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文章来源: taiwenhe2021-09-19 10:03:01

周恩来  生命时空初值=60562.97545(感性A)

张若名  生命时空初值=66307.03749(中A偏感)

心心相印指数=36.9858156% 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99.8129535% 量子

 

周恩来生命时空初值=60562.97545(感性A)

邓颖超生命时空初值=71000.51951(理性B)

心心相印指数=99.9607621% 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58.1387178% 量子

都不错,但是,从具体数值上,还是邓颖超更好一些,最后也走在了一起.

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选择。有些选择很普通,可能不会对你的人生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有些则在当时意识不到,过后回望过去,却会发现当时的选择已经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这种选择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有关求学、结婚或是工作,但对一个世纪前的革命者们来说,一次选择却可能意味着人生的结局。

1958年的6月18日,这是一个平凡的夏日,在四季如春的美丽昆明,一个女人的身影正在走着。她头也不回,似乎很坚定的样子。在昆明的郊外里,盘龙江静静地流淌着。这个女人站在江边看了一会儿,突然跳进了江里,在滚滚江涛中,她瞬间被淹没了。这就是后人想象中张若名自杀时的场景。实际上,没有人看到张若名是怎么自杀的,她犹豫过吗?还是义无反顾地跳进了江中?人们只是在江中找到了她的尸体。在她自杀的那一天,谁也不知道她会选择去死,谁也没想到她会去死。无论是她的丈夫杨堃,还是距离昆明两千多里外的北京里,她的初恋男友——周恩来。

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1902年,张若名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实际上,她家不是一般的富裕,而是所在的清苑县的首富。但她的家庭环境十分保守和传统,是一个非常封建的家庭。张若名的父亲纳妾后,她的亲生母亲受到了排挤,在家中失去了地位,这让张若名对男性感到失望,并表示哪怕长大后出家,也不愿意嫁人。这体现出张若名小小年纪就已经初具女权主义精神,这种追求平等的反叛精神,引领她走向了日后的事业。

长大后,张若名来到了天津,进入了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她在学校里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很受瞩目。她的成绩优异,很受同学和老师们喜爱。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想要为国家尽一份力。但当时的男女意识还很森严,所以最开始是没有男女混合的组织的。张若名首先参加了天津的女学生们专属的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在组织中担任评议部长的职位。同在当时的天津的还有正在南开大学读书的周恩来,他是以男生为主的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成员之一。

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一次,两个组织的成员们一行八人,一起去北京情愿,当时的张若名虽然只有17岁,但也作为代表毅然前往。在返津的路上,几个年轻人坐在火车里,畅聊革命的未来,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周恩来表示,应该把爱国同志会和学生联合会结合起来,组织在一起,这样才能扩大革命的力量。于是,几人决定将两个组织的骨干成员们组合在一起,成立“觉悟社”。由周恩来和张若名为首,各选出十人加入觉悟社。觉悟社正式成立了。张若名就是觉悟社的创始人之一。

为了革命的顺利进行和纯洁性考虑,觉悟社规定男女成员不能发展恋爱关系,所以当时的周恩来和张若名之间仍是纯洁的革命同志的关系。在1919年的11月,震惊学界的福州惨案发生了。日本人在福州竟然公然打死了爱国学生,这让全国上下一片哗然,学生们十分愤慨。觉悟社带领天津学子们和爱国群众们上街游行抗议,向省长曹锐请愿。张若名和周恩来也在其中。省长表示可以和他们谈话,但是只能进来四名代表。大家选出了四名代表,分别是周恩来、张若名、于方舟和郭隆真。但谁知这只是一个诡计,四人一进入省署,就被抓了起来,接着便被投入了监狱内。

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几人在监狱里饱受折磨,直到六个月后,在各方人士的营救下才被释放。在狱中,几个人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张若名和周恩来的狱室更是只隔了一道墙,两人总是彼此谈话,倾诉心声,感情又加深了。张若名的父亲曾来到狱中看望女儿,封建的他希望女儿承认错误,赶紧出狱,但却被张若名拒绝了。这让父女关系恶化了。

出狱后,张若名决定赴法留学,她父亲更是不同意,要求她赶紧嫁人。于是张若名连夜留书逃跑,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庭。她的父亲十分气愤,在报纸上登报和她解除了父女关系。

1920年11月,张若名同周恩来等人从上海出发,乘坐波尔多斯号轮船一起前往了法国留学。1922年,周恩来等人在法国成立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也是早期成员之一。张若名的法语水平非常的高,这让她成为了少共和法国共产党的联络人。但这件事却为张若名最后离开革命事业拉开了序幕。

在1924年,列宁去世了。法国共产党决定为列宁的去世开展追悼大会,张若名法语讲得很好,于是她代表少共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但是当时的法国政府明确禁止外国人参加这次列宁的追悼大会,虽然法国共产党通知了少共负责人,让他们不用来了。但当时的少共负责人不知道为什么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还是让张若名去了,这让张若名被法国警察盯上了。法国警察不仅盘问了她,还长期地监视她、跟踪她,这让张若名感到很恐怖。她还差点被驱逐出境。

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在此同时,因为张若名的出身不好,家境太富裕,在组织内部也被怀疑、被调查,这让她对组织更加的失望。和她一起来到法国的成员们已经陆续离开了法国,有的到苏联进行共产主义的进一步学习,有的回了中国参与基层的革命。少共不允许张若名回国,也不通过她去苏联学习的申请,把她一个人留在法国审查。这让她孤立无援,最后,年仅22岁的张若名承受不了长期的压力,决定退出革命活动,在法国专心的学习。她相信学习知识也可以救国。

也因此,周恩来同张若名的爱情结束了。因为周恩来是坚定地革命者,他的未来的伴侣肯定是同样坚定的革命者。周恩来在中国时就见过邓颖超,对她年纪轻轻却展现出的坚定地革命决心和才华感到十分欣赏,他在法国时就经常给邓颖超写信,几乎每三天邓颖超就收到一封来自周恩来的明信片。邓颖超起初对周恩来的求爱十分疑惑不解,她年纪很小,并不想谈恋爱。而且在国内时周恩来和张若名几乎是大家都公认的一对,她回信给周恩来说:“若名姐最近怎么样了?你怎么都不提若名姐了呢?”

