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念我的父亲
文章来源: 闲着882015-02-24 13:33:36

父亲于2月21日零晨由于术后感染不幸去世,享年84岁。彼时哥哥姐姐全家及所有叔伯兄弟及后辈环绕。我却因为领事馆春节放假不及签证,只得视频告别父亲,宽慰母亲。尽管已有心理准备,当那一刻来临,仍然痛彻心肺。恍惚几日,决定赋文一篇,祭念我的父亲。

我这一生最为亏欠的人就是父亲,那位儿时于我启蒙,启我智慧,并从此将希望和骄傲都倾注在我身上的人。他为我小时候每一点进步而欣喜若狂,向别人骄傲地炫耀,每每弄得我十分不自在,然而,就是这点不自在如今也成了奢求。学姐那句不要让生活留有遗憾终究一语成谶,憾!憾!憾!

父亲一生平凡朴实, 但在小时候我的眼里他却是万能的。父亲会裁剪衣服,小时候我家有台缝纫机,那时我们全家的衣服都是父亲买来布料自己缝制的。记得有一次一大家子人夏天围坐着边乖凉闲话边看父亲缝纫,大家都说父亲正在坐的那件衣服是给我的,我便喜滋滋地在一旁等着,父亲还不时在我身上比划,我看着我穿在身上的半成品有点疑惑,是不是太大了点? 大伙儿说做完了就合身了,最后才发现那是姐姐的,在大家的哄笑声中我嚎啕大哭。父亲不时会参照街上的流行样式给我们做衣服,但高中后意识到臭美的我开始自己买衣服,父亲的这一业余爱好渐渐就没了用武之地,缝纫机便完全成了我的书桌。

其实父亲真正帮别人做的是皮衣和寿衣,那都是手工缝的,我经常在旁边帮着穿针,母亲总说她专门生了个幺女儿来穿针的。前两天母亲告诉我父亲穿的寿衣是他自己十几年前就缝好的。

父亲还会织毛衣!我那时候居然因此认为所有的父亲都会织毛衣。我不敢确定我的第一件毛衣是父亲还是姐姐织的,但我肯定是父亲第一个教我织毛衣的。他用竹蔑片削成两头尖的签子(棒衣针),指导我笨拙地完成我人生第一件织物:一块惨不忍睹的手帕。

父亲上过旧学,会写一手好的毛笔字。小时候过年的春联都是父亲自己书写的,他也会帮别人写,只要有人夸他字写得好,他就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渐渐这些都可以很便宜且方便的买到,他又一项令他得意的技能不再有用武之地。

我们那时间住的老宅是个完整的四合院,各家各户的门都是相通的,夏天大家有在院子里搭上凉床睡觉的习惯,记得有一年,父亲在院子里每晚趁乘凉的时候给大家读《西厢记》,那时候人太小不记得内容,只记得星空下的那片宁静详和。

父亲也有暴跳如雷的时候,那多半是因为我成绩不近如人意或者不听话,父亲从小就让我明白我的人生除了读好书其实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的。他不允许我看"闲书",我却常常要躲起来看,有一次我和几位堂兄堂姊在一起做作业,有同学正好来还我一本小人书,我顺手拿起,却猛地被人一把夺过,回头一看,父亲大人铁青着脸,一把将小人书扔到外面的天井里...直到很后来父亲见读闲书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才渐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后来为了让我受到更好的教育,父亲在我9岁时便送我住校,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常年离家的日子。那个学校除了教职员工的子女,我是唯一一个住校的学生。每个星期一的早上,父亲都会亲自送我上学,期末结束也一定会来学校帮我拎行李。我会不时问走在前面的父亲,行李重不重,他总说重,弄得我很不好意思,直到后来他才笑着说他说的是"中":他盼着我一路高中。
 
我也的确如他所愿"一路高中"去到上海念大学,这是父亲第一次决定不亲自送我上学,他在一个暴晒的夏日,走十几里路去拜托我闺蜜的姐姐带我到上海,因为她那时在同济念书。多年后和她在海外重逢,她仍然记得那让她眼眶潮湿的一幕.....那个高温的正午出现在她家门口的父亲。她说这不只是你的父亲, 他代表了我们这类人的父亲。

父亲幼时上过旧学, 年轻时进过洋学堂, 学过中医, 当过教师...然而命运多舛, 前半生颠沛流离。 父亲一生好强,自视甚高,却又怀才不遇。后半生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可恨我大学不久离家去国,未能承欢膝下,幸得哥哥姐姐孝顺,就近照料,父母得以安享晚年。余感之,念之!
 
望我佛接引父亲魂归极乐, 上品上生, 功德