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系列二:太宗治世之二十五:辽军南侵攻占涿州易州与群臣进献边防策略
文章来源: 司马庄2020-07-28 17:47:19

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即公元988年八月二十四(戊寅),前吴越国王太师邓王钱俶病故,宋太宗赵炅(赵光义)追封他为秦国王。

八月二十六(庚辰),宋太宗临幸国子监,并下诏让博士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宋太宗让李觉坐在一边,扈从群臣都围着他排列而坐。李觉讲述天地感通和君臣相应的道理,宋太宗听了十分喜悦,特赐给他一百匹布帛。宋太宗接着前往玉津园习射。

这月,凤凰出现在广州清远县县廨的一颗合欢树上,树下还生了三棵灵芝。

九月初一(乙酉),宋太宗任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为定州都部署。

同时,签署枢密院事杨守一去世。杨守一字象先,祖先是河南洛阳人,唐末为了避乱,搬家到宋、郑一带。杨守一稍微懂得些周易及左氏春秋,起初在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的晋王府邸任职。宋太宗即位后,补任他为右班殿直。太平兴国中年,他出外监护登州兵。不久宋太宗召他回来,让他监管仪鸾司。他经累迁官至西头供奉官。他的下属大多都是贵族子弟,行为放纵,心存侥幸。朝廷开始设置三班院,让杨守一负责这事。他在授官上严格考试,放纵的现象逐渐改善。一年多后,他改任翰林学士。杨守一原名杨守素,到这时宋太宗下诏改为今名。太平兴国七年(982),他与赵镕、柴禹锡、相里勋等人告发秦王赵廷美的阴谋,因此被提擢为东上阁门使兼枢密都承旨。翌年,他改判四方馆事。雍熙中年,宋太宗下诏将云、朔归属安庆军,派杨守一护送那里的士兵进驻潞州。雍熙三年(986),他转內客省使,仍兼都承旨。这年即端拱元年,宋太宗授他为宣徽北院使、签署枢密院事。同年秋季他病故,终年六十四岁。

杨守一生性直率勤谨,没有其它才艺,只是因为出自宋太宗的晋王府,长久事奉在他的身边,得到际遇,所以历任显要,丧礼也办得十分光彩。他死后,宋太宗追赠他为太尉,派中使监护他的丧葬。

九月十三(丁酉,续通鉴把这放在八月,但八月无丁酉),辽国萧太后临幸政事令韩德让的大帐,对他厚加赏赐,并命令扈从群臣分棚玩双陆棋盘游戏,尽欢而散。

九月二十三(丁未),宋秘书监李至上言说:“著作局在撰写告飨宗庙及各种祠祭的祝文时,称皇上的尊号。唐朝时惟有《开元礼》曾这么做过,并被尊重古制的人认为非礼。臣请求依照旧典,告飨宗庙时陛下应自称嗣皇帝臣某,其他祠祭时则自称皇帝。”宋太宗准奏。

九月二十六(庚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军前往涿州,将帛书射进城里,劝谕宋军投降,但宋军拒绝。十月初一(乙卯),辽军四面攻打,结果城破,宋军只好出降。辽圣宗趁机安抚他们。驸马萧勤德和大师萧达兰都在攻城时中了流矢,韩勤德乘坐辽圣宗的车舆回归。很快又听说宋军撤退,辽圣宗当即命令兵马都统耶律色珍等人追击,击溃了宋军。十月初四(戊午),辽军攻破沙堆驿。十月十六(庚午),辽国将北宋降军分为七指挥,号称归圣军。行军参谋马得臣上言说:“招降的宋军,臣担心终究不肯为陛下效力。请求将他们放回。”但辽圣宗不听。次日,奚王寿宁又在益津关打败宋军。十月二十九(癸未),辽军向长城口挺进。定州守将李兴带兵出击,但被辽国南京(幽州)留守耶律休格打败。

 

十月二十八(壬午),宋太宗任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戴兴为澶州都部署。

次日,宋太宗跟侍臣说:“朕总是念及古人对禽荒(即田猎。语出《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的告戒。自今以后,除了有司部门按季节举行礼仪之外,不要到近甸游猎。”于是将五坊的鹰犬全都放走,并下诏各地不要再进献它们。

