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 - 关于汉字 鲁迅曾这样说……
文章来源: 甫田2019-02-22 17:29:44

   很多年前,一位学汉学的本地朋友对我说,在学校里听说过将来有一天汉字或许会拼音化的,到那时中文就会好学多了。我的回答是,这应该是幻想,我想恐怕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可能。

当时说这话凭的仅是‘直觉’。而这个‘直觉’的由来当然是有原因的。

我们一踏入小学便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只需一两个月就会全部学完,在短期内就能熟练准确运用了。但学会了拼音不过是学会了使用中文字的有效手段,远不等于学会了文字语言。(且,从没有听说过世界上有任何即便是字母拼音文字语言的学习能在一两个月内就完成的)。换言之,小学童很快就能掌握的拼音字母作为书写文字,其所能表达的肯定会是相当有限。 

之所以想起这件事,是因为一次偶然在媒体的历史节目中从本地的汉学家的谈论知道,中国在上世纪曾有过认真的文字母化的企图甚至尝试。谈话所提到的当年中国主张汉字字母化的积极倡导人物及其言论令我十分震惊。比如:毛泽东。毛在与斯诺谈话时说过‘汉字拼音化是中国进步所必需的’。鲁迅。鲁迅甚至曾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还有其他著名人物,如陈独秀、蔡元培、……等等都持这样的主张。

暂时抛开政治立场不谈,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些按说属大脑高强的人会对中文的意义这样缺乏了解。于是,带着的极大好奇就此题目到各个网站搜索了一番。收获巨大 ;)。不仅平添了历史知识还由此启发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简述一下那段历史就是:鸦片战争后就有人认为国家的贫弱是由于国民中文盲的比率过高,而所以如此又是因为汉字过于难学。汉字字母化的声音如是在19世纪后期就开始有了苗头,到20世纪初几近形成一股潮流。主张汉字字母化的不仅是当时的左翼文人和共产党中的‘大人物’,还有像蔡元培,林语堂,赵元任,孙科……,等一大串文人或名人。事实上它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并且为当时的国家政府组织人力认真的尝试过,但是没有成功。以下摘录若干我认为有意义并有意思的字母化实验的例子。

事例1,1928年以代替汉字为目标的罗马注音符号由民国教育部发布,简称国罗。于是它的发明人之一赵元任就开始用新文字写日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自己读日记时竟弄不明白自己当时要说什么。-此例实际上已经证明了汉字字母化的不可行。(现在才有点明白当年汉学院的学生为什么既要学国罗又要学国语注音,是为万一汉字拼音化做准备吧?)

 

例子2,在当年红军到达陕北后曾将瞿秋白吴玉章萧三和一位苏联汉学家发明的新拉丁文字” 付诸过实践。辖区所有文件报纸宣传都是半栏新拉丁文字对照半栏方块字。据说还曾创造出来500天内大量扫盲的成果。希望向全国推广。但是那些被扫了盲的人后来还得回头去一个个认字,-否则仍与文盲无异。此实验在1943年停止。

 

49年以后,毛泽东认为汉字字母化仍要继续下去,他支持字母化的干将吴玉章。(并为此曾向斯大林因可否采用拉丁字母问询意见)。在字母化未实现之前毛主张要简化汉字以应过渡时期之需。(所以当时的字改是字母化与简化字双轨同行)。后来开发出的汉语拼音实际上是汉字字母化路上的一步。

 

字母化的研究在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某日由周恩来宣布汉语拼音只作为汉字注音符号‘ 的文件而告终。各路字母化委员会中的吃饭人员也就此解散。

 

而简化汉字脚步却未停下。简化汉字亦遭当时不少文人的质疑反对,这些人后来以“怀疑党的政策即反党”的罪名被打成右派。

 

不过后来简化字后来也停止了(不再有新的简化字了)。汉字拼音化就这样由于汉字本身的特性终于被承认而以失败告终成为历史。

 

 

汉字以拼音字母代替,-活在今天的我们能直接洞见其技术上的不可能,更有这种主张背后的文化视界的狭小。-原来即便是文杰大家,也是受环境和历史局限的。我们的‘洞见’是由于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拼音的表达程度的界限,也由于在语言和文化深层方面有了更广泛接触世界的条件,作为‘事后人’我们多了一些视角。

 

今天我们知道中国当年文盲率高的缘故并非是因为汉字难学,而是因为别的。并且掌握基本应用程度的汉字并不比其它语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从今天中国人文盲率之低就可得知。而一旦汉字被灭掉,识字的人只认识拼音字母,姑且假设这是可能的,无疑会造成文字语言表达的大倒退:为避免语焉不详我们只能将用词量保持在小学一年级水平。当然更关键的是它将造成的文化断裂。

 

只需想象一下我们今天日常所用的成千上万从两千多千年文史哲典籍及古诗词中承传下的成语,一旦化作拼音也会变得费解而逐渐消失,我们的语言能力最终将会连机器人都不如。

 

汉字不仅仅是语言记述的符号,也是艺术,很多汉字的构成还包含着哲学。学习汉字的过程也是开拓人脑此二者能力的过程。所以学习汉字并非简单的学习认字。

 

 

前几天在文学城的新闻栏看到一篇谈论中文或取代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对这个标题的现实性我并不关心-,浏览到一段有人说汉字太难妨碍它被推向世界。比如中国的小学生要同时学两套语言,拼音字母和汉字。还说如果汉字拼音化外国人学起来容易了才会有这样的可能。(大意如此)。

 

以上无疑是不了解中文者从自己母语的立场对学习中文的误解。殊不知,中国小孩学习字母拼音与非华文母语的学生学习汉字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学习,并未在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同理,假设汉字都变成了拼音字母,也许外国学生学起来要容易,但是这种容易就学到的仍然只是口语并非真的文字语言,从它你无法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文化。

 

我认为,人在掌握好母语的情况下至少懂一门外语,尤其是与母语差别很大的外语,对脑运动、对视野,以至于对丰富整个人生趣味都有大助益。这与只会,哪怕是到处都能交流的世界性语言母语,对生活的感觉终究是不一样的。

 

(配图拍于不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