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就是愛旗袍
文章来源: 籽苏格格2016-03-27 17:43:12

【旗风堂一旗袍主題征文分享】可我就是,爱旗袍

文 | 吴汇绎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衣服是什么,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旗袍呀。
——题记

阿紫是我的第一件旗袍,也是我童年岁月里的唯一一件旗袍。现在从衣柜里翻出阿紫,细腻的缎面在灯光的摩挲下显得愈发柔情似水,通体是淡淡的紫色,宛如初绽的丁香般,俏皮而典雅。袖口滚着略深一些的紫色边,压着一道白芽儿;精致的水滴领配上氤氲着张爱玲时代的盘扣,恰到好处地勾勒着颈部的线条。五岁时的我,对什么公主裙毫无兴趣,偏偏只与阿紫为伴,无论与父母一起出席各式各样的宴会,还是与同伴在花园里玩耍,阿紫从不离身。于是我便成了小区里那个“穿旗袍的长辫儿丫头”,听着这亲切的称呼,小小的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或许这便成了我日后深爱旗袍的源头罢。

两年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身子便长高长胖了不少,阿紫终是完成了她的光荣使命。打那以后,由于种种因素父母不再同意给我买旗袍了,但每每经过旗袍店,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迈进去,仿佛远远地望着,也能给予我满足感。终于有一次,我鼓起勇气从旗袍店的衣架上取下了一件倾慕已久的旗袍,店主说,她叫“白芙蕖”当旗袍贴紧我的肌肤时,我在狭小的试衣间里小心翼翼地走上几步,感觉连腰也向上挺了几分。恋恋不舍地脱下旗袍,心却仍在渌波间的芙蕖中荡漾。

 

这么多年来,一直觉得穿上旗袍的人有种独一无二的气质和韵味。在我的脑海里,旗袍是专属于中国女人的奢侈品,它在物质和精神间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令人仰望,却又倍感亲切。香奈儿,路易斯威登,这时下举足轻重的奢侈品,文化根基无一不在欧洲,于中国人来说,他们永远是舶来品。他们的确可以证明财富实力,但别忘记,我们的血脉里并没有与法国辉煌的凡尔赛宫交相辉映的基因,我们的情怀里也没有那些蕾丝绲边蓬蓬裙,中国女人,需要有自己的灵魂图腾。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的清丽、婉约,张爱玲”华丽缘”的孤傲清高,陆小曼”牡丹与绿叶”的妩媚,阮玲玉的红颜薄命,这些都是旗袍的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故事,被时间杂糅进物质里的灵魂。

那些似水年华中的人与事,便是旗袍的精髓,她独属于黄皮肤,黑头发的炎黄子孙,而非亚当夏娃与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姑娘。只是因为,旗袍在她们身上,穿不出韵味和故事。

如果有人问我:你觉得最能代表中国的服饰是什么?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旗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