同时,他任命右谏议大夫樊知古为河北东、西路都转动使。都转动使的职务就是从樊知古开始的。樊知古即樊若水,宋太宗为他改名。

十一月初一(甲申),高丽国王派使者前来进贡。

同一天,辽圣宗下令诸军准备攻城器具。

十一月初七(庚寅),辽圣宗亲自带兵进攻长城口,四面齐进。宋军将士突围南走,耶律色珍想要招降宋军,但被拒绝。辽圣宗和韩德让率军截击,将宋军斩获殆尽。十一月十一(甲午),辽军攻拔满城,并于十一月十五(戊戌)攻下祁州,接着纵兵大掠。次日,辽军攻拔新乐,接着在第二天又攻破小狼山寨。

辽军到了唐河北面时,宋军将领想根据诏书办事,坚壁清野,不出去和辽兵作战。定州监军袁继忠说:“敌骑就在近前,城中驻有重兵而我们却不能翦灭贼寇,让他们长驱深入,这难道是我们克敌制胜和抵御外侮的目的!我将身先士卒,死于敌阵!”辞气慷慨激扬,众人全都信服。中黄门林延寿等五人还拿着诏书想劝止他,但都部署李继隆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年我在河间没有战死的原因(指雍熙三年底的望都惨败),只是为了今日报答国家而已。”于是和袁继忠出兵拒战。易州静塞骑兵特别骁勇果敢;早先,李继隆将他们安排在自己麾下,却把他们的妻儿留在易州城中。袁继忠跟李继隆说:“这些都是精兵,应当命令他们守城。你把他们都带走,万一敌寇前来,城中谁能御敌!”但李继隆不听。后来辽军果然前来,易州很快就失陷,静塞骑兵的妻儿也都被辽兵掠去。李继隆想将静塞骑兵分别隶属诸军,袁继忠说:“这可不行。其实只要奏请朝廷,增加该军的名额,发给他们优惠的军饷,使他们奋力尽节就行了。”李继隆听从了他的建言,因此静塞骑兵都很感动喜悦。李继隆因此请求让他们隶属自己的麾下。到这时,他带领静塞骑兵率先冲锋陷阵,结果辽兵全面溃败,宋军一直追杀到曹河。捷报抵达朝廷时,宋太宗降下玺书褒奖了李继隆他们,给了丰厚的赏赐(续通鉴没写唐河大捷的具体日期,但放在十一月十七庚子之后;《宋史》则说十一月初六己丑,镇州路都部署郭守文上奏,说他在唐河打败辽兵;出入颇大)。

十二月,二十八(辛未),宋太宗任命夏州蕃落使李继迁为银州刺史兼洛苑使。

同时,国子博士李觉上言说:“冀北和燕代地区是产马的地方。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骑兵。议政的人都以为,国家想要很多马匹,就必须用利益引诱边民,让他们到内地卖马。然而购买马的费用逐年增加,而马厩牧场的马匹却不见增多,这都是因为不懂得放养和让马匹生息的原故。况且边民畜牧时到处迁徙,骑马追逐水草;同时让马驹自由驰骋,让母马随意发情,顺应动物的本性,这样才能让马匹繁衍。如今买来的马匹,一到中国,就关起来饲养,用枯草喂它们;还将公马和母马分离开来,压抑它们的天性。这样只能导致马匹疲惫衰弱,因而造成马匹的减耗。这是很自然的。如今军伍中母马很多,然而繁衍的数量却很有限。为何呢?人们都说是因为官府给的饲料费用不足,而多产马驹的母马会变得羸弱;马驹能吃则侵占了母马的饲料,所以母马变得更加瘦瘠。再有,养马的士卒,只会获罪,却无利可图。所以马驹生下后他们就让它嗅灰而死。后来有司部门知道这一弊病,便提议酌量给养马驹的士卒一定的赏钱;然而给的也没多少,因此先前的弊病依然存在。今天臣私下估计,国家到边境购买的马匹,至少也得每匹不下二十贯钱,往来的费用和赏赐,还在这数字之外。这等于是注重到边地买马,而不在乎在中国饲养。这实在很没道理。国家即使没有空闲去另外挑选母马,分给各地的牧场,也应当减少一半买马的费用,将钱赐给饲养马匹的将士,增加他们的月俸,待到今后他们交纳马匹后再说。这样一来,钱财不出国门,而马匹也得到繁衍。一般说来,两万匹母马可以得到一半的马驹,那么每年可获得一万匹新马。何况母马以后还会生驹。这样十来年里,马匹必定翻倍。战国时猗顿本是位寒士,后来陶朱公教他说,你要想很快富裕,就应当畜养五牸(雌性牲畜)。于是他前往西河,在猗氏的南面大规模放养牛羊。结果十年之间,牛羊繁衍了无数。更何况陛下有全天下的马匹,岂能不很快就得以生息!”宋太宗阅览他的奏折后深为嘉许。

