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进非洲 - 南非比勒陀利亚掠影 (6)
文章来源: llm5552016-09-28 12:58:32

      南非三大首都之一的比勒陀利亚Pretoria 是行政首都,扮演着南非决策和文化中心的双重角色。

      城市建于1855年。由布尔人大迁移领袖比勒陀利乌斯的儿子马洛斯建立,并以他父亲安德烈斯·比勒陀利乌斯( AndriesPretorius )和母亲丽娅(Lia)的名字命名。海拔1378米,整个城市四面环山,风光秀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每年十月间,八万多株的蓝花楹树盛开,(Jacaranda又称紫葳,)成为一片艳丽的紫色花海,全城弥漫着幽雅的清香,届时有盛大的狂欢节。故亦有“花园城”的美誉。

       比勒陀利亚最有名的就是先民纪念馆,Voortrekker Monument,这座耸立在市郊一个山顶上的宏伟建筑是一座高41米的方形建筑物。1938年为纪念布尔人—南非荷兰人的大迁徙(The Great Trek)和血河战役(The Battle of Blood River)胜利100周年而建,因为当时的战争激烈,鲜血染红了小河的水,故将这场战役称为“血河战役”。工程于1949年完工。设计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并在2006年荣获非洲最佳博物馆的称号。

      可以这么说,先民纪念馆就是纪念南非布尔人的一段开拓历史,当然不同的立场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对南非祖鲁黑人而言,这是一段被殖民的历史。

      五月时逢南半球的深秋季节,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空气清晰,一路驾车,心旷神怡。

      纪念馆正面,黑色锻铁大门及长矛象征着血河之战时祖鲁国王丁干的威力。

     布尔人的来由和历史。

     布尔人是居住于南非境内荷兰、法国与德国白人移民后裔所形成的混合民族。语源为荷兰语Boer一词,意为农民。操夹杂法语、德语、马来语和科萨语的荷兰文方言。经过一百多年繁衍生息,他们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族,称为“布尔人”或者是“阿非利加人”。Afrikaans(原意为非洲定居者)。直至现在,其后裔仍认为祖先是最早的南非人之一部分。(大航海之前,南非只有少量桑人科伊人和班图人的原始土著酋长部落,后也被部落互相同化或消失,好些转至北边)。至19世纪中叶,定居在南非的荷兰移民后裔数量已经达两万一千人,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欧洲白人定居者中达24%。

      最早到达南非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他们从欧洲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航线独霸这条通往亚洲的海上航线长达百年,通商的目的是要与阿拉伯人和亚洲东方人做生意,并不想与南部非洲人做生意。所以并未定居。从16至19世纪,英、法、葡、荷、意等欧洲人开始大量涌入非洲并纷纷建立起了各自的殖民地。

      随着葡萄牙的衰落,欧州又产生一个新的海上强国荷兰。荷兰作为中间商在北海与各国进行积极的海上贸易,并通过建造大量的远洋船队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运输贸易大国。之后荷兰60家公司又联手组建了一家大公司 - 荷兰东印度公司The Dutch EastIndia Company 。17世纪末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和雇佣兵的军队。

    1795年,法国军队入侵荷兰,建立了巴达维亚共和国,成为法国的一个附庸国。在流亡英国的荷兰政府同意下,开普殖民地也被英军占领。

     之后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和日益强大,荷兰开始走向衰败。成立了近200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终于被迫解散。英国政府甩给荷兰600万英镑的赔偿后,将南非开普殖民地的控制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随后英国大举向南非移民,很快在数量上超过了已经移民100多年的南非荷兰人。英国开普殖民政权推行了一系列比荷兰统治者更为开明的改革政策,这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布尔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布尔人开始感到在英国人统治下的开普殖民地处处受到歧视和限制。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是离开这块曾经生活了几代人的土地。1836年春天,大批对英国殖民政策感到不安和不满的布尔人农场主们抛弃了自己的牧场、房子,驾着牛车,赶着牲口,离在开普敦,开始向南非内陆地区的大迁徙去拓展、重建家园。他们认为这次移民行动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对他们历史、语言、等方面的再发展,也是他们民族的一次复兴。大迁徙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年,参加大迁徙的布尔家庭组成了六个自卫民团。其中一支安德烈斯·比勒陀利乌斯(AndriesPretorius,也称老比勒陀利乌斯) 临危受命承担起拯救布尔人命运的重任。六十四辆牛车既是运输工具,又是家,又是礼拜堂。夜间迁徙者把牛车围成首尾相接的圆阵,牛羊、妇女儿童为在中间。车也成了堡垒,组成防御工事,提防当地的祖鲁和科萨人的进攻。 然而,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南非的黑人部落而言,布尔人的“大迁徙”(The Great Trek)会使他们从此丧失自由和土地。接着就是双方谈判,签协议,后悔,撕毁协议,杀布尔人。布尔人又重新反攻,造成了血河之战。这场战争是布尔人和南非这块土地上最大的土著部落祖鲁人之间的一场殊死战争。大迁徙整个过程持续了17年,直至和英国人达成协议,成立布尔人共和国以后才最终结束。大迁徙彻底改变了南非的历史,将南非的历史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布尔人以后就在这一带驻扎下来,

