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的西方文学的影子
文章来源: swimmingboys2023-12-05 16:34:24

大家在读金先生的作品时,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包括布局谋篇,情节设置,语言风格。 举个简单例子:

从风格上来说,金庸借鉴最多的应该是大仲马,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被认为是通俗小说的典范,作为一部糅合了浪漫传奇的叙事艺术杰作,金庸先生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比如他的一部经典之作《连城诀》在叙事上基本就是另一部《基督山伯爵》。主角都是乐观向上的好少年(庄稼汉狄云和水手唐太斯),并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妻(戚芳和梅尔塞苔丝),后来被人诬陷,心爱的人被抢走,嫁作他人妇,主角入牢,在牢里结识了世外高人(丁典和法利亚神甫),蒙其传授宝物(《神照经》和藏宝图),高人死去,主角逆袭,打脸复仇,最后和另一个女子归隐(水笙和海黛,看看名字都那么对仗)。

还有各种现代心理医学上的各种疾病: PUA, 恋物癖, 偏执狂,受虐狂...

雪山飞狐中多角度倒装叙事,似乎借鉴了罗生门。 南兰的形象有安娜 卡列尼娜的影子。

《倚天屠龙记》中谢逊在奇幻的冰川火山荒岛的历险,是《鲁宾逊漂流记》的翻版,也可以认为是《无比敌》中大海中漂流挣扎情节的折射。

乔峰的悲剧有点儿古希腊作品的影子。

中国古典复仇故事对于现代人格外难理解,因为总有“莫名其妙”的人或事出现。比如铸剑里,干将莫邪的儿子要杀王是应该的,可是为什么一个路人要帮他,还把自己的命搭上?聂政专诸的故事都很悲壮,但他们为什么要去刺杀?好象只是为了他们服务的那个贵族一些微不足道的理由。还有荆轲刺秦,还没出门去秦国,就有一串人自杀或被杀……这些比“基督山恩仇记”那种冤有头债有主的复仇故事难理解得多。也是这些故事的迷人之处。

武侠小说里的一些标准/ 基础设定: 毒药和解药,丐帮,人皮面具,师徒恋,气死牛顿的各种武功,etc, 这些都是我不甚了解和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