著作郎直史馆罗处约上疏说:“臣私下听说中书省有人上言,想在三司之中重新设置判官十二员,兼领职务,主管各自的司局。臣觉得三司的制度并非自古以来就有的,只是因为唐朝中叶之后,战乱不息,税赋征调和筦榷专卖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朝廷自尚书省中分出三司主管财政。然而弊病相沿,为日已久。以臣管中窥豹的见解,不如恢复尚书都省的先例,让尚书丞、郎、正郎、员外郎、主事、令史的部属,依照六典的旧制办理,将今天三司的钱刀、粟、帛、筦榷、度支的事情,全部安排在二十四司内。如此一来,则各司都有具体的职任,可以责成他们办好差事。如今的仓部和金部,怎能知道存粮和库银的多少?司田和司川,也怎能知道屯役和河渠的远近!三司部门有名无实,积弊难改,结果习以为常,案几上堆满了尚未处理的簿册,何曾能省览得完!如果再在三司之中另外分置僚属,那就更加失去了本来的意图。”

这年,少府监上言说:“本监先前被发配充军的官员郭冕等人都曾担任京朝官。既然遇到大赦,请朝廷叙用他们。”宋太宗说:“这些人都是因贪赃或受贿而被处置,只能免去他们的劳役,不能让他们继续站立在朝行。”

也在这年,辽国首次设置贡举,选拔了高第一人。

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即公元989年春正月初一(癸未),宋太宗不接受朝贺,群臣到阁门拜表称贺。正月初十(壬辰),宋太宗任命涪州观察使柴禹锡为澶州兵马部署。次日,他下诏让文武群臣各自陈述守卫边塞的策略(《宋史》作商议北伐)。

同一天,辽圣宗耶律隆绪晓谕诸军,让他们直趋易州。正月二十一(癸卯),辽军开始攻城。在满城附近的宋军前来救援,但被辽铁林军击退,宋军五名指挥使被辽军生擒。次日,辽军齐头并进,辽东京骑将夏贞显的儿子夏仙寿率先登城,易州陷落,宋刺史刘墀投降了辽军。守城将士往南逃走,遭到辽圣宗亲自率军截击,结果全军覆没。辽圣宗当即任命马质为刺史,赵质为兵马都监,将易州的军民迁到燕京,并授夏仙寿为高州刺史。正月二十三(乙巳),辽圣宗登御易州的五花楼,抚谕士人和平民。

宋太宗要群臣献策后,户部郎中张洎上奏说:“自幽蓟用兵以来,至今已好几年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一直无法取胜?这都是因为中国失去地利,分散兵力,将领无法做主,士兵不肯用命的缘故。

“中国所仗恃的只是险阻而已。河朔塞外以南,地形险阻;深山大谷,连亘万里。这正是天地设下区分中外的屏障。如今自飞狐以东,重要的关碍和连绵的山岭,边塞的城墙和巨大的险要,都被契丹占有。自燕蓟以南,则是平原千里,缺乏名山大川的拦阻。这就是之所以中国失去地利而变得困乏。国家制御敌寇的办法在于审时度势,采取万全策略。如今河朔郡县到处都是壁垒,朝廷却不根据城邑的大小,全都让他们疏通壕堑,修筑城垒,然后分兵把守。当敌骑南驰长驱深入时,大家无不闭城自固,不敢出战。敌人因此莞然自得,出入燕、赵之地,如入无人之境。当他们利用便利,攻取城池时,国家只能靠一城的兵众对付敌人一国的兵力。既然众寡不敌,自然也就败亡相继。这不是什么其他原因,都是因为分散兵力的过错。臣请求集中河朔的兵马,在边境建起三大军镇,各自统领十万兵众,鼎力坚守;同时环绕旧城,广建新寨,让兵马便于出入。然后排列烽火,安排早晚的侦候,挑选精骑作为巡逻的探马。那样一来,千里之外的事情也了如指掌;敌方的动静,我必先知。陛下再命令亲王出临魏府(即大名府),控制住河朔的要害,作为前军的后屏。其余郡县,则挑选城里的丁壮,授给他们干戈铁甲,让官军统摄,严守城池。三镇分峙,隐若长城;大军云集,虎视燕赵。臣知道契丹虽有精兵利甲,但终究不敢越过我们三十万兵众而南侵贝、冀。