      而这次布尔人原来和英国人之间的矛盾,又加上了和当地祖鲁人矛盾的激化。

      以后的历史更为复杂,大迁徙之后,祖鲁人部落之间也互相残杀,抢夺首领。英国人也卷入了对祖鲁人的战争,后来又是白人与白人为钻石黄金而争的英布战争。

      各有各的讲解。荷兰人说自己是开拓者,垦发不毛之地的艰苦心酸奋斗史 ,所以自称先民也无不有道理;黑人会说自己被剥夺土地,抗击欧洲入侵者的勇敢史;而英国人则强调自己如何将黑人从原始落后中解放出来,带入人类的文明世界。数百年过去了,回望遥远的岁月和南非后来发展成非洲强国的经济崛起过程,一方面看到的是殖民者入侵与扩张及自身瓜分残杀的残酷,在同情被剥夺土地和受奴役的黑人,支持废除种族歧视隔离制度的同时,是否也能客观地看到白人后代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并为之强盛所作出的不可否认的贡献呢?人类历史上的是非曲直还是留给历史学家们研讨吧。

    走近细看,前面四幅雕塑为角马,象征非洲存在危险,正中的花岗岩为水牛头,象征着抵御外来侵略。

    铜雕,先民母亲和她的孩子。

  周围四角有四位人物石头雕像,三位为先民领袖,一位为无名氏。

     当时马车轮雕塑。

      纪念馆外围是六十四块马车雕塑围成的圈。   

    纪念馆内第一层叫英雄大厅,Hall Of Heroes是一根92米长的意大利大理石中楣,号称世界之最,上面雕刻有描述了大迁徙场景的浮雕。高穹顶大厅,四个黄色比利时玻璃制成的巨大拱窗位于大厅的4个侧面。

    和土著谈判场景。

   走上二楼看穹窿顶和浮雕及中央大厅内的石棺。 

     石棺是衣冠冢,象征着“人民的安息地”(The Resting Place), 上面是阿非利卡语刻着一行字“一切为了你,南非”

      每年12月16日的午时,如果天气晴朗,就会有一束阳光穿过圆顶上一个倾斜的孔,投向横躺在地上的石棺上。阿非利卡人都会聚集在先民纪念馆举行契约日纪念活动。而在同一天,黑人也会聚集在不远处的自由公园里,纪念他们的祖先为捍卫自由而战的“丁干日”。94年南非新政权诞生后,为体现民族和解,政府将这天定为和解日Day of Reconciliation。

    这幅石棺前面的画是十二月十六号正午,人们聚集在纪念厅,中间石棺上的圆白点是阳光从穹窿顶孔照射进来的。

     纪念厅周围有数十幅十字绣,这些十字绣表现了大迁徙时期的生活、战争场景。是9位妇女花费了8年时间完成的,总共包含了330万个针脚。

    陈列室里的马车原型

  长廊走道,通向外面的观景台。

   从观景台向下看。

     远处的比勒陀利亚市区,这些树是蓝花楹树,每年十月,也是南半球的春天,紫花盛开,满城皆为紫色裹,犹如一片紫色海洋。

     纪念馆门口巨大的芦荟。南非的芦荟非常有名,开花时也很漂亮。做成很多护肤品。

     比勒陀利亚的市中心,

    1913年建成的联合大厦Union Buildings,也是南非总统府 。总统府、外交部、司法部等政府机构主要集中在联邦大厦内。坐落在一座俯瞰全城的小山上,一座雄伟的花岗岩建筑。前方是一个优美漂亮的古希腊风格半圆梯形花园。一座融合了南非风格的英式对称园林建筑群。驾车上山,花园树木苍翠,鲜花锦簇 ,天蓝如洗,顿时心界愉悦,如是初次登上非洲大陆,真不敢相信是在非洲的大地上,又仿佛回到了欧洲。

    金黄色花岗岩的大厦雄伟壮观。联合大厦的正中央是一个古希腊风格的半圆形的如露天剧场般的广场,两座对称的钟楼在广场后耸立,并由两翼延伸出一系列建筑,

    总统府一侧,太大太长,很难照全景.

