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歧视----一不留神吃到了猪食
文章来源: tea_fan2024-01-13 13:22:11

以前都说北京上海有地域歧视,瞧不起外地人。其实这是个伪命题,瞧得上或瞧不上谁与外地和本地没有那么大关系。别的地方,咱没见识过,不敢随便说,就以前的北京而言,市区与郊区的,二环的与三环的都可能会产生地域矛盾。当然这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了,没必要多废口舌了。

地域歧视其实非常普遍,咸豆浆甜豆浆,咸粽子甜粽子,咸豆花甜豆花,都能吵得鸡飞狗跳。其实不就是个地域饮食习惯的差别,不明白怎么就非得要求别人喜欢你喜欢的东西,你妈给你做的饭,照样有你可以挑三捡四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都说饺子要薄皮大馅儿,我就喜欢薄皮大馅儿的,我闺蜜两口子都东北人,偏偏吃饺子就喜欢吃馅儿小的,没啥了不起的。不喜欢吃的就别吃,不喜欢听的就别听,有那些争吵的工夫,不如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做,何必浪费生命。当然,如果是探讨则另当别论。

回到标题的内容,上大学的时候,都是住校生,而且有钱的没钱的,都不可能天天跑到校外吃大餐去。大部分学生的三餐主要是在学校食堂解决的。我刚上大学那会儿,学校食堂伙食还没那么丰富,特别是早餐,基本就是白粥,豆包儿,肉包子,甜花卷,肉卷这几样,时不时也会有油饼,糖油饼,发糕什么的,但我不喜欢吃,我喜欢豆沙炸糕,不过好像没见过。虽然有点儿单调,但味道还是不错的,而且料很足。有这么一天早上,不知道是不是食堂没米了,居然卖的是玉米碴子粥,我虽然挺挑食的,但玉米碴子粥我喜欢,所以挺开心地打了一份儿。正往外走的时候,就听到正在排队的一个男生大喊,‘’怎么给我们吃这种东西啊,这在我们那里都是喂猪的‘’。这个男生我知道,是外系的一个云南来的。我去,几个意思啊,结果还没容我醒过懵儿,我们班的俩男生就操着一口京腔把那个云南生怼了一通。

这件事我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有点耿耿于怀了,每当听到南方人不屑地贬低北方食品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来。到美国好多年以后,我曾向我的一位华人同士求证过这个说法,她也是北京的,但去过云南建设兵团。她说云南那地方挺艰苦的,特别是在兵团那会儿,没啥东西吃,玉米没印象,但地瓜经常吃。

楼下那位说北京这难吃那难吃的,我就告诉你,在美国我吃了这么多年广式月饼,从来就没喜欢过,油腻腻的。我最喜欢的月饼是我小时候常吃的丰收月饼,也叫自来红月饼。那一口咬下去,冰糖的酥脆,核桃仁儿的香,果脯的酸甜,与烤得香酥的面皮混合在一起,油而不肥,酥而不腻,口感丰富,香甜美味,百吃不厌。样子虽然土气,但就那么实在!

有一个词怎么说的?坐井观天?

自来红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