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系列四:明宗治世之十七:东川董璋攻陷阆中与名臣李琪病逝
文章来源: 司马庄2019-09-20 17:11:50

长兴元年即公元930年八月初三(甲午),后唐明宗李覃任命前邓州节度使卢文进为左卫上将军。同时,北京(太原)上奏,说一千多帐篷的吐谷浑人前来内附,已将他们安置在天池川。朝廷也严禁在京百司影射(隐瞒)州县税户。

八月初四(乙未),捧圣军使李行德和十将(低级武官职)张俭引诱告密人边彦温告发说:“安重诲私自征发甲兵,说他自己要出讨淮南。又引来占相的人问命。”明宗因此征求侍卫都指挥使安众进和药彦稠的意见,他二人都说:“这是奸人想要离间陛下和功臣勋旧的关系罢了。安重诲事奉陛下三十年,有幸因此得到富贵,何苦要谋反!臣等请以自己的宗族为他担保。”明宗于是将边彦温处斩,召回枢密使安重诲,慰抚了他一番。君臣相视落泪。

同时,明宗任命前忠武(许州)节度使张延朗为检校太傅、代行兵部尚书,出任三司使。三司使的职位就是从张延朗开始的。当初,中书覆奏,要授张延朗为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兼判户部度支事务。奏折入宫后,明宗宣旨说:“财务会计是国朝的重要大事。要把这些事办好,得专门委托于一位近臣。事情贵在方便,何必一定要遵循以往先例?加上移往内职,可以显示新的规定。张延朗可以出任三司使,班次仅在宣徽使之下。”于是将盐铁与度支和户部并成三司。

南吴海州都指挥使王传拯很有威望,深得军心。刚好团练使陈宣离职回归,南吴宰相徐知诰便许诺让王传拯取代他。后来徐知诰又让陈宣回海州,内征王传拯回到江都。王传拯非常愤怒,以为是陈宣在朝廷诋毁他。八月初八(己亥),他率领麾下,借口到使府向陈宣告辞,趁机杀了他,然后烧毁城郭,劫掠百姓,接着率领部众五千来投奔后唐。徐知诰后悔道:“这都是我的过错。”因此赦免了王传拯的妻儿。涟水制置使王岩带兵进入海州,徐知诰于是任命王岩为威卫大将军,知海州事务。王传拯是已故海州副使王绾的儿子,他叔父王舆任光州刺史。王传拯暗中派使者带信到光州,王舆拿下那使者奏闻南吴主杨溥,并趁机请求罢官归第。徐知诰于是任命王舆为控鹤都虞候。当时南吴朝政在徐氏手里,掌握宿卫兵权的难得是其他家族的人。徐知诰觉得王舆稳重厚道,谨慎严密,所以任用了他。

八月十一(壬寅),后唐宰相赵凤上奏说:“臣私下听说近来有些奸人,诬陷大臣,想动摇国家的柱石,朝廷尚未将他们全都除掉。”明宗于是下令收捕李行德和张俭,将他俩灭族。

也在这天,明宗封皇子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李从荣为秦王,并下令所司部门择日册命。

次日,北京再次上奏,说前来归附朝廷的吐谷浑人想在岚州安置部落的帐篷。同时,都官员外郎兼知制诰张昭远上奏说:“请依照国朝的以往旧例,选派郎官和御史去分行天下,宣扬和了解地方风俗,兴利除害。”明宗没有答复。

八月十七(戊申),兖州上奏说:“淮南海州都指挥使王传拯杀了本州刺史陈宣,焚烧州城,以所部兵士及家口五千人归国。现已到了沂州。”明宗派使者前往慰问,表示接纳。

八月十九(庚戌),明宗在正殿命使册封福庆长公主孟氏,并任命前雄武军节度使王思同为左武卫上将军,前凤州节度使陈皋为右威卫上将军。两天后,明宗又在正殿命令使者赶赴太原,册封永宁公主石氏。长庆公主是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的妻子;永宁公主则是驸马石敬瑭的妻子。

