 工农兵可以上大学了. 我那当科学家的梦又有点儿死灰复燃. 我在油田连续三年报名, 要求上大学. 一开始是队上不同意, 好不容易把队上说同意了, 处里还是不批准. 理由只有一个, 你是干活的好手, 你上学去了, 谁来干活呢?”

“到了第三年, 清华大学整好在我们油田要招学生. 我先找了从北京来招生的清华老师, 他很同情我, 说只要油田同意, 他就可以招我去上学. 我兴奋得一溜烟地闯到油田勘探处的党委书记办公室, 滔滔不绝地讲我如何盼望能上大学, 毕业后保证回油田来工作, 那时将能多做贡献. 书记倒不介意我闯他的办公室, 我讲了三个小时, 他就闷着头听了三个小时, 可就是不说话. 末了, 他只说了一句, 你是油田的劳模, 标兵. 你不能走. 就这样, 他把我精心准备的计划给枪毙了. 我难过得一塌糊涂, 可又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我彻底理解和明白老孙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你真是倒霉, 可又没办法. 那个时候, 人人都是在单位的人, 是在组织里, 根本没有什么自己决定的余地, 更谈不上辞职, 自己找工作了.”

“又过了几年, 高考恢复了. 我那死灰被高考的风一吹, 又冒出了似隐似现的火星. 我立即在工余时间开始复习功课. 不, 应该说是学习功课. 咱们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初中一年级还没读完, 现在要去考大学, 那就要学会中学所有的课程, 什么数学, 物理, 还有化学. 我都要现学. 我们油田是在穷乡僻壤, 远离城市. 我想方设法找齐了中学的课本. 油田工作当时是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每天下工回到驻地都很晚. 别人都去打扑克, 下棋, 吹大牛, 而我则千方百计找个安静的地方学习, 有时在汽车的驾驶室, 有时在仓库, 没有电灯, 就收集蜡烛. 反正我是下死决心, 无论如何要抓住这个机会.”

“高考的日子终于来了. 我当时已经跟着油田来到江苏参加油田会战. 所以我是在江苏当地参加高考. 高考那年在江苏是分为地区考和省考. 油田所在的县有二百多人参加地区考试, 考试通过的有二十八人, 我在名单上. 省考后只剩下五人, 我还在名单上. 突然在通知体检时我的名字被换了. 当时我就急了, 赶紧找油田负责的领导想办法. 他们也着急, 带着我到当地的高考招生办公室交涉. 可那里的土地爷根本不告诉我们任何理由, 甚至没有任何信息. 我愤怒, 我咆哮, 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油田的领导也是爱莫能助. 记得当时我回到驻地, 在洪泽湖畔的大堤上狂跑, 恨不得一头扎到汹涌的湖水里.”

我默默地看着老孙动情地述说, 心里充满了对他的同情.

“后来, 我回到了北京工作, 遇到了电视大学招生. 虽然听说上了电视大学, 分房和涨工资都会失去资格, 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入学考试. 当时我们院还在北京远郊区, 办公室紧张. 我们的教室就在一间活动板房里, 冬天贼冷, 夏天极热. 这不算什么, 咱们在农村干过, 这点儿苦不算啥. 你知道, 电视大学就是看着电视上课.. 做作业没人批改, 有问题没人求教. 咱们的中学的课程底子全是自学的, 遇到的难处多极了. 而我想, 好不容易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 拼了命也要学好. 我就多找课程的参考书, 周末回到城里, 就骑着自行车到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 打听到教那门课的老师, 到老师家里去登门请教. 老师们都非常热情, 详细给我讲解, 直到我明白为止. 就这样, 三年多的电视大学一晃就过去了. 我真是觉得学到了很多知识. 由于成绩优秀, 我被评为北京市的电视大学优秀毕业生. 我也从心里感激电视大学.”

听着老孙兴致勃勃地讲着, 我想起自己也同样有上电视大学的机会, 可是当时工资很低, 觉着在上电大的时候不能涨工资, 就放弃了那次机会. 那时候觉得就是上了电大, 拿了文凭, 也说不出会有什么用处. 现在听老孙这么一说, 看起来是有一点儿后悔.

我突然有些好奇, “老孙, 你那时候那么努力, 你是知道以后一定有这些机会, 能像现在这么幸运吗?”

“看你说的,”老孙笑了起来, “我又不是神仙, 当时怎么能知道后来的事情呢. 我奶奶说过, 未来之事黑如漆吗. 这一点儿都不错.”

“那你那时候为什么还能那么努力呢?”

“我那时候总觉着吧, 人不能糊糊涂涂地活着, 总要有生活的目标, 对自己有所要求, 时时想着怎样提高自己, 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我觉着吧, 只要咱们不断努力, 时间长了, 总会有机会的, 人家不是说什么, 天生我才必有用吗. 要不, 要是没本事, 就是撞上个机会, 摆在你跟前了, 你可能根本看不到它, 即使看到里, 你也没法抓住它.”

“那你对那些不顺的事难道不埋怨吗?”我轻轻地试着问道.

“哪能不难过呀. 想起那些不顺的事, 心里就不舒服, 生气, 甚至愤怒. 等我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在那儿发火,抱怨,责备,认为不公平,又有什么用呢? 是想得到别人的同情甚至怜悯吗?就是得到了同情或怜悯,事情能有任何改变吗?不但于事无补, 而且自己的情绪只能沉浸在悲观痛苦之中。世界上的事是复杂的,明白人应该多想想自己为什么碰了钉子,踩了西瓜皮摔了跤,要琢磨如何对付以后可能的钉子,怎样早点儿看到西瓜皮,而不去踩。说白了,什么是聪明人,聪明人不是没有倒霉的事, 他们是能吃一堑长一智,不断磨练来提高自己,凡事都在学习而变得更聪明的人。你说是不?”

“有道理, 有道理.”我连连点头.

不知不觉地天渐渐地亮了. 大街上的人慢慢地多了起来. 有早晨起来遛弯的老大爷, 有的手里还提着个鸟笼, 一边走, 嘴里哼着京戏的调子, 一边晃悠着手里的鸟笼. 大妈们则提着菜篮赶着去菜市场买菜, 顺便带回早点. 已经有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们背着五颜六色的花书包, 连跑带跳地去学校, 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老孙站起来, 伸了个懒腰, 做了几个扩胸运动, 扭头对我说, “得, 咱们也聊了一晚上了. 你帮我看着这马扎, 我得把自己打扮打扮, 该准备进去签证了.”

我把他的马扎朝我这边拉了拉, “没问题. 我给你看着.”

老孙伸手提起他那挺大的书包, 迈步朝着街对面的胡同里走去.

我心里有点儿纳闷, 他是干啥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