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人生
文章来源: 艾丽思笔记2007-02-05 13:10:20




希区柯克曾经说过, “许多最绝妙的谋杀发生在家中,在单纯的温柔中,在象餐桌这样的家具旁.” 

我想他的意思,未必是告诉我们家里是不安全的,因为在他的眼睛里,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安全的地方.他想说的是,谋杀,可以很平常很平静地发生,丝毫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剑拔弩张,甚至都不带有几分谋杀这个词所应该具备的戏剧性,所以,真正让人感到恐怖的,并不是谋杀本身,而是它所产生的土壤--生活. 

我一直很喜欢看恐怖片.在电影院里看,恐慌的效果不够大,身边的人实在太多了,连必要的惊呼都是浪潮一般席卷而过,因此我总是劝那些不敢看恐怖片的人到电影院去看.

一个人在深夜看或者白天看,对我来说没有大的区别.我从小不怕黑,即使一个人在黑暗中行走,也尽量静悄悄的,对了,很象一只警惕的猫.常听人说,如果单独一人走在路上,驱除恐惧的一个办法是大声唱歌,或者自言自语.我没试过,因为知道这法子肯定是不行的,我会被自己吓死的.

不是不怕黑漆漆的路上没有人,而是一旦发现有了人心里更怕,谁知道那是好人还是坏蛋啊? 还不如只有自己呢. 唱歌或者说话,充其量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压根儿不可能消除惊慌,而且更糟糕的是,本来没人注意到我是一个人,这一闹腾可好了,再把坏蛋给招出来. 

一个人热闹地走路,只有在山野里是有效的,不为别的,是给犄角旮旯里藏着的动物们提了醒儿,有人来了,赶紧回避啊,对彼此都有好处.

两个人一块儿看恐怖片,那得有条件的,要瞧这位的胆子有多大.最好别找比你胆子还小的,那多半是麻烦了,你这儿还没觉着怎么着呢,他先开始惊叫,大喘气,左顾右看,愣说天花板上的阴影是鬼脸儿,愣说听见门开了一道缝......片子还没进入高潮呢,先让他给吓个好歹的,太不上算了.

我看片子有个特点,无论多惊悚,浑身冒冷汗,心突突乱跳,只要是片子一结束,DVDPLAYER一关闭,我马上就忘了刚才的一切,该干吗还干吗,就好像什么都没看过一样.有的人会看了什么电影吓得几天睡不好觉,一合眼就是鬼啊,杀手啊,我没体会过那个感觉,但估计是挺吓人的. 

从来不喜欢看鬼故事,这个不赖我,都是小时候看<<聊斋>>看的,留下后遗症了.我没看到过特别新鲜有趣的鬼故事,老套路太多,看了开头就不想看结尾了,所以一般不肯花时间看那些玩意.南美一些作家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倒是真不错,可惜也不能算是鬼故事.唉,这鬼故事嘛,在我这儿翻身是不太容易了.对了,谁看过特别好的,可以向我推荐一下啊.

记得我头一个看的恐怖片是香港拍的<<画皮>>,正宗<<聊斋>>故事,没被吓着,那时似乎是八岁,看的露天电影,看完了是一个人回的家.

后来长大了看<<聊斋>>这本书,怎么看怎么不喜欢,至今我都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这书.尤其是里面的女人,,女鬼和狐狸精什么的,美则美已,可是我不明白她们怎么都只有一个灵魂呢? 都是想通过对男人的爱和付出来拯救她们自己.

我倒不是觉得象某些人说的那样,这本书是诲淫教盗”,虽然如<<五通>>等故事实在是写得很恶劣很恶心.但是,我讨厌<<聊斋>>的角度是纯粹从男人出发的,是满足了男人对女人的想象和向往,从现实的女人身上得不到,就寄托在女鬼和狐狸精身上.这样的境界,很可惜,没有提升感,因此没有升华.

对了,说起小时候看的恐怖电影,多半是香港的,似乎我看的还都是一个老明星石慧演出的,还有一个风流倜傥的高原.石慧非常漂亮,我至今都记得她穿的裙子的样式,象个微服私游的小公主.不过那些片子所运用的恐怖手法,太简略了,绝大多数是利用音乐的声效,从听觉上先吓你一跳,然后搭配着人物惊恐的脸部表情和眼神.第一遍看会吓几下,第二遍就没什么感觉了.这些电影不过是时尚恐怖片.