八月二十四(乙卯),明宗因左监门卫上将军陈延福去世取消朝会,并于次日封皇子镇州节度使李从厚为宋王,还下令择日册命。

九月初,太常礼院上奏,说他们草拟了册命秦王李从荣的仪注。博士段颙议论说:“根据《开元礼》,皇帝在前殿临轩册命诸王和大臣时,那天受册命的人,必须身穿朝服,跟从仪仗卤簿,和百官一道集中在朝堂,依次接受册命。礼毕,通事舍人带领他们出宫。《开元礼》没有记载朝见皇帝后回归府第的礼仪。自开元以后,册拜诸王都是在正殿命令使臣,然后前往延英殿进册,皇帝登御内殿,高品宦官引进诸王入宫,站立在位置上。高品宦官宣制读册,诸王接受册命后,回归府院,也没有乘坐辂车谒见皇帝的礼仪。臣考察了《五礼精义》,里面说:‘古者皆因禘尝而颁爵禄,所以示无自专,禀之于祖宗也。’如今虽然册命,却不在祭祀的时候。然而册拜大官和册封大邑,必定要在殿廷举行。这是恭敬慎重之道。如今本司希望遵照《开元礼》,册命那天,秦王身穿朝服,自公事所在地乘坐辂车、预备仪仗卤簿,与群臣一道集中在朝堂,依次受册完毕,再前往应天门外,奉册置于载册的车上。秦王接着登上辂车,出去拜谒太庙。礼毕,秦王回归公事所在,仪仗卤簿如同来时的礼仪退下。”明宗表示同意。

东川节度使董璋的儿子董光业任宫苑使,人在洛阳。董璋写信给他说:“朝廷割出我的属下支郡成立节度镇,在那里驻兵三千,一定是想杀我。你见到枢要大臣要为我转达这层意思:朝廷只要再派哪怕一名骑兵进入斜谷,我必反无疑!现在和你诀别了。”董光业把这信给枢密承旨李虔徽看。没多久,朝廷又派别将荀咸带兵卫戍阆州(今西川阆中)。董光业跟李虔徽说:“不用等到这批兵马到那里,我父亲就一定造反了。我不敢自爱,只是担心到时朝廷得烦于调兵遣将。但愿明公能拦下这批兵马,我担保父亲不会有其他想法。”李虔徽把他的话转告枢密使安重诲,但安重诲不肯。董璋得知荀咸要来,果然造反。利、阆、遂三镇急忙奏闻朝廷,还说董璋已集聚兵马,即将进攻三镇。安重诲说:“臣早就知道他会这么干。只是陛下过于宽容,不肯讨伐罢了。”明宗说:“我不负人。人若负我,我则讨之。”

九月初三(癸亥),西川进奏官苏愿跟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说:“朝廷想大举发兵讨伐两川。”孟知祥与副使赵季良商量,赵季良请求让东川兵马先去夺取遂、阆二州,然后合并两川兵马坚守剑门。那时即使大军过来,西川也没有内顾之忧。孟知祥听从了,便派使者去和董璋约定一同举兵。董璋于是移送檄文给利、阆、遂三镇,历数他们离间朝廷的罪行,带兵出击阆州。

九月初五(乙丑),阶州刺史王宏贽上言说:“原先本州主客户口加起来才满千户,所以没有属县。如今臣加以检核,得到新旧主客已满三千二百户。因此想依照旧额建立将利和福津二县,并请求设置县令和僚佐。”明宗准奏。

九月初十(庚午),孟知祥任命都指挥使李仁罕为行营都部署,汉州刺史赵廷隐为副手,简州刺史张业为先锋指挥使,带兵三万进攻遂州。他又派别将牙内都指挥使侯弘实和先登指挥使孟思恭带兵四千会合董璋攻打阆州。

安重诲长久专擅大权,朝廷内外厌恶他的人很多。王德妃和武德使孟汉琼也逐渐当权用事。他们多次在明宗面前讲安重诲的坏话。安重诲内心十分忧惧,便上表请求解除他的机务。明宗说:“没人能离间爱卿和朕的关系,诬陷的人朕不都把他们杀了,爱卿为何还要这样?”九月十四(甲戌),安重诲再次面奏说:“臣出身寒贱,却达到了如今的地位。忽然被人诬陷谋反,要不是因为陛下的至明,臣早已灭门了。由于臣才薄任重,恐怕终究不能镇住流言蜚语。希望陛下赐给臣一个藩镇,保全臣的余生。”明宗不肯。安重诲不断请求,明宗愤怒地说:“你走好了,朕不怕找不到人!”前成德节度使范廷光劝明宗挽留安重诲,还说:“安重诲一旦走了,谁能代他?”明宗说:“爱卿难道不行吗!”范延光说:“臣受陛下的驱策时日不长,况且才干不及安重诲。臣怎敢当此重任!”明宗让孟汉琼到中书省去商量安重诲的事,宰相冯道说:“诸公如果真的爱惜安令,的确还是让他解除枢务为好。”宰相赵凤说:“冯公失言了!”于是中书上奏,说大臣不可轻动。

