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后,该留还是溜?
文章来源: 大卫谈2016-10-29 15:07:29

       很多次移民后感觉的讨论,并没有过确切的定论。甚至吵到是否“爱国”的政治高度,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内心的真相。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比较,如果觉得“获得”的大于“失去”的就留下,否则就回去,并没有对与错,也大可不必上纲上线。难道留下就是“卖国”,溜回去就是“爱国”;对两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赞美或批判就是两种观点持有者相互挖苦·攻击·谩骂的理由?文革之风的病毒在不断变种蔓延着,中枢神经的病变导致的失态,对文明社会(甚至是对文革前的中国)来说,都是奇葩。

        收获大小的内容·品质因人而异。有人偏重于政治;有人偏重于经济或家庭·环境·事业·情感·····,不可简单划归为一。角度不同,结论自然就不同。

         心态和感觉的不同,结论也会不同。很多技术或投资移民申请过程相对简单,在原居住国生活条件也不错,对移民后的认同度自然会比经过千辛万苦·梦寐以求的获得者低得多。就像结婚纸,来得容易去的也简单。特别是在大陆时就作威作福·吆三喝四的,千万别在这里受罪,这里是没有机会的。

           适应程度和速度也是造成分歧的原因。适应能力强·快,安顿下来就踏实得多。努力开创·改变自己的舒适生活环境,充分享受异地的优势,结局区别会大不同。努力学外语·研究当地的法律·积极参加培训·尝试些烤肉咖啡寿司披扎蹋扣·学会自己做饭·扩大交际圈·接受不同的思维眼光态度·····。特别是老人,参加社区活动·种些花草·多与子女沟通·多看书报····,坚持学一些日常用语是关键的一步。

           不同的目的,努力的方向不一样,结局也会不同。有为了留学·投资·政治庇护或其它目的的,会被其左右·影响。

            总之,当初选择出国都是抱着追求更幸福梦想的。思想·体力·技能准备不足,就会打退堂鼓。困难的经历每个人或大或小;或长或短都会有,坚持的毅力·吃苦的精神·豁达的胸怀·认真的态度·广阔的思路是成功之门的钥匙。就像河鱼想去大海生活,咸淡自有体会。有些年轻人还在“父母月”中,必须咬牙“断奶”才能独立。我奉劝那些还在摇摆不定者,努力的·踏下心来的生活5--6年后,再做认真比较结论才是更贴切的。在这里失去的是亲情·口味·习惯,得到的是自由·安定·健康。失去的经过努力和时间的推移可以有所改变,得到的是更难能可贵的。有人说在国外是“二等公民”,多党制不如一党制,国家有钱了·国力增强了就标明是社会进步。后两条的争论就像1加1得几的简单,非说煤球是白的别拦着,就让他当元宵下锅不必多说。“二等公民”的说法就是种族歧视的解释,如果说“没有”并不是事实。对其它的民族歧视其实也是存在的,被歧视的民族之间也同样,同民族内部也有。新老移民·英法语之间·肤色不同·信仰各异,对主流社会来说可能都是理由。关键的是在法律上各种歧视并不合法,国家政策宗旨是自由平等,政府官员·执法人员不敢明目张胆的挑衅这个底线,也不敢因此使你在政治或经济上破产。反之,新移民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缩小习惯理念的不同。持“二等公民”这种观点的人在国内与家人·同事·朋友相处,感觉是亲和·平等甚至可能高人一等,但当你看病·托人办事·和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对簿公堂时,感觉是不是“二等公民”?被搞的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冤案耳熟能详。比真正的“一等公民”还高级的“头等公民”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甘当“二等公民”,可见一斑了。在“特供”“特权”之外百姓的“平等”“平权”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的感觉而已,也已经熟视无睹了。有人问,两地的区别何以见得呢?看看“二等公民”之下的“残疾人”就知道了。大陆称他们为“瘸子·瞎子·聋子·哑巴·傻子”而不被一视同仁,这里是处处优先·仰头挺胸·大模大样的。所以,追求平等·解放思想·放下身段·去掉虚荣·实事求是自然就会得出适合自己的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