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你的心理承受力
文章来源: 艾丽思笔记2008-10-15 09:16:51


没有任何压力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虽然世上尽有暂时逃离在压力之外的人.


如何减压的问题,让众多的心理医生有了饭碗,可是......


我不相信他们.


记得系列剧<<欲望都市>>里面有一集凯瑞心情不太好,朋友们都劝她去看心理医生,而且很奇怪她居然没有自己的心理医生还活得好好的.


她半信半疑地去了,似乎是为了给朋友们的关心一个交代,可是她心里明白,她并不相信这种心理治疗.


我还清楚地记得她和心理医生的交谈很尴尬,两个陌生人,完全不知从何谈起.那看上去非常专业的女医生按照惯例问她问题,凯瑞斟酌着如何回答,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跟一个陌生人谈自己的心事.


这次看医生她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个帅哥,然后,她又开始活得好好的.


这一集让我深有感触,我甚至觉得这部系列剧的编剧骨子里是对心理医生不以为然的,因为凡是提到这种事的时候,情节都比较搞笑.特别是有几次大规模的心理咨询,场面都很无聊很讽刺,那些著名的专家们说的都是如雷贯耳的老生常谈,对于相信老生常谈的人来说也许有效,但对于象凯瑞那样可以自说自话,甚至不断进行自我诊断的人就毫无意义.


我相信心理治疗应该是个很严肃的专业,我也相信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了他们所希望得到的东西.


可是......我自己还是无法接受.


我很怀疑跟一个纯粹的陌生人,即使他是专家,我可以说出内心的感受吗?


好像不能.


肯定不能.


也许这种心理抵触来自不信任,即使我对面坐着佛洛依德,我好像也张不开嘴.除非我已经孤注一掷,把他当作最后的稻草.


因为他是陌生人,我不觉得面对陌生人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谈论自己.


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也没有过这样的愿望.


从纯粹外行的角度看,人们去找心理医生,是因为自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问题,所谓旁观者清.


所以有些心理医生也有自己的心理医生,这并不可笑,而是现实.


而且,人们对于”专业人士”或者再高一点,对于”专家”,有一种依赖般的信任.这真有点儿象以前我遇到过的一个同学,谈话时如果是别人说的什么,她便表示出极大的怀疑,而同样的话如果听到是教授说的,她就开始认同.


这让我觉得很滑稽.


不过最好不要误会,我对心理医生这个职业并无恶意,相反我很佩服,因为看出别人的心理症结其实是最难的,绝对不是象平常彼此之间挑刺那么容易.因为一般人们习惯于对别人挑剔,却很难真正看懂后面的谜团,更不要说还需要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说来说去,只因为我不是个倾诉型的人,我的心理小屋相当的封闭.


所以回到最开始如何解压的问题,象我这么个自闭的家伙,怎样释放紧张的情绪呢?


认真想了一会儿,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有点儿混混沌沌.


女人最喜欢的购物是不行的,本来兜里没几个钱,都花了估计更郁闷了.


聊天更不行,我从不觉得别人可以解决我的问题,我也不喜欢安慰,除非安慰可以解决问题,尤其讨厌跟我说明天会更好之类的话,这些虚幻的东西我从来都不信.


安慰都是空洞的.


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欢被安慰,可我不行.


旅行不错,以前梁实秋写旅行时曾经说,出门在外免不了被风吹雨打,然后倦鸟知还,想起家的好处来,把那些不可容忍的又变成暂时可以容忍的,“如此的折腾几回,这一生也就差不多了.”


也可以看看超级刺激的动作片,比如<<24小时>>,看看别人更紧张更压抑的生活,这样的对比居然也是另一种放松.


说不清,还是不说了吧.



在网上看到两张图,ZT如下:


都是静止的图片。不过,你看到的这些静止的图片是不是在动呢?


据心理医生说,图片与心理承受力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转动越慢。 


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他看到的图片是高速旋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