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芝加哥当代课老师(十一)从当妈到当老师再到当妈
文章来源: eeeet2019-03-29 15:27:35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不是一个好老师。那我为什么还要写? 实在是因为我喜欢琢磨这些事儿。

十多年前,大女儿四岁,惊闻高中同学的太太去世了,心里感叹好可惜啊好可惜啊,她还没当过妈妈呢。当妈妈前,觉得日子过得也挺好,当妈妈后,觉得一年过得有以前十年那么长。不是嫌时间漫长,而是心里的经历感受和成长的有以前十倍那么多。孩子,是上帝妙不可言的礼物,孩子教给你爱,给你无限动力和潜能,让你变成无畏困难的勇敢者,探索世界的冒险家。所以我不会期望有一天孩子给我回报,因为她带给我的已经远远多于我能给她的。

我真不是个好妈妈。记得以前老公的小师妹专门诚恳地来请教我,她说,“嫂子,你是怎么把两个孩子养这么瘦的?我一直想减肥。” 看着她真诚的眼神,我是那么地无地自容。

不过有时我也安慰自己说,那我也不是最差的妈妈。大女儿在青春期给我用中文手写过一封信,上面说:“你是我的第一个爱。你不光给我我的生命,你通过爱给我你的生命。谢谢你,妈妈。” 我也不是最差的老师,每次放学的时候总有学生过来问:“你还会回来吗?”

当妈是一个糊里糊涂的过程。当老师,站在教室里,倒是能够深刻地反思当妈这件事,虽然我的孩子已经长大。

胡萝卜加大棒,多么朴素的道理,当老师如此,当妈同理。好的老师胡萝卜用得多大棒用得少,好妈也是这样,擅用胡萝卜。

有个理论说得好,孩子前行的动力只有两种:爱和恐惧。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口号是非常害人的。因为小时候,出于恐惧的孩子比出于爱的孩子跑得快得多。可是时间久了,出于恐惧的孩子就burn out(疲惫过度)了。因为每一次前进,对他不是充电而是消耗。而且时间久了,这种模式也不能改过来了。

站在教室里,看得是那么清楚,就是家庭给孩子的东西,塑造了一个孩子的本质,决定了他能走多远。父母的关注,给孩子的爱,生活中的小事形成的习惯,作人和做事的态度。老师没有这个权柄,也不在最佳时期。对于幼儿,生活无小事,每一件事对将来都有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

顺便说说为什么我认为爬藤(在中国就是努力上名校的意思吧)这件事也是非常地害人的。毋庸置疑,上名校好处多。但问题是,如果奔着上名校来养孩子,给孩子带来的大都是负面的东西:功利心,急功近利,包装欺骗,虚荣和只为自己。孩子应该尝试做各种不同的事情,但为了爬藤就要在某一件事上花大量时间以脱颖而出;孩子应该经历失败,去做真心想做的事情,但为了爬藤就得跟着荣誉走;孩子应该多经历不同的人和事,但为了爬藤这件事就不会摆上日程……《论语》里记载过一个小孩在坐在大人的位置上行事,看似很牛,别人问孔子怎么看,孔子评价说:“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孩子长大哪有什么捷径,最靠谱的就是做好手头的小事。

我还发现,好的老师,标准都比较高。当妈亦如此,标准低的孩子就会随波逐流,比如我这个样子。标准高可不是期望值高。标准高的意思是,默认的目标在更高处,达不到高标准不罢休,所以最后总能达到。在《虎妈战歌》里,蔡美儿说了半天中国妈妈美国妈妈。到底什么是中国妈妈呢?我觉得就是标准高,目标高,但这并不是中国妈妈的专利。虎妈在那儿的另一个意思是态度粗暴,其实完全可以做到标准高但态度不粗暴。高标准和适当的期望值是我发现当一个好老师和当一个好妈妈共同的秘密。

在教室里,面对一堆调皮捣蛋的学生,有时我不怎么说话,也能够保持安静有序,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眼神。我发现,搞小动作的学生都会心虚地看一眼老师,看你有什么反应。我用眼神告诉他:我知道啦,我看见啦,不允许哈。既不能放纵又不能过于生硬,有时还得诙谐一下。我觉得当妈也差不多,孩子自己知道对错,平时真不在于父母说什么,而是在于父母如何反应。

从学生的反应里也能够看出很多有趣的事儿。比如我穿上紧身的外衣,瘦瘦的黑裤,高高的长靴,他们对我的友好度立刻增加,尤其是初中生。这就是扮酷。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东西来拉近距离,酷妈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短时间内面对大量k-12(小学到高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就会发现每个年龄段的特点非常显著。当妈却不是这样,你每天跟孩子在一起,不易察觉他长多大了。其实当妈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 你对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与孩子的年龄和成长速度不合拍,过快了或者没跟上。极端的情况是把孩子当大人,或者把孩子当婴儿,搞不太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对待这个年龄的娃。就说这美国七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有了成年人的身高和面孔,但心儿里完全还是儿童,完全不该把他们当大人看。 五六年级对女孩子是尤其重要的年纪,本性自然地显露出来,但处于强可塑性阶段。三四年级,据我观察最重要的事是阅读,培养阅读的爱好和习惯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状况。至于低年级的小可爱们,在这个阶段班级的气氛是最重要的。而那些高中生们,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还很会掩饰,至少表面上挺尊重老师的,但本性基本不会怎么变了。同理,基本上,父母能起作用的就是在八年级之前。

俗话说,第一个娃照书养,第二个娃当猪养。我一边养着自家的猪,一边看着别人家的猪和别人家的书。自家猪还没养肥,对养猪事业倒很津津乐道,说了这么大一堆。得了,该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