九月十七(丁丑),明宗下诏给天下诸州府,不许奏荐身穿紫衣的官员为州县长官。次日,他将尚书右丞升为正四品。

再说,东川兵马来到阆州,那里的将领们都说:“董璋蓄谋反叛为时已久,用金银布帛引诱士卒,锐气不可抵挡。我们应当深沟高垒,挫败他的锋芒。用不了十天半月,大军一到,贼兵自然就会退走。”保宁军节度使李仁矩说:“蜀兵懦弱,怎能抵挡得住我的精兵!”于是派兵出战,然而他的军队尚未交锋就溃败回来。董璋昼夜攻城。九月二十(庚辰),阆州城陷,董璋杀了李仁矩,灭了他的家族。

当初,董璋作为后梁将领,指挥使姚洪曾在他麾下任职。这时,他带兵一千人卫戍阆州。董璋秘密写信诱降他,但姚洪把他的书信都丢进茅厕。城陷时,董璋责备被俘的姚洪说:“我自行伍中提拔了你,今日为何背叛我?”姚洪骂道:“老贼!你当年是李氏的奴仆,扫马粪时得到块烤肉,就无比感恩。如今天子任用你为节度使,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而要反叛?你还背叛了天子。我得到过你的什么恩典,还好意思说我背叛了你!你不过一个奴才而已,固然十分无耻。我是义士,岂能容忍你的所作所为!我宁可为天子而死,也不能与人奴并生!”董璋勃然大怒,在面前烧起一个大锅镬,命令十名壮士将姚洪的肉割下煮了吃,姚洪至死骂不绝口。明宗得知此事后,将姚洪的两个儿子安排当近卫,给了他家丰厚的赏赐。

九月二十三(癸未),利、阆、遂三州的奏折抵达朝廷,说东川节度使董璋反叛,还联结西川的孟知祥。次日,明宗任命前镇州节度使范延光为检校太傅、守刑部尚书,出任枢密使。但并未罢免安重诲的枢密使。也在这天,利州和阆州转来的东川檄文也抵达朝廷,说他们因为利、阆二州是朝廷的奸细,所以派兵进攻他们。

九月二十五(乙酉),明宗任命左骁卫上将军赵在礼为同州节度使兼四面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他也让枢密院直学士兼守工部侍郎阎至和枢密院直学士兼守尚书右丞史圭一并转为户部侍郎,照样兼职翰林。他还任命翰林学士兼守户部侍郎李怿为尚书右丞;翰林学士兼户部侍郎刘煦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窦梦征为工部侍郎;全都照兼翰林。他又任命中书舍人刘赞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许光义为兵部侍即,兵部侍郎姚顗为吏部侍郎。

九月二十六(丙戌),他下诏罢免东川节度使董璋所有官爵,并征兵进讨。次日,他任命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兼任西南面供馈使,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兼任东川行营都招讨使,遂州节度使夏鲁奇兼任东川行营招讨副使。

董璋让孟思恭分兵攻打集州。孟思恭轻率冒进,结果失败而归。董璋非常愤怒,遣送他回成都。孟知祥罢免了他的官职。

九月二十八(戊子),明宗任命石敬瑭代理东川事务。两天后,他任命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和西南行营马步都虞候,作为伐蜀前锋。

这期间,南汉主刘?派他部将梁克贞和李守鄜攻打并占领了交州,生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后凯旋而归,然后任命部将李进守卫交州。

冬十月初二(壬辰),因太子少傅李琪去世,明宗取消朝会。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李憕在唐玄宗天宝末年任礼部尚书和东部留守。安禄山攻陷东都时遇害,经累赠成为太尉,谥号忠懿。李憕孙子李寀在唐宪宗元和朝时位至给事中。李寀儿子李敬方在唐文宗朝任谏议大夫。李敬方儿子李縠在广明中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因收复长安时立功成为谏议大夫。