国外的恐怖电影,给我最深印象的有两类.一类是完全触动人感官的,我叫它们是生理恐怖片”,就是说,画面上时不时鲜血淋漓,血肉横飞,面目狰狞,大卸八块,奇形怪状的动物,莫明其妙的变形......能感觉到的都是生理上的强烈刺激,出冷汗是家常了,关键是让人想呕吐. 

这个我就受不了了.我不怕吓唬,可特别害怕恶心的东西.凡是让我在生理上觉着肮脏,想吐的,我都把它们归于潮湿恐怖片一类.因为还有另一类让我更加难忘的干燥恐怖片”---希区柯克的电影. 

这里说句题外话,其实我看过的电影也不计其数了,唯一真的让我吐了的,SALO,<<所多吗一百二十天>>,天哪,那个实在是太恶心了.我和其他六个同学在一起看的,结果只有一个人坚持着没有吐,可是他拒绝吃晚饭了.然而严格地说,SALO并不是恐怖片,更不属于我前面所说的生理恐怖片”,它之所以让人觉得恶心难忍,都出自里面被暴露的人性,看到那么肮脏的人性,想不呕吐都很困难.换句话说,SALO的恶心,极其严肃认真. 

说希区柯克的电影是干燥,这不是我的发明,因为众所周知,他的片子都是彻头彻尾的心理恐怖”.当然画面上也有谋杀的场面,也有人挥舞着屠刀,也有大量的鲜血,还不乏金发女郎的尖叫,但是,这一切都只是画皮中的那张皮而已,真正吓人的,还在后面呢. 

有人问希区柯克,他的电影的深层逻辑是什么,他说:”满足观众.”

那么人们为什么喜欢他制造的毛骨悚然的东西呢,他又说:”他们喜欢将足尖插入冰水中的恐惧感.” 

说到底,希区柯克是将观众所期待的东西演绎出来,也就是说,所有的恐惧,都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对别人的.

对希区柯克而言,观众不过是在电影院里体会最平常的生活,因此他的那些主人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常人,他们一出场,麻烦和危机就来了.这说明什么呢? 尤其为什么希区柯克总是不让警察在他的片子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而是让他的人物独自担惊受怕,跌跌撞撞地跟罪犯周旋呢?

虽然心理学家们说这都是因为希区柯克从小对执法人员就缺乏信任,也许有这个影响,但是我想,长大成人后的希区柯克,特别是做了导演的希区柯克,他所关注的恰好是人的普遍的本能和惯性,倘若把他的人物的身份和名字都换掉,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其实可以生活在各个社会阶层,他们可以是任何人,他们也就是我们自己. 

所谓的干燥恐怖”,不是拿来某种刺激来吓唬观众,而是用各种方式告诉观众,恐怖来源于你自己,来源于你还看不到认不清的自己.恐怖,是我们的另一个自己,突然膨胀的邪恶,冠冕堂皇的荒诞,变本加厉的挫折感,复杂莫名的暧昧......假如这些还不够的话,那么,当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时,而希区柯克却了如指掌,他说:”戏剧就是将生活中的枯燥遗忘”,真的,我们所遗忘的岂止是枯燥? 所以我们才才深深地吓住了.

天哪,是我们的另一个自己把我们给吓呆了. 

我们经常混淆了潮湿恐怖干燥恐怖”,但这不是我们的错.我可以给出一个理由,说明这两种恐怖是不可分割的. 

当我还只有十几岁的时候,我的家住在父母工作单位的家属楼里.我们住二层,每层有三户人家.一层有一家是三口人,年迈的父亲,快出嫁的大女儿,十几岁的小儿子. 

女儿经常出差不在家住,儿子对父亲非常不好.开始是骂,再后来是动手打,我见过老人脸上红肿的血痕.有一天夜里,我忽然被惊醒了,听到楼下有人在哭,一边哭一边在哀求,”别打了,别打了......”,我从床上跳起来,胡乱穿上衣服就要冲出去,老妈老爸拦住我,”你待着,我们去!” 

后半夜我再没睡着,耳边总是听到有人在哭,在哀求,虽然外面早已安静下来. 

一个月后,楼下的老人上吊死了.我没见到他家是怎么办丧事的,只是跟父母说:”我永远不会再跟他说一句话,他不是人.” 

很多年过去了,那家的女儿早有了自己的家,那个儿子也早结婚了.前几年我回家的时候,下楼时碰到过他,居然也是热情清秀的一个人,在帮对面的邻居修理东西.我没理他,以后再遇到也没理过. 

我记得老人说过的一句话,”我怕这孩子,真怕啊,他打我.” 

我忘不了他的恐惧.

没有比人生更恐怖的东西,你相信吗? 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