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系列六:石氏建晋之十三:后晋南唐战俘逸事与杨光远父子害死范延光
文章来源: 司马庄2020-02-07 13:15:08

天福五年即公元940年五月,后晋安远节度使李金全反叛。五月二十一,晋高祖石敬瑭命令新授安州节度使马全节带兵出讨。六月下旬,马全节率军打败南唐派往接应李金全的李承裕,收复了安州。

六月二十九(癸亥),晋高祖为道士崇真大师张荐明赐号通元先生。当时晋高祖喜好《道德经》,曾召张荐明讲解它的大义。晋高祖很满意他的解说,所以有了这道赐命。很快他又让张荐明将《道》、《德》二经刻上印版,命令学士和凝分别撰写新序,放在卷首,然后将二经颁行天下。

同时,南唐主李昪(即徐知诰)派宦官去祭祀庐山。宦官回来后南唐主慰劳他说:“爱卿此行甚为廉洁。”宦官回答说:“臣自从奉诏以来,直到现在一直都只吃蔬食。”南唐主说:“爱卿在某地买鱼为羹,又在某日买肉为汤,怎能说只吃蔬食?”宦官既惭愧又佩服。仓库官吏在年终献上盈余的一万多石大米,南唐主说:“出纳都有帐目,要不是靠搜刮百姓或者克扣军饷,哪里来的盈余!”

秋七月初一(甲子),晋高祖将安州降格为防御使,将申州改隶许州。

也在这天,闽主王曦在福州西面修建城墙防备建州军队入侵。他又剃度百姓为僧。很多民众为了逃避重赋而落发为僧,因此闽主总共剃度了一万一千人。

七月初二(乙丑),晋高祖赐给已故闽康宗王昶派到后晋的使臣郑元弼等人一些布帛,将他们遣归闽国。

七月初三(丙寅),晋高祖为安州节度使马全节加检校太尉,改任他为昭义军节度使。他还为前鄜州节度使安审晖加检校太傅,改任他为威胜军节度使。次日,湖南上奏:说他们派天策府步骑将张少敌领兵五万人和楼船一百艘,进驻岳阳,准备进讨淮南的南唐。

原安州节度使李金全反叛时,安州马步副都指挥使桑千与威和指挥使王万金和成彦温不肯跟从,结果遇害而死。马步都指挥使庞守荣讥诮他们的愚忠,自己则遵循李金全的意旨。七月初六(己巳),晋高祖下诏追赠被李金全亲信胡汉筠毒杀的贾仁沼及桑千等人官职,并派使者到安州去杀了庞守荣。李金全到了金陵,南唐主待他非常菲薄。

七月十一(甲戌),晋高祖为宣徽使杨彦询加检校太傅,任命他为安国军节度使。

次日,退休的户部尚书致仕郑韬光去世,晋高祖追赠他为右仆射。郑韬光字龙府,是洛京清河人。他曾祖父郑絪曾是唐朝宰相;祖父郑祗德曾任国子祭酒,还追赠太傅;他父亲郑颢曾任河南尹,也追赠太师。他的先世居住在荥阳,自隋唐三百多年以来,他家公卿辅相蝉联一门。郑韬光是唐宣宗的外孙,万寿公主的儿子。他出生才三天,唐宣宗就赐他出身和银章朱绂。郑韬光年长后,容貌英俊,举止文雅,神爽气澈,不妄喜怒。他秉执名节,得到上流士族的称道。他自京兆府参军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太常博士、虞部比部员外郎、司门户部郎中、河南京兆少尹、太常少卿、谏议大夫、给事中。后梁贞明中年,他恳求退休,但因上表时忘了署名,被贬为宁州司马。后唐庄宗平定后梁时,升迁他为工、礼、刑部侍郎。明宗天成和长兴年间,他历任尚书左右丞。后晋建国初年,他以户部尚书退休致仕。自襁褓直至七十悬车,他总共事奉了十一位君主,跨越七十载,任上既无官府的谤言,也没有私人的过失。他三度持节出使,全都不辱君命。士人无论贤能或不肖,他都谦恭地加以接纳。晚年他背伛(即驼背),时人都称赞说郑伛不迂(即年老背驼却毫不迂腐)。平生交友之中他从无怨恨嫌隙,亲族之间也没有明显爱憎。他恬和自如,性尚平简。退休回归洛阳后,他十分心满意得。这时他病故,终年八十岁。

