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众心理
文章来源: 北美愚医2020-06-14 15:31:04

几十年前,大概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市内的学生来了一次结核病疫情的普查。每人都扎了一针结核试验。结果大令我吃惊:全班几十名同学只有我和其他几名是阴性,绝大多数都是阳性。接下来,我和这几名"绝对少数人",被安排到"另类处理":打卡介苗!我们几个人的心忐忑不安:与众不同,不妙。我也记不清当时有没有被全班大多数同学的"歧视"。当天回家,闷闷不乐的告诉了家里人。我的大姨(当时是个老护士)笑着对我说:阴性才叫正常!傻瓜!
类似这类随众心理反应当然不止一次。几个月前和女儿走访大学,被困在Las Vegas 无家可归一晚,睡在机场里那种"偷偷摸摸"的心态,就是因为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睡摊上,也大大方方地睡着一位职业女性,身边还有一个手提电脑,比我体面多了。顿时来了劣根性:比我更体面的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可掉脸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489/202002/28242.html
几乎人人都有的心态。只是程度不同。
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更好地描述这种心态。扎堆?随大流?顺应潮流?少惹麻烦?少数服从多数?少费心思/脑筋?
随众心态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在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与周围环境的人和事物之间发生矛盾而受伤,趋吉避凶。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心态。 简单不过的例子是:一群人在危险的环境中行动,只要有人一提醒:注意安全,每个人都警惕起来,尽管事后发现那个环境其实并不是那么危险。
与随众心态死对立的,应该反社会心态(anti social)。凡事社会上认同的,流行的,施行,受欢迎的东西都是"邪恶"的(注意凡是)。本人认为反社会心态是一种危险的心态,过去的不少恐怖事件,或多或少地和反社会心态有关。
随众心态确是给不少人提供了成功或成名的方便。目前不少人网红人士,抖音,主播,视频制作播出者,很多都利用了大众喜爱的内容和形式,使自己短期内成名的。
有些实力派的人士,为了维持一定的观众点击率,不得不作出相应的牺牲,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追求,以迎合这种潮流。李子柒似乎是一个例外,则是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我觉得尽管她现在墙内也被慢慢的吸引了注意力,还是比不过墙外的香。
随众心理,直接影响到很多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我是一个"断舍离"的,清垃圾式的人,没有资格在这里作消费心态评论。就从旅游这个角度来侃一侃。我接受一些人士的随众心理,认为尊循别人的方式去(包括地点,交通,安排,游玩的方式等等……)可以省去很多脑筋。生活已经不容易了,玩一玩嘛,何必处处那么在意认真。但我天生不太喜欢人云亦云,注定很多事情自寻烦恼。那一年在大理,我就为上苍山的事情左右"纠缠"了很久,弃绝了所有当地人都提出的统一答案(花几百元钱在同一个途径上山),而自己选择了独自爬上走下,只花了一元钱公共汽车费。我不是没有钱上下山,但就是这一股愣劲使我用"自虐"的方式来获得满足感!我怀疑是不是自己也变得anti social 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489/201609/1302300.html
必须注意的是:盲目,缺乏分析,被人牵着走的随众心理,会出大问题的。过去的各种"群众运动",是不是有不少确是从一种紧跟,坚定不移的,x叫干啥就干啥,站队式的随众心理,从而促生了一个个不可挽回的悲剧?还有一种心态,就是被所谓正能量,爱国主义,xx梦想等漂亮口号或旗帜下,妄为的作出了反人格的事情?这绝不是局部某一国家的事情。最近被膝跪致死的George Floyd一事 , 竟然有无辜的人被强迫向Ta们下脆?解释一下,无辜者的下脆应该是自愿的,不是强迫的!还有,尽管他的死是个悲剧,开追悼会,要求种族平等,警察执法的改革都可以理解,但把一个罪犯捧成英雄,挂像,树碑立传,就令人匪夷所思。他曾经用枪指着一个孕妇的肚子!而且直到他在死亡之前还是一个罪犯(毒品),而不是为维护黑人民权而献身的。顶多算是一个不幸的执法牺牲者!我们受到的是什么歪曲性的教育。
不健康的随众心态会影响整一代人(不仅仅是几年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算是踏过了从封闭,令人鼓舞的部分开放,不幸又回到封闭的过程,知道其中的欣喜和心酸。现在这一代被灌输的世界观,似乎从一开始形成又回到了从前封闭的状态?几个月前,一位六十几岁的妈妈在微信上分享了她在旅游时的经历,里面不自觉的掺插了一些敏感的照片(其实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同行人都不当一回事),她国内的儿子急坏了,责备她乱来,赶紧删除!我以为你们的下一代会比我们更开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