“军志说:‘凡临敌,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闻鼓不进,闻金不止,虽有百万之师,何益于用!’又说:‘将从中制,兵无选锋者,必败。’臣近来听说涿州之战,元帅不知将校的强干或无能,将校不知三军的勇敢或怯懦;各人自相管辖,以谦谨自任,未曾听说奖赏过一名效力的军士、杀戮过一个违命的将校。军志说:‘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臣近来听说涿州之战,敌人未至,我军就万弩齐张;敌骑既还,地上箭如山积。臣这才知道戈戟刀剑,都是这样使用的。这等于是驱使天兵,让他们赤手空拳地面对劲敌。军志说:‘三军耳目,在吾旗鼓。’臣近来听说涿州之战,阵容布列后,有人寻找兵仗,有人转移部队;万口传呼,嚣声沸腾,以至兵惊马乱,大家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去;矢石未交,自己的阵脚就先乱了。军政如此混乱,谁能防止败亡!军志说:‘凡出师临阵,一夫不用命,则斩一夫,一校不用命,则斩一校,一队不用命,则斩一队。’所以穰苴杀了庄贾,魏绛杀了扬干,诸葛亮杀了马谡,李光弼杀了崔众。他们都是因为懂得使用严刑,才成就巨大的攻略。臣请求陛下申命元帅,自裨将以下,如有违犯命令的,一律以军法从事。杀了敌军将校的,则将缴获鞍马和财货,全都奖给他们,并优加赏赐。靠严刑让他们执行军令,凭重赏让他们决心杀敌;用金钲战鼓指挥进退,以三令五申号令兵众。将领能够自己做主,部众就能知道作战的方向。如果这样还不能重振大宋的天威,那是从未有过的事!

“又有,边境的郡县,长期遭受焚烧抢掠。臣请求陛下蠲免那里百姓的秋夏两税,等到边境安宁之后,再恢复征收。朝廷因此损失的租赋微不足道,却可以挫败敌人引诱边民的阴谋,慰抚民众绥怀朝廷的愿望。

“前史曾说过:‘圣人以天下为度,不以私怒而伤公义。’如今兵连祸结,应当因时制宜。臣请求陛下暂且稍微压抑自己的至尊,考虑和契丹通和的策略。对方如果归仁悔过,遵从大国的欢盟,陛下可以和他们结好,偃兵息民,以此安宁寰宇,稳固邦家的希望。假如敌人贪得无厌,以残暴为务,无视大邦通好的要求,那么理曲的确在于对方,我们又有什么咎处!臣知道那时即使天下的闺中妇女,也会愿意为陛下荷戈执戟,效死沙场;更何况六军战士!”

右正言直史馆王禹偁上奏说:“严备边防的策略,不过在于外任其人而内修其德而已。在外的关键,一是必须担心士兵不能团结,担心将臣没有兵权。请陛下在边境要害的地方建立三支大军加以防备,就像唐朝修建受降城那样。如果国家有三十万士兵,那么每军十万人,让他们互相救援,要求他们成功;立功的论功行赏,无功的公开诛杀。二是侦察巡逻边境军事,罢免废黜小臣。小臣虽有爱君之名而无爱君之实,边疆生灵涂炭,而他们不能尽实奏报;边境民众哀苦,而他们不肯尽情直言。如果陛下能用老臣高官,往来宣抚,和颜悦色地加以劝谕,使他们尽情直言,无所隐讳,那么边事就好办了。三是派出习作离间敌人,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加以攻取。臣风闻契丹朝中妇人当政,因此人心不服。陛下应当使用厚利,引诱他们的部落酋长,让他们离心离德。四是边人自相攻击,将有利于中国。如今国家西有赵保忠和折御卿,作为朝廷的心腹。陛下应当下敕,让二帅率领麟、府、银、夏、绥五州兵马,成为掎角之势,声言要直取胜州。那时契丹必定害怕,不得不尽力北保。五是下哀痛之诏,用以感动和激励边民。近年来出兵讨伐燕蓟,因为那里本是汉人的疆界,的确必须收复。然而边民不知道陛下的圣意,都以为我们贪图那里的土地,结果招致契丹南侵。陛下应当下达哀痛的诏书,告谕边民,如有人杀了一名辽兵,官府就赐给布帛;如有人缴获一匹战马,官府就付给马钱;如有人擒获一个部帅,官府就任命他为散官。如此一来,边民就会勇气百倍,军民一心。在内的关键,在于裁省官吏,慎重选举,信任大臣,禁止游惰。还希望陛下少点剃度僧尼,少点修建寺观,改善风俗,鼓励农耕。这样一来,国力增强而边用也就充实。反之,如果在外有用兵和粮运的辛劳,在内百官又游手好闲,那么国力将日益削弱,边用却将日益增多。一旦不幸再有水旱灾害,那么寇不在外而在内。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宋太宗览奏后,深加叹赏,宰相赵普尤其器重王禹偁。

