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读言情小说
文章来源: 荔枝1002016-07-25 09:26:42

(这里的“言情小说”Romance Novels 不同于一般的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而是一个特殊的类别。另外,我不熟悉中文言情小说,所以我的想法只限于欧美出版市场上的虚构作品。)

*****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以爱情为主题的经典小说,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勃朗蒂的《简爱》、帕穆克的《纯真博物馆》,等等。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它们揭示或探索了人类最普遍也是最复杂的情感:爱情,并触及普遍的人性。这些小说不仅仅是在讲故事,不仅仅是在让读者哭哭笑笑,而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回味、难忘的人物刻画、美妙独特的文字风格,以及思考想象的空间。

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娜娜》(1880) :

英国小说家哈代的《苔丝》(1891):

当代也有不少各种风格的爱情小说,无论是现实主义的还是魔幻主义的,甚至是浪漫主义的,著名的还是无名的,还是和“言情”类别有很大的不同。

土耳其帕默特(诺奖得主)的《纯真博物馆》(2008):

流行言情小说充斥着欧美的出版市场,它们的作者专写这类小说,而且很高产,像机器那样一部又一部地制造。它们甚至和一般日用商品一样,还有品牌和产品系列。

通常,你从封面设计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相拥的一对年轻男女,男的通常长着雄狮般的长发,衬衣纽扣解开,露出宽阔的胸肌;女的年轻美丽,长发飘飘,身着轻逸的透明衣裙或性感的比基尼。当然还有目光的注视、手的位置、身体的弯曲度,都有固定的规则。

流行言情小说:

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也是程式化的。说“程式”一点不夸张,真的就是formula, 和数学公式差不多。出版社提供指南,要求作者如此刻画人物,如此设计情节,如此描写初夜,就连女主人公的名字也大同小异:

在书店里、图书馆里和购书网站上,言情小说也常常和别的虚构作品分开陈列:

言情小说的市场很大,占美国出版物的近一半。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言情小说的典型读者是这样的:

- 大多是女性(84%),而且大部分是在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对言情小说“上瘾”。

- 年龄在30-54之间。

- 平均收入在$55,000.

- 在美国,言情小说读者最多的地区是南部,再次是中西部。

为什么那么多女性喜欢读言情小说呢?根据读者调查,有以下这么几条原因:

(1) 读言情小说用不着动脑筋。不像文学性小说,需要读者在想象和思想上的参与。读这样的书比较轻松。

(2) 言情小说为读者提供一种对理想男性的幻觉。生活中的男性总在某些地方差强人意。言情小说里的男主人公,总是能理解女人、欣赏女人,有时间陪她们说话,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救美人”,或短暂地、恰到好处地让女人误会或伤心,转而又给她们喜悦和激情。

言情小说是虚构中的虚构。很多女性读者向往的不一定是男主人公的英俊性感,甚至勇敢强大,而是他们的(不合实际的)善解人意。

(3) 不少女性读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单调,需要言情小说带来的“心动”, 让她们暂时从枯燥乏味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4) 现代言情小说经常有性的描写,但不会过分。很多女性不喜欢太赤裸裸的色情内容,却在言情小说中能够品尝到足够滋润的情色描写。

(5) 言情小说的读者,通常沉湎于抽象的爱情概念,就像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女孩爱的不是对方这个人,而是爱情所带来的美妙感觉。 所以她们会一本接一本地不断地读,上了瘾一样,也不会厌倦大同小异的故事和人物。

这些阅读动机都是可以理解的,本身无可非议,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精神逃避和幻想。问题是,言情小说的作者完全是为了满足读者的这些口味而写的,这就远离了艺术创作的根本,也是言情小说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原因。

我在大二的时候读了第一部英文言情小说,觉得还很喜欢。我发现第二部(不同的作者)和第一部有很多相像之处。到了第三、第四本,情节的大体规则和人物性格的雷同就很明显了。

那时我也读文学性质的作品,无需多说,一比较就明白了,为什么流行言情小说不能称作艺术,只是工艺品而已,而且大多还不是高质量的工艺品。

当然,和所有领域一样,言情小说里也有相对写得好的,琼瑶就是。它们能满足一个很大的读者群的需求,所以经久不衰,永远有一个繁荣的市场。它们自有其存在的理由。

大学毕业后,我再也没读过中外的言情小说。但我还是读爱情题材的小说。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福斯特(英,1908)

对我来讲,小说是否“好看”的第一标准,即该作品不是根据某一套固定程式大批量制造出来的。

下面一些以爱情为主题的西方经典文学作品, 相信这里有不少网友在年轻时都读过,在喜爱文学的人当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简·爱》勃朗特(英,1847)

《安娜· 卡列宁娜》托尔斯泰(俄,1875):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吉拉德 (美,1925):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法,1865):

《飘》米切尔(美,1936,这部小说应该属于流行作品之列,但只要看它的结尾就知道,它绝不同于现代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