七月十五(戊寅),福州闽主王曦派出走小路上表的商人抵达大梁,向朝廷叙述了他即位的情况。

七月二十五(戊子),宿州上奏,并转来南唐主给后晋的书信,大意是:本国奏书于上国皇帝,说:“长久以来日益增添对上国的景慕,遗憾的是未能相见;只能循蹈战国的常规,请求睦邻的友好之道。前不久贵国安州发生变故,主帅为避难前来归附。朕的边校贪图战功,趁便占据了城垒。这样做不但不合机宜,也实属难以形容的愚昧。否臧皆凶,乃大易之明义(周易原文是‘师出以律,否臧凶。’意即缺乏军纪,必定失败);进取不止,亦圣人之厚颜(不知进止也是圣人觉得可耻的事)。刚好遇上夏季雨水频繁,江面上涨,朕的指令尚未到达,边校就已造成违命的既成事实(指李承裕擅自占领后晋安州)。如今因上国皇帝的睿智,下达圣旨,归还战俘,示以英明和仁德。但此事犹如军法的朝章,彼此不可违背;为了扬名建德,那将曲直不分。朕虽然认同好生的仁义,但确实不敢闻命。杜光业等五百零七人,已下令他们退回淮北。”

晋高祖复信说:“不久前安陆(即安州)发生灾难,挑衅出自汉阳(南唐主将是汉阳的李承裕)。又正当三伏天的炎热,惊动两朝的师旅。未期边帅没有秉承主上的谋略,擅自占领城池,朕已详细备知本末。很快朕就已释放战俘,让他们回归自己的乡闾。此举不但是念及为国效命的将士,也有敦善睦邻友好的意思。今天阅览来信,说贵国将要正典朝章。还希望遵循宽宥罪责的原则,推广崇尚仁义的美德。朕现在再次让杜光业等人回归贵国。”

晋高祖很快又派人护送原南唐军监军杜光业等人自桐墟渡淮回南唐。但淮河上已有南唐的棹船,船上的甲士拒绝他们过河,因此南归不成。晋高祖于是下诏让杜光业他们回归京师,授以官职,并将他属下五百士兵建成为显义都。

八月初四(丁酉),晋高祖到西郊视察庄稼收成。详定院早先奉诏详定冬至和元旦朝会的礼节、乐章、二舞行列等事。八月初六(己亥),他们将详定的结果呈上。次日,晋高祖任命前金州防御使田武为金州怀德军节度使。第二天,朝廷将复、郢二郡升格为防御使额。

八月二十四(丁巳),南唐主立齐王李璟为太子,兼大元帅,录尚书事。

八月二十五(戊午),后晋左龙武统军相里金去世,晋高祖为他取消一天朝会,追赠他为太师。相里金字奉金,是并州人。他生性勇悍果敢,能礼贤下士。唐朝景福初年,晋王李克用开始设置五院兵,相里金首先参与候选。他跟从晋王李存勖攻下后梁在潞州城下的夹寨,因功得以补为小校。他后来也参与了与梁军在柏乡及胡柳陂的战役,因功被授予黄甲指挥使。同光中,他统领后唐帐前军拔中都,庄宗赐他忠勇拱卫功臣称号,升迁他为检校刑部尚书。同光二年(924),他自羽林都虞候出任忻州刺史。他不让自己的部曲私属干预州里的民事,只是给他们优厚的赡给,让他们分掌家事而已,所以郡民安居乐业,他也很有政绩。应顺元年(934),他出任陇州防御使。当李从珂在凤翔起兵,传檄文给邻道时,诸侯没人响应,唯有相里金派判官薛文遇和他往来议事,李从珂因此很感激他。李从珂即位成为后唐末帝时,提擢他为陕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清泰三年(936)夏,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唐末帝派兵进攻,任命相里金为太原四面步军都指挥使。晋高祖即位后,让他移镇晋州。当他接受替代回归宫阙后,累任诸卫上将军,并加开府仪同三司,官至检校太尉。晋高祖因他长久位居散职,所以封他为开国公和上柱国,以此优待他。这时他在任上病故。