知制诰田锡上奏说:“如今御敌的关键,没什么比挑选将帅更重要。一旦得到胜任的将帅,请陛下委任责成,不必给他什么阵图,不须授他什么方略;让他凭其自然,随机应变,因时制宜,必定无不成功。从前赵充国是汉朝老将,还说百闻不如一见。何况今天委任的将帅,每件事都必须遵从朝廷的诏令,陛下授以的方略。朝廷赐与阵图,如果依从则未必合宜,如果专断则违犯上旨。以此制胜,臣并未见到有什么好处。还请求陛下尽速命令宰臣各自举荐良将,并命令平时颇有名望的宿将武臣,自荐本人的才能,并举荐知道的将才。

“臣听说前年出师,陛下命令曹彬攻取幽州时,是受到侯莫陈利用和贺令图之辈的迷惑,而李昉他们却不知此事。去年朝廷招置义军,分配到诸道,赵普他们也不知道这事。如果宰相不能胜任,就应当罢免他们。宰相可以胜任,陛下在商议边陲大事和征发师旅时,岂能不让他们参与!有这样的话:‘偏信生奸,独任成乱。’侯莫陈利用和贺令图等人先前已经误了陛下的机宜,千万不要再让类似他俩的人今后再次误了陛下的机宜。

“兵书说:‘事莫密于间,赏莫重于间(语出《孙子兵法第十三用间篇》:故三车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契丹有自己的附庸国。不知道陛下是否曾经探得过,到底有多少属国与他们为仇?如果全都清楚,朝廷派间谍用重赏去离间他们。如果间谍成功,那么契丹必定自乱;契丹自乱,那么边鄙必定自宁。当年李靖(初唐名将)就是使用此计,离间了突厥的心腹之人。汉朝的陈汤和傅介子他们也是如此,不劳师动众,就让外族自然归化。这么做必能减轻陛下对边境的忧虑。

“所有征发军士和储备粮草的事,也必须镇静办理,千万不能大肆喧烦。臣听说去年朝廷在户税上额外又加收马草,由官府低价购买;当征收不足时,又派使臣催促督责,甚至向贫下户妇女征收。臣又听说汴河干浅,朝廷想将南河水分流,灌入汴河以通漕运。国家的计划到底在哪里,而要如此临时抱佛脚!臣不知道国家军储能够支撑几年。如果没有九年的粮草,其实算是军储无备;如果没有三年的粮草,那就实在是军储窘急。如果不是因为情况窘急,又为何要向妇女征收马草?又为何要灌注河水以通漕运?

“当年吴起为将时,曾为士卒吮吸脓包。霍去病为将时,汉武帝要为他修建宅第;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今天的将帅,有谁能像吴起和霍去病那样?以臣所见,如今将帅就没有合适的人选。将帅非才,即无威名,何以使敌人望风而惧!

“以臣所见,小事不必烦劳陛下用心。如果考虑到社稷的大计,为子孙作长远打算,那么关键在于计划宏伟大略,多方寻求将相,这才是帝王应做的大事。这正像是:人欲理身,必先理心,心无邪则身自正;人欲理外,必先理内,内既理则外自安。臣认为,边上动是由于朝廷先动,边上静也是由于朝廷先静。任贤相于内,则朝廷纲纪端正;委良将于外,则边鄙自然安宁。”

要想知道宋太宗是否采纳建言,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