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学钢琴好孤单!”
文章来源: 荔枝1002016-01-30 18:05:06

年前,收到外地好友的邮件,她用黑体字大声地宣布:女儿小俐不再学钢琴了!

看到邮件不由吃了一惊。回想起过去的六年,女友为了小俐的学琴花了多少心血,经历了多少懊恼和沮丧,坚持到钢琴六级,也在当地的音乐比赛上赢过几个名次,怎么就突然停止了钢琴课呢?

再读下去,女友告诉我,小俐的一句话使她顿悟,钢琴不适合女儿,停了也罢。

小俐六岁开始上钢琴课。她是个坐不住的小女孩,性格活泼,爱玩,爱交朋友,在学校里是个有名的“社交蝴蝶”。初学钢琴时,可能因为新鲜好玩,不需要太多的练习,基本上没有问题,但一到四级,曲子难度似乎突然提高,需要反复练习,每天练琴的时间要求也增加。特别是要练音阶、和弦了,小俐感到极其枯燥乏味。加上也到了执拗的年龄,于是开始抵制练琴。

女友自然是每天督促、劝导、哄诱,虽谈不上逼迫,但也够严格,定了不少规定,比如琴没练完就不准和同学玩;一天里必须将某一段曲子弹得完美不弹错,否则不能停,等等。母女之间有时也会因为练琴而闹不开心。

女友和我们大多数父母一样,相信学习音乐对儿童智力发展有好处,也能培养孩子勤奋刻苦的习惯。她认为只要坚持,女儿一定会跨过这个关,等她再大一点,她就会感激父母的不懈努力,也会把一切由练琴带来的不愉快丢在脑后。至于具体学什么乐器,既然身边的亲友孩子都在学钢琴,那么她的孩子也要学钢琴。

小俐读六年级的时候,学校音乐课开始教管乐。在老师指导下,她选择了小号,并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她父母注意到,她对小号的兴趣远远大于钢琴,每天回家自动练习,从不需要父母提醒。不久,她就能吹出很高(很难)的音符,她的技术也远远超过同班学小号的同学。

在一次家长会上,音乐老师告诉我女友,小俐的小号长进非常快,大大超过了六年级音乐课程的水平。而且,因为她的性格热情,乐于助人,在乐队里成了一个“小助教”,主动回答同学的疑难问题,帮助同学练习。老师说:你只要看一个孩子在排练和演奏时的态度,就知道她是不是真正喜欢一件乐器。

女友觉得应该和小俐作一次认真的交流了。她问女儿,同样是音乐,为什么她这么爱吹小号,却不喜欢练钢琴?

小俐回答:“妈妈,学钢琴好孤单!”

这句话令我女友突然领悟,学钢琴确实是一项很“孤单”的活动。不仅她练琴的时候永远是单独的,一个人坐在小客厅里弹,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也几乎全是独奏,即使到了很高的水平,也极少有机会和别人合作演奏。而如果是弦乐器或管乐器,在单独学习的同时,会有不少机会参加各种乐队,和同学或琴友一起排练、演出、比赛,甚至还有机会随乐队外出旅行、巡回演出。

这就让我想到,每个孩子的性格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喜静,可以接受、甚至享受孤单。或者,有的孩子对音乐有特别的感受和兴趣,她也愿意作出“牺牲”,可以“容忍”孤单的长时间的练琴。但小俐不是这样的性情,她在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更快乐,学起来也热情更高,当然也更自愿练琴,其结果就很容易想象。

孩子小的时候,性格还没有定型,父母可以试着让他们在课外参加不同的活动,到稍大一些后,应该根据他们的性情和能力加以调整。在音乐方面,有各种不同的乐器可以选择,管乐器、弦乐器(不仅仅是小提琴)、吉他、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声乐,都可以练到很高的程度,都可以培养专心、勤奋的习惯。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它们都能为孩子带来满足感和愉快的身心。

当然还有钢琴,但为什么一定得是钢琴呢?

联想到,学体育也一样,有的孩子适合学习单独的项目,如游泳、滑雪、体操;另一些孩子可能更适合参加团队体育,如各种球类。再想得更远一些:大学专业、职业、择偶,不也应该认真考虑各人的性情吗?

过了元旦,小俐的父母为她找了一个私人管乐老师,而且她也同意参加考级。在学校乐队,她已经常担任独奏。音乐老师告诉她,到了高中,除了管弦乐队以外, 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学生自行组织、有老师指导的特色小乐队,比如铜管乐队、爵士乐队等。

停止了钢琴课后,小俐和她妈妈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