当初,退休的太子太师致仕范延光请求回归河阳的私第,晋高祖答应了。范延光满载财物离开京师。西京留守杨光远兼领河阳节度使,贪图他的财货,并担心他成为子孙的祸患,便上奏说:“范延光是叛臣,不把家安在汴、洛一带,而要移居外藩。臣担心他逃逸进入敌国。陛下应当尽早除掉他!”晋高祖没答应。杨光远于是请求下敕令让范延光移居到西京洛阳,晋高祖只好同意。范延光到了洛阳后,杨光远指使他儿子杨承贵带领甲士包围他的府第,逼令他自杀。范延光说:“天子在上,赐我铁券,许诺我不死。你们父子怎能如此行事?” 八月二十六(己未),杨承贵用白刃逼着范延光上马。到了浮桥时,他故意让人将他推挤摔进黄河。杨光远然后奏称范延光跳水自杀。水运军使曹千在河阳郡东的缪家滩找到他的尸体。晋高祖明知其中缘由,但害怕杨光远的强盛,也不敢追问,只是为范延光取消两天朝会,下诏允许他归葬邺城,并追赠他为太师。

范延光字子环,是邺郡临漳人,少年时隶属于郡牙。后来成为后唐明宗的李嗣源出掌相州时,收他为亲校。同光初年,李嗣源攻下郓州,后梁军进驻杨刘口以扼制后唐军,后梁先锋将康延孝暗中派人向李嗣源投诚。李嗣源想派人向庄宗汇报这事,正找不到合适人选时,范延光主动请行。李嗣源于是将蜡书交给他。范延光到了后,跟庄宗说:“杨刘渡已被梁军控制,一时对付不了。臣请求在马家口修筑壁垒,以保证到汶阳(即郓州)的通路。”庄宗同意,因此又派他返回郓州。不久后梁大将王彦章攻打马家口所筑的新垒,李嗣源担心城中没有足够防备,又派范延光走小路去报告庄宗,请求增兵。范延光在半夜来到黄河边上,但被梁兵擒获,送到大梁下狱。他被鞭笞杖打了数百下,梁人还威胁要杀他,但范延光始终没有泄密。后来得到狱吏的暗中营护,所以他在狱半年,梁人也再没有审问他。当庄宗即将占领汴城时,狱吏去掉了他的桎梏;他拜谢后出去,在路侧拜见庄宗。庄宗喜出望外,授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和检校工部尚书。明宗登基后,提擢他为宣徽使。他和霍彦威带兵平定青州的王公俨,因此升迁检校司徒。明宗临幸大梁时,经过荥阳,才得知汴梁节度使朱守殷抗拒朝命。范延光建议说:“若不马上猛攻,贼兵就能坚守住。请求给臣骑兵五百,首先前往。那时大梁人心必定惊骇。”明宗听从了他的请求。范延光自酉时(傍晚五六点)直至半夜,疾驰二百余里,赶到汴州城下,与叛军开战。次日,守城士兵望见明宗的乘舆,便相率开门迎降。范延光首先入城,与敌兵展开巷战,追杀到厚载门,歼灭了朱守殷的余党,明宗非常高兴。翌年,他升迁枢密使,并暂时代理镇州军府事务。明宗很快又正式授他成德节度使的节旄,加他为检校太保。长兴中年,因枢密使安重诲获罪,范延光再次入朝担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后来因皇子秦王李从荣图谋不轨,他担心祸及自身,便屡次请求外任,明宗很久后才答应,于是他出镇常山。清泰中年,后唐末帝又下诏任命他为枢密使。没多久,他又出任汴州节度使。魏府屯将张令昭驱逐主帅刘延皓,占据州城反叛时,唐末帝命令范延光讨平了刘延皓,接着任命他为邺都留守,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他门下有个叫张生的术士,自称精通术数。当范延光贫微时,就预言他将来必为将相。范延光富贵后,非常相信他的话。范延光历任数镇,曾将张生安排在上等宾馆,跟他说:“我梦见大蛇,自肚脐进入腹部,到一半时就不见了。这是什么吉兆吗?”张生说:“蛇就是龙,龙入腹明显就是帝王的吉兆。”范延光此后就稍微开始萌芽僣窃的打算。