李琪即李縠的儿子。他十三岁时就会词赋诗颂,深得王铎的赏识,然而王铎也怀疑他假他人之手。一日,王铎召李縠到公署饮宴,暗中让人以《汉祖得三杰赋》为题到他的府第去试李琪,结果李琪提笔马上写成。赋尾说:“得士则昌,非贤罔共,龙头之友斯贵,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王铎看了后非常惊骇,说:“这孩儿真是大器,将是文坛的无价之宝。”《太平广记》也记载了一件事:李琪童年时去拜谒王铎。王铎望着他说:“适才蜀中的诏书(当时唐僖宗在成都避难)刚到,要任用夏州拓跋思恭为收复都统。你能为这事作首诗吗?”李琪当即秉笔立成:“飞骑经巴栈,洪恩及夏台。将从天上去,人自日边来。此处金门远,何时玉辇回。蚤平关右贼,莫待诏书催。”王铎更加惊奇,因此拉着李琪的手说:“这真是只凤手。”当时李琪十四岁。翌年,他母亲去世,李琪因而流落到青、齐一带。但他依然点燃糠薪,在夜里作画,还阅览书籍数千卷,偶尔也为诗作赋。唐僖宗再次临幸梁、洋一带时,他还私下作赋说:“哀痛不下诏,登封谁上书。”

唐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李琪那年十八岁,袖里揣着一轴赋去拜谒李谿。李谿看了后非常惊异,倒屣出迎(语出《三国志》: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意思是靴子都来不及穿赶紧出迎),拿出李琪写的《调哑钟》和《捧日》等赋,跟李琪说:“我曾担忧,近年来文士的辞赋,都是数句之后,还没见到赋的命题。我儿入句见题,实属经典华丽,吁!后生可畏。”李琪因此更加知名。后来他进士及第。天复初年(约901),他应博学弘词科,居第四等,被授武功县尉,又被聘为转运巡官,接着升迁左拾遣和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成为谏官和御史宪职后,凡是时政有所不便,他必定上呈密封奏章论列。因文章秀丽,阅读的人都忘记了疲倦。

李琪兄长李珽也是进士及第,才华横溢,兄弟齐名,而且特别得到梁太祖的赏识;梁太祖还任命李珽为崇政学士。李琪也自左补阙成为翰林学士。根据《北梦琐言》,唐昭宗颠沛流离时,衣冠士族也都分崩离析。李琪流落在荆、楚之间,隐晦形迹,自称华原李长官。他堂兄李光符在宜都当长吏,薄待于他。李琪十分寂寞,经常坐在江边的石头上,摘树叶试写制词,还长吁短叹,惆怅不已,并总是投叶水中。梁太祖受禅后,征他入朝。他经累迁官至户部侍郎和翰林承旨。梁太祖西抗邠、岐,北攻泽、潞,出师燕、赵,经略四方,没有片刻安宁。而李琪以学士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得到的宠遇无与伦比。当时,李琪的大名播于海内。李琪看重承诺,怜才奖善,家门和睦。梁末帝贞明和龙德年间,他历任兵、礼、吏部侍郎,受命与冯锡嘉、张充、郗殷象一同撰写《梁太祖实录》三十卷,后升迁御史中丞,经累迁出任尚书左丞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李琪与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敬畏谨慎,深沉缜密,而李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的奏覆,大多是李琪作主,而萧顷专门挑剔毛病。刚好李琪在任命试摄头衔的官员时,将“摄”改为“守”,结果被萧顷弹奏。梁末帝勃然大怒,准备将他流放远方,幸而得到赵岩等人的援救,他才只是罢相,改任太子少保。

后唐庄宗李存勖进入大梁后,因历来听说过李琪大名,所以想赋予他大任。同光初年,李琪历任太常卿和吏部尚书。同光三年(925)秋,全国发大水,国用不足,庄宗下诏百官,允许上呈密封奏事,陈述经国要道。李琪因而上疏说:

“臣听说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担心的是,百姓凋敝而不知,四海困穷而不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直言。如今陛下因为水潦成灾,军食缺乏,焦虑辛劳,下诏罪己,心怀迫切,内心愧疚;避免正殿以责备自己,寻访士人而求得大治。这样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善?只要推行改革,足以选择好的建议。

“臣听说古人有言:‘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理也。’有了谷粟则国力完备,安定地方则百姓足食,明察用人则徭役平均。所以知道这三者是国家的当务之急。轩辕黄帝之前,没有详细的记载。自从尧治洪水,禹作司空以来,就及时分辨九等田地,征收什一租税。那时共有一千三百多万户人家,大约九百二十万顷耕地,是最为太平的盛世。当商革夏命,重新制定田制,每十亩私田,必须耕种一亩公田;不论水旱,也征收什一租税。到了周朝,建立井田法则,大约方圆百里的封国,共有一万水井,出车百乘,戎马四百匹。京畿内兵车万乘,马四万匹,就井田法则而论,也是什一之制。所以周成王和周康王时,堪比尧、舜的朝代,户口更增加了二十多万。这并非什么特殊办法,而是因为三代以前,朝廷都量入为出,计算农业收入而建立军队。因此即使遇到水旱灾害,也都有对付荒年的准备。