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张若名在法国进行着艰苦而勤奋的学习。她撰写过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如《剩余价值》、《阶级斗争》、《帝国主义浅说》等,她的著作广泛的在国内的共产主义杂志上刊登,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24年,张若名进入里昂大学攻读文学硕士,之后继续攻读法国文学博士。她在193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她的博士毕业论文《纪德的态度》在世界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也让作家纪德更加出名。纪德于194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里面不得不说有张若名的一份功劳。

在1928年的一天傍晚,突然张若名的房门被敲响了。她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周恩来!两人都百感交集,张若名同周恩来一起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咖啡厅里,两人交谈了往事。周恩来是从莫斯科回来的,他刚刚参加完中共六大,顺路来了法国里昂,正好见一见张若名。周恩来表示,在三年之前自己已经和邓颖超结婚了,他这次来也代表邓颖超来向张若名问好。张若名很感动。

周恩来离开时说,不知道下一次何时能相见,他已经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革命事业,就算牺牲生命也不为过。他又表示说,可能正有秘密警察在跟踪他,所以不能久留。张若名立刻表示,自己虽然退出了共产主义事业,但绝不会出卖曾经的同志们,会永远保守秘密,请周恩来放心。两人结束了这次谈话,各奔东西了。这是两人分手后仅有的两次会谈中的一次。

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在1930年的5月31日,张若名和同在里昂大学读博士的杨堃结婚了。杨堃也曾经加入过共青团,但他没有想清楚到底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哪条路线对中国比较好,受到了组织内的批评,最后退出了团体,专心的攻读博士学位。两人一同于1931年回国,他们两人回国时,被叫做中国的第一对博士夫妻。杨堃研究民俗学,在河北农大做了老师,张若名在北平中法大学讲法国文学,两人一起治学,一起讲课,可以说琴瑟和鸣。夫妻俩还一起合作,写作了一本名叫《中国儿童生活——民俗研究》的书,这本书里搜集了北京地区和河北地区的童谣、儿歌等,由杨堃执笔,张若名翻译成法文,是一部民俗学的著作。

张若名在中国也积极从事翻译活动,她写作了《纪德的介绍》,向中国读者介绍了纪德这一位法国的大作家。她还写作了很多作品,都发表在《新思潮》等杂志上。她还将鲁迅、郁达夫等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937年,因为日本人的侵略,中法大学停课了,张若名保持着她的爱国精神,坚定地不愿意为日本人服务。就像梅兰芳蓄须明志一样,她闲赋在家,不再出门。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她才在此回到中法大学教书。

1947年,云南大学向杨堃、张若名夫妇投来了橄榄枝,邀请他们两人来到云南大学执教。张若名可以来文学系,而杨堃则可以来社会学系。对于一个研究民俗学的学者来说,云南可是一个民俗的大宝库。杨堃和张若名欣然前往了。可令他们俩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断送了张若名的生命。

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张若名夫妇来到云南后,两人专心教书,诲人不倦,同学生、同事相处得都很好。张若名还建立了文艺理论教研室,专心研究文艺理论和外国文学。在1950年,张若名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她希望能够借此机会重新进入政治,再次获得入党的机会。

在1955年的4月8日,周恩来同陈毅正要去印度尼西亚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亚非万隆会议,正好路过了昆明。周恩来同陈毅就去看望了张若名和杨堃夫妇,四人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亲切会谈,谈话间大家回想起参与革命的青春岁月,都很感慨。周恩来详细地询问了张若名夫妇关于文学和民俗学的最新研究和知识。在席间,张若名对自己早年退出少共的经历感到不安,她询问周恩来总理这件事,周恩来说:“你只是退团,并不是退党。”周恩来这么说,是希望张若名别被退出组织这件事影响,但他没有料到,这件事情最终还是影响到了张若名。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了。张若名因为年轻时退党的事情被大肆攻击、批判。张若名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将所有所想都报告给党,哪怕人之常情的一闪而过的杂念也要说。她的儿子杨在道给她写信,抱怨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张若名都毫不存私的将信交给了组织,这让杨在道被下放劳动改造。在1958年,系里又召开反右批判会,会议上要求张若名承认多项自己的“罪行”,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心血遭到践踏,又遭受持续的围攻,这让张若名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羞辱。于是,在6月18日,张若名选择跳进了盘龙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56岁。

邓颖超谈张若名:周恩来若不坚持独身主义,他们俩很合适

1963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得知了张若名自杀的事情,他非常生气。中共云大党委对张若名的家属进行了道歉。后来周恩来去世,大家也都忘记了张若名的冤屈。但邓颖超没有忘记。在1980年,在邓颖超的关注下,云大党委对张若名进行了平反,承认了张若名的功绩,反省了曾经的错误。这样,这位中国早期的女革命家,后来的著名学者的名誉才得到了恢复。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成年时,邓颖超曾对她谈起过年轻时的恋爱情形。她对周秉德说:“如果周恩来不坚持独身主义的话,他当时同张若名最合适了。”但是命运就是那么的难以预料,一次年轻的选择,让两个人分道扬镳,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对待这样不可预测的人生,我们能做的只有顺从本心,做出应该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