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代古城墙还剩多少
文章来源: 荔枝1002016-02-12 09:48:27

读中小学时,对自己生长之地的历史不甚了了。每次去城隍庙、豫园,总要经过人民路,地图上也能看见人民路-中华路是环形马路,却从来没想到去问一个为什么。大学里,一位浙江同学问,你们那条人民路以前是不是护城河啊?这才意识到应该去读读上海历史,包括租界以外的历史。

*****

北宋时期,上海已形成“务”(那时只是个小渔村),南宋时期形成市镇。元代(1291年)由升级为,县城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南市老城厢。之后的260多年中,一直没有建造城墙。

1553年(明嘉靖32年),为了抵御东亚海盗来犯,上海县在三个月的时间内突击赶造了城墙。

城墙呈椭圆形,一圈9里,高2丈4尺,先后辟有9个城门,其中3座水门、6座陆门。同时开掘环城河,与黄浦江及周围大小河浜相通。环城河有6丈宽,1.7丈深。建成后的十年中,上海城墙几经加修改造,固定了上海老城的基本格局。

这是上海县城图,字太模糊,只能看个大概。右上方是黄浦江:

这是开埠前绘制的《丹凤楼胜景图》(18世纪),当时上海港内舟楫鳞次栉比的景象:

因为县城内外的河道和黄浦江相通,受江海潮汐影响很大。上海居民们和其它江南水乡一样,往往 “以舟代步,枕河而居”。

以前城门的名字都很好听,这是仪凤门,就是后来的老西门:

宝带门,后来的小东门,靠黄浦江码头最近的城门:

下图为方浜水门,在小东门南侧,水门外有 “学士桥” ,是旧时 “沪上八景” 之一 “石梁夜月”。(老上海有八景,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自英、法、美分别在上海建立租界后,人口和经济都爆炸式地发展,城墙就为商业和交通带来很大的不便。在官商的多次强烈要求下,政府在1912年1月同意拆除城墙:

历经361年的上海古城墙,于1914年冬拆完。城河也填了,两年中先后填了北段(今人民路、南段(今中华路),至此南北两段合成圆行环路。

当年拆城时还保留了大境阁关帝庙和北面的一小段城墙。但那段城墙在1983年被拆除 – 上世纪80-90年代上海大兴土木,拆除了多少历史遗迹和优秀建筑,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旧时大境阁关帝庙城墙景象:

大境阁关帝庙城墙,曾为 “沪上八景” 的 “江皋霁雪”。关帝殿位于北城墙的箭台上,明万历年间初建,当时仅称 “关帝庙”, 以后多次重修。1815年重建为三层建筑,成为当时上海县城最高建筑,有名人写 “大千胜境”,人们就把它称为 “大境关帝庙”。

大境关帝庙得以保存,是因为1912年这里是拆城指挥部:

这就是上海古城墙的遗址——大境阁关帝庙城墙。

 

2005年,在露香园路又发现了一段古城墙,修复后,现已设置了开放型的古城墙公园及广场:

(照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