“到了秦、汉,朝廷加重工商税收和关市的征敛,加倍船只和车辆的计算,人口也因此减耗。但古代制度还得以并行,所以考察那时的户口,尚有一千二百多万,耕地也有八百万顷。到了三国并兴和两晋之后,则农夫少于军众,战马多于耕牛,为了供应军须而夺了农民的口粮,为了饲养马匹必得侵占耕牛的草地。于是天下的户口只剩下二百四十多万。自隋文帝的年代,又可以和两汉媲美。但到了隋炀帝时,又只剩下三分之一。

“我唐太宗文皇帝,因四夷初定,百姓尚未丰足,所以延访群臣,让大家各陈所见。惟有魏徵独自规劝文皇力行王道,于是决定减轻徭役和租赋,不侵占农时;引进贤良,奖励忠直;以致天下的谷价落到每斗才值两钱。自贞观直到开元,人口将近一千九百万户和五千三百万人,耕地也多达一千四百万顷,比之尧、舜,又极为增加。所以知道救济民间的疾苦,横征暴敛才是弊病的根源。要保证军粮的充足,必须以给百姓带来好处为军政。仲尼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臣的这番话,类似魏徵劝说文皇的谏言,还希望陛下深深留意,予以明鉴。如果觉得六军正缺乏粮食,无法减轻徭赋;两税之外,还必须增重收敛;那么只要不强迫百姓按钱折价交纳谷粟布帛,一率用本色交纳官府,又不以纽配(强行摊派)为名,只根据用度需求交纳租赋,民众应当还会感激喜悦,也不至于流亡他乡。何况现在是春耕季节,老牛也得上驾。如果再靠数州之地,千里运粮,有此差役,必定会妨碍春季播种。今年秋季如果没有粮草,将如何赡养大军?

“臣还想到汉文帝那时,鼓励民众务农,因此招募富人进献谷粟,以此得到爵位及赎罪;汉景帝也这么做过。东汉安帝时,因水旱而导致国用不足。于是三公奏请,让富人贡献谷粟,交换关内侯及公卿以下散官。本朝乾元年间,也曾这么做过。如今陛下即使不想让谷粟交易官职,还希望陛下明降制旨给诸道,在百姓转运粮仓的地方,如有能力运送官府财物到达京师的人,五百石以上的白身可授予初任州县官,有官位的则根据资历升迁,落选官员可以入选。千石以上直至万石,则不拘文武,明确给予奖赏酬劳;以免在春耕季节让农民流散,这也是救济民众和转运粮食以赡养军队的一个办法。”

庄宗非常器重他,很快就任命他为国计使,并准备让他成为辅相;后来只是因为祸起萧墙,庄宗遇难,他才没有拜相。

当明宗即位,豆卢革和韦说获罪时,宰相任圜陈奏,请求任命李琪为相,但被权臣孔循和郑珏排挤阻扰,明宗因而让崔协为相。安重诲在朝台门前专擅诛杀不小心冲撞了他的殿直马延时,李琪正担任御史大夫。他虽曾弹奏这事,但在词句上含糊其辞,不敢正言安重诲的罪行。李琪自己也为此难过,所以三次上章请求告老。但明宗不许,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自此之后,他尤其遭到宰相和执政大臣的猜忌,凡是他的奏陈,无不横加阻扰。天成末年,明宗自汴州回到洛阳,李琪作为东都留司官员的班首,奏请前往偃师奉迎。当时李琪奏折中有“败契丹之凶党,破真定之逆贼”的语言。明宗下诏说:“契丹即为凶党,真定不是逆贼,李琪罚一月俸。”李琪又曾奉敕撰写《霍彦威神道碑》的碑文。李琪曾是后梁的宰相,在叙述霍彦威在后梁的历任官职时,没有使用伪梁称呼。中书上奏说:“李琪的碑文不分真伪,是混迹功名。希望朝廷让他改撰。”明宗下诏同意。他在明宗朝的遭遇大抵都是此类。

李琪虽然博学多才,却不善于韬光养晦;明知时不可为,还依然多方求进,因而总是受到排挤。这也由于他不能宁静而致远造成的。李琪最终在太子太傅位置上退休致仕,这时在福善里的私第去世,终年六十岁。他儿子李贞官至邑宰。李琪将他在内署时所写的制诏,编为十卷,名为《金门集》,当时大量刊行于世。

要想知道明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