      沿阶梯而下,是曼德拉9米高的雕像,后面是总统府对称的两钟楼。2013年,曼德拉去世后,一座9米高的铜像矗立在花园中。曼德拉面带微笑、张开双臂。

      新南非成立以来,曼德拉的雕像在各个城市不断竖起,而且越来越高,越来越大。政府还想为曼德拉修建一座巨型雕像,雕像高度大约相当于30层楼,将高过美国自由女神像,几乎等同于埃及金字塔。雕像将修建在一个600米的斜坡上,将取名为“通向自由的漫长道路”。这座巨型雕像将矗立在伊丽莎白港,(现改名曼德拉市)俯瞰面前波涛滚滚的印度洋。不知工程现在进展如何。

    正逢中午,背光,拍不好。

    侧面看

   联合纪念碑,一二次世界大战。

   花园前面的大炮。

    联合广场草坪花园 Groenkloof  Nature Reserve,总统府的正前方的阶梯状的巨大花园,地上种满了各种花草,绿树成荫,虽是快近冬天,仍是花红叶绿,宛如一幅精美的风景画卷,令人心旷神怡。说是花园城市,名副其实。

     天堂鸟花

     从花园看城市。 

     市中心的 教堂广场Church Square,绿草如茵,整洁干净,很不错的休闲之地。许多人在这里散步,聚会,唱歌,看起来很轻松自在。这种场景下,实在感觉不到这是在高犯罪率的南非。

     广场中心的保罗·克鲁格 Paul Kruger  塑像。他是 南非农场主、军人,政治家,在南非历史上以阿非利塔国的缔造者而闻名,1883~1900年任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著名的克鲁格野生动物园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不知为什么周围圈起了铁网,只知道在我们去南非前的二十多天,全国掀起了推翻白人雕像的大规模运动,酷似文革破旧立新。这座克鲁格雕像也被泼上了绿漆,在约翰内斯堡及其它城市许多白人雕像都被泼漆毁坏,像开普顿大学的塞西尔·罗得斯(Cecil John Rhodes)的雕像被拆除,伊丽莎白港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也被从头到脚泼了漆。而闻风赶来的比勒陀利亚当地的布尔人后代,手挽手筑起了一道人墙,摆出决一死战的姿态,阻止黑人进入,誓死捍卫他们的祖先。后来文物部门出来干涉,才结束这场运动。所以这个铁丝网是不是用来阻止破坏者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回顾历史,种族之间的隔阂,始终是逾越不了的障碍。

      红墙建筑为议会厅,因为修建,正门被封住了。

     与议会厅门口的保安谈了下,也居然放我们进去浏览一下,从他的口中才知道比勒陀利亚Pretoria已改名茨瓦那Tshwane,新政府的观点茨瓦内是过去统治这一地区的非洲某部落酋长的名字,而比勒陀利亚有着强烈的 “种族色彩",与已经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多年的新南非格格不入。

     内部全是欧式结构。

      大半天的行程虽说感觉要比约翰内斯堡好得多,但是脑袋里充满了时刻要绷紧阶级斗争之弦,睁大眼睛提高革命警惕性。当然阶级,革命这词得去掉。虽说景点区还是很安全的,但“此地不能久留”是我们必须得遵守的。因为是晚秋,太阳落山早,市内的街道也没有光顾,就匆匆踏上了回程之路。

      花园城的美丽全在于季节,当十月蓝花楹Jacaranda的季节时大片的紫色在城市中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清香,树上的花将天空染成紫色, 抬头是巨型紫伞,地上跌落的花瓣则铺成柔美的地毯。就像在紫色的海洋中漂游。

    蓝花楹树在南半球许多国家都有,南非较多,比勒陀利亚是最有名的,被称为蓝花楹之都。我们在赞比亚利文斯通市的街道两侧也见过,津巴布韦等国也有。澳洲,乃至于巴西,阿根廷都可见到,只是品种不同。其实我觉得和樱花相似,虽不属同一科目。只不过是南半球北半球,季节都是各自的春天,花期都很短,约两个星期,“北樱南楹”,连发音都很相似。

     据说最受感染的是日本旅客,在这几年的花期中,城里酒店超过80%游客都来自本。日本花迷待蓝花楹犹如櫻花一般,甚至帶齐传統服饰,在花树下作詩,疯狂影相,别具一格。

   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候。季节上很矛盾,一般去南非的都会借道去观赏维多利亚瀑布,但十月份又是枯水季。如果不是考虑瀑布,九月至来年三月是去南部非洲最好的季节,(春,夏季和初秋)   

  只能借助网上的图片和大家一起欣赏。

   街道两侧的花树

漫山遍野,五彩缤纷,花树包绕着住宅。

总统府山后面的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