当石敬瑭在太原起兵时,唐末帝派范延光率领本部二万兵马进驻辽州,与赵延寿成为掎角合势。当赵延寿兵败时,范延光仓促退回,因此内心很不自安。石敬瑭入洛成为晋高祖后,很快就封他为临清王,以此让他放心。后来范延光擅自杀了齐州防御使秘琼,又聚集部下兵马,并召下属刺史入城。晋高祖因此十分怀疑他的动机,所以决定东幸大梁。当时范延光手下有个牙校孙锐,与范延光是乡曲故旧;所以范延光将军机民政全都交给他处理。因此魏博六州的租赋,一文钱都没上缴朝廷。有没让自己满意的奏疏,孙锐甚至当着范延光的面将之撕毁,他就是如此凶戾。当初,朝廷派使者进封范延光为临清王,范延光也因此宴请僚属。但他突然得病,卧床了几十天。孙锐于是秘密蛊惑一群小人,召来澶州刺史冯晖等人,用反叛不臣的阴谋逼迫范延光。范延光也想起术士张生的预言,便听从了他们。天福二年(937)夏六月,他任命孙锐为兵马都监,冯晖为都部署,率领步骑二万,南抵黎阳。当时孙锐带着十来名女妓跟随自己,拥着华盖,女妓操着大扇,吃饭前必定要歌舞吹笛。那时天气炎热,将士心烦,看到如此排场早就军心解体,所以孙锐他们很快就被官军打败,部众退还邺城。晋高祖接着派杨光远出讨。范延光知道事情不成,便杀了孙锐,将罪责归咎于他,然后派人上表待罪,希望朝廷会姑息他,但晋高祖不肯。邺城被包围一年,城中饥饿困窘。但晋高祖也因为王师疲劳,民众辛苦,所以考虑是否要赦免范延光。他派谒者入城跟范延光说:“你的处境非常危蹙,城破就在旦夕。如能改过自新,归降于朕,朕将还让你出掌大的藩镇。如果投降而朕杀了你,那么朕将失信于天下,如何还能享国?明明白日在上,可以证明朕的这番誓言。”因此赐给他不死的铁券,改封他为高平郡王,移镇到天平(郓州)。范延光跟门人李式说:“主上敦信明义,从不食言。他既然许诺我不死,那就肯定不死。”因此撤去守备。范延光其实还在犹豫,晋高祖又派宣徽南院使刘处让入城劝谕,范延光这才下了决心,身穿素服出城请降。当他到了汶上(即郓州),才过了个把月就入宫觐见。并很快上表请求罢免。晋高祖再三答诏劝谕后才答应,下制让范延光作为太子太师退休致仕。他居住在宫阙附近一年多,晋高祖每次召群臣前来赐宴,待他和其他人毫无两样。一天,他私下从容上奏,说愿意回到河阳的私邸颐养天年,晋高祖答应了。范延光携带妻儿,用多辆马车载着财货出京,但每经过一个郡邑,总要被关吏纠察。后来杨光远父子害死他的事前面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

范延光最初担任皇帝近臣。当他出任重镇后,礼贤下士,行为无不遵从礼数,所以获得当时的良好声誉。但自从出镇常山以来,他因部将梁汉塘获得叛将王都的名马,故意加他罪名,夺走了那马。在魏州时,因齐州防御使秘琼获得节度使董温琪的珠金妓妾,范延光也趁着他经过魏州州境时让人杀了他,夺走了他的财富。舆论因此谴责了他。当他因害怕获罪而谋叛,后来又忍受耻辱而苟且偷生,不能自尽谢罪,最终却这样被强迫而死,实在太不算个大丈夫!

