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闲杂谈:吃药治病又致病
文章来源: 客旅者之路2018-07-23 16:39:48

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生病了。

回国看望年过古稀的父母,路途旅行的掐头去尾,亲朋好友的来往应酬,真正留给父母的天数总是屈指可数。深知能沉下心做到一心无二用显得时不我待,以免遗憾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远离父母难以膝前尽孝,只能做到“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无论年龄多大,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跟他们一起乘公交车走街串巷,似乎又回到了孩童时代;坐上父亲的以车代步电动车穿梭在喧闹的马路上既担惊受怕也新鲜兴奋;注视着老母亲用颤抖的手洗菜做饭,既感恩又心痛;早上想偷个懒,但听到厨房轻轻的声响,知道习惯早起的父母不愿惊醒我,睡意顿无一咕噜爬起开始新的一天;陪着父亲看晚间的新闻联播,强打精神听领导人讲话,只为享受父子时光......

假期总是有限,唯恐回去了但生病浪费了难得的时光。面对时差,旅途疲劳,饮食变化,空气质量,人情世故等等,每次回去总担心身体的承受能力,万一躺倒,耽搁了时日,又给父母平添乱子。多年来,虽有口干舌燥,喉咙发炎等不适,终无大碍,服用父母家中的常备药足以扭转乾坤转危为安。

但这次例外了。一日早晨醒来,头痛脑胀,四肢无力,腰背酸痛,勉强起身向父母打招呼,意识到这次患重感冒来势凶猛,无法强撑,赶紧吃了几片感冒清之类的常备药,期望卧床休息尽快恢复。

过了一日,未见好转。姐姐来访,见状很快出去从父母的“家庭医生”处拿回几包药。这位赵医生就在附近的街道上行医,常听父母说起他,但从未见过面。赵医生大约二十年前从一间小小的门诊开业,看病卖药,主要服务附近街坊邻居,头痛发热,过敏泻肚等。他热情及时,随叫随到,小病小疾也都能应付,邻居们也省去了大医院排队挂号的劳苦,天长日久,赵医生也对老顾客的身体心中有数,药效更好,名声也就传出去了,生意兴隆,门面越扩越大,他还拿到了学位,又雇用几名医生。父母多年一直到赵医生的诊所看病,称得上他们的“家庭医生”,平时谈话中也会提到赵医生,多是褒奖之词。

吃下一包药,两三个小时够感觉轻松些许,很快也有了食欲,第二包吃后,症状基本控制,药到病除,皆大欢喜,我心中也为这样的医疗特色模式点赞加分。

但接下来的发展却不如人意,头上的症状消失了,肚子却开始翻江倒海失去控制,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转向酵母片,藿香生气丸等健胃药,又打了第二场战争。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一个月才完全平息而恢复元气。

事已过去,要承认,身体是个平衡,失去平衡要矫正,但不能矫枉过正。大剂量宽覆盖的疗效显著,但后遗症也频繁。所以,凡事要有度,要掌握尺度,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治疗人的身体如此,世上诸多事岂不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