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中的情感越障
文章来源: 荔枝1002016-05-23 09:05:08

我读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曾到一个公园参加过一次越障训练活动。那是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障碍,需要用到登攀、匍匐、跳跃、奔跑、跨越、平衡等各种技能。在这些技能之上,可能是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害怕和屈服的心理。如果其中一项过不去,就不能继续下去,因为每个障碍之间都有矮墙或树木隔开。老师说,不讲速度,不讲方式,只要完成整个系列,就是胜利。

回顾孩子的成长,实际上就是一个越障训练的过程。

小孩子自从出了娘肚子开始,就在朝成年人的方向前进。他学会的每一个生活、社交、劳动、情感和获取知识的技能,都是为成年作准备的。他的学习过程,就是在一个一个地克服障碍。

“分离焦虑”,是儿童心理和情感障碍中很重要的一项:婴儿一开始只会在母亲的怀抱里入睡;然后是第一次离开母亲睡自己的小床,要哭,但慢慢也就知道小床是安全的;再后来一个人睡自己的卧室;要上托儿所或幼儿园了,大半天见不着父母,起先有“分离焦虑”,但过几天也克服了;再大一些,要去夏令营了,离家一星期,好想家!

到外地上大学了,一年才回家两次 ……

父母也跟着孩子越障。我女儿刚上蒙校的幼儿班时不到两岁,只上半天,三小时。最先的三天,她进学校时都高高兴兴的,到了我要离开的时候就开始哭,要哭上半小时。蒙校教室有单向的观察窗,她看不见窗外的我,而我看得见她;她在里面哭,我在外面哭。我的障碍,第二天就克服了;她克服这个障碍用了三天。据老师说,这还算比较快的,有的孩子过了一个月还哭呢。

老大13岁时(八年级末),我们送她去英国度两个半星期的暑假,其中一个星期是夏令营,其余时间住在亲戚家里。我和先生要上班,都去不了。但因为类似的焦虑障碍以前已经有过经验,这次的分离焦虑也就相对容易克服。

一开始的三、四天,她每天都写email 给我们,写得很长,用Skype 和我们对话。她承认想家、想家里的饭菜、想她的卧室和床。

夏令营结束后女儿回到亲戚的家,退休的亲戚每天带她出去观光游玩。一连三天她都没有消息(当然我们和亲戚每天保持联系),原来她在那里过得很开心,交了新朋友,乐不思蜀,还不太情愿回家。

这个分离障碍,对我来说更难克服,因为女儿在长大,我们还是老样子,父母终归是父母。

回家后女儿告诉我说,以后我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大学毕业后我想去坦桑尼亚。

为什么是坦桑尼亚,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是越远越好吧。

现在回顾刚上幼儿园、第一次去夏令营的那种紧张和焦虑,那都是小意思、小儿科了,就像越障训练的第一道关,跳过一个两尺宽、下面没有水的小沟,谁都会。

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失恋、婚姻失败、事业挫折、父母或配偶的离去 ……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地做好心理准备,这些情感障碍还是会像一座座大山那样向我们压来。但是我们还得一个一个地去克服它们,绝望过后、悲伤过后,还是得继续生活下去。

想必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越障场,在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的情感越障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生命的体验,学懂了人生的价值。

*****

越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