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新”也别忘“旧”
文章来源: 犯错的猫2017-05-27 01:51:06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按照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端午节的种种传统习俗渐行渐远,这个节日所留下的仅仅是吃粽子这样简单的意味了。(5月27日《法制日报》)

(网络配图)

  先问一个问题,时下谁会包粽子?恐怕除去父母,或者商家,于普通人而言,这门简单的技能,大部分都不熟悉。粽子尽管各地有着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馅,但是里面更多的是传承着一种难得的“情”。现如今,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虽然在延续,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去商场和网上选购。其实,买来的粽子远不如自己包出的粽子纯正,因为里面的“情”更浓。

(网络配图)

  对节假日,人们充满了期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节假日有了更多的选择,出门旅游、宅在家里,更或者加班、利用小假期补功课等等,在大多数人眼里,“端午节除了吃几个不太好吃的粽子,多放一天假,与平时并没有太大区别。”甚至一些商家更借机开展起商业大战,让端午节充斥着商业味儿,拥有了更多的“新”意。

  上述种种,让端午节的种种传统习俗渐行渐远。其实,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这个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节日,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资料图)

  因为传统所以久远,因为久远更显珍贵。传统节日在与新生活PK的同时,华夏儿女理应喜“新”也别忘“旧”。我们也不难发现,为了守护“旧”从国家到地方一直在努力,比如,立法方面,早就意识到了端午节等传统文化保护问题,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共颁布72部涉及端午等传统文化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

  并且,面对传统文化保护方面“起步晚、速度快、成效大、问题多”的状况,一些地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与保护。2013年6月1日实施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就规定实施旅游业收入反哺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无法履行保护职责的项目保护责任单位进行重新认定,为丧失传承能力的代表性传承人继续保留待遇等。

(资料图)

  毋庸置疑,端午节的“身份”与其被“瘦身”为粽子节的现实不符。传统节日在赋予了“新内涵”的同时,更不应忘记“老传统”。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等等,这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各地还有不同的习俗。但比这些传统习俗更重要的是,中华精神的传承。而这更需要精心守护、用心传承,对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而言都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