再说,南唐齐王李璟一再推辞太子,南唐主只好在九月初三(乙丑)答应了,并下诏,要求朝廷内外臣僚上书给齐王时,照样采用对太子的礼仪。

九月初五(丁卯),晋高祖为宰臣李崧加集贤殿大学士,并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兼户部侍郎和凝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九月初七(己巳),后晋邺都留守刘知远到大梁入朝。两天后,李崧上奏说:“诸州仓库的存粮,除了帐簿记载的还有很多盈余。”晋高祖说:“在律法之外对民众征税,罪行如同枉法。仓库的官吏特予宽贷他们的死罪,但必须各自加以严惩。”

翰林学士兼左右补阙李澣(史书也作李浣)为人轻薄,经常酒后失言,晋高祖对他十分厌恶。九月十四(丙子),晋高祖干脆撤销了翰林学士院,将那里的公事全都归给中书舍人。李澣是后来的名臣李涛的弟弟。

次日,晋高祖改任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李慎仪为右散骑常侍,改任翰林学士兼左右补阙李澣为吏部员外郎,改任右散骑常侍赵元辅为太子宾客,改任太子宾客韩惲为兵部尚书,改任右谏议大夫段希尧为莱州刺史。

同时,西京留守杨光远到大梁入朝。晋高祖想将他迁移到其他藩镇,便跟杨光远说:“围魏的战役,爱卿左右随从都有大功,但尚未得到封赏。如今应当各授一州给他们光宗耀祖。”于是任命他手下将校数人为刺史。九月二十二(甲申),晋高祖趁机为杨光远加守太尉、兼中书令,改任他为平卢军节度使,封东平王。

九月二十六(戊子),朝廷将东京上源驿改名为都亭驿。

冬十月初五(丁酉),晋高祖下制:为天下兵马元帅、镇海镇东浙江东西等道节度使、中书令、吴越王钱元瓘加守中书令和天下兵马都元帅。

次日,户部尚书姚顗去世,晋高祖为他取消一天朝会,追赠他为右仆射。姚顗字伯真,是京兆万年人,曾祖父姚希齐曾任湖州司功参军,祖父姚宏庆曾任苏州刺史,父亲姚荆曾任国子祭酒。姚顗少年时蠢笨而敦厚,不讲究自己的容貌,任其自然,所以上流社会都不看重他,唯有兵部侍郎司空图深为器重,还将女儿嫁给他。姚顗生性仁恕,经常被奴仆妾妻妾所欺,心里虽然清楚,然而从不当面指责,终身没有喜怒。他甚至不懂得一百文钱叫作陌,一百颗谷黍叫作铢。家人到集市购买东西时,经常买进时虚报一倍价钱,卖出减少一半价钱,而他也不问理由。他家没有一石大米的储藏,也不因此垂头丧气。唐朝末年,他到洛阳应举,出游嵩山时见到一个白衣男人在路旁下拜,请求成为他的僮仆。姚顗谢辞不纳。那人说:“鬼神享于德,君子孚于信。我是个鬼,想要托付贤者的仁德,通化先生的信义,还希望不要推辞。从前我掌管阴府事务,奉命摄人的魂气。结果名氏相同却并非其人。况且寿命天定,只好又把他送回去。但那人筋骸已败,我也因此获谴,所以无法投胎人生。先生是中原的相辅,现在正去拜谒中天的祠堂。如果能用我的姓名为我求情,神仙必会许诺。”姚顗于是为他虔诚祈祷后归来。那白衣人在山下迎候,说:“我已经被赦免了痛苦。”拜谢而退。姚顗翌年也就进士及第。后梁贞明中年,他历任校书郎、登封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后被召入翰林,经累迁官至中书舍人。后唐庄宗平梁后,依照惯例将他贬为复州司马,一年多后他才复出,被授任左散骑常侍。他接着历任兵吏部侍郎和尚书左丞。唐末帝即位时,想求得辅佐宰相,便将朝中有清望的十来名大臣的姓名写好后放在瓶中,在清夜焚香后挟取。结果挟到卢文纪和姚顗,便拜他俩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命下达前一日,嵩山那位白衣人前来拜谒,跟姚顗说:“明公明日即将为相。”结果果然如此,看来冥数已经先定了。晋高祖登基后,他罢相成为刑部尚书,很快又升迁户部尚书。这时他去世,终年七十五岁。他儿子姚惟和嗣位。姚顗疏于理财,而且御家无术,所以死后连敛葬的钱都没有,家人不得不靠朝廷提供的治丧赙物,以及变卖私邸才能为他举丧。士大夫爱惜他的清廉,然而鄙夷他的笨拙。

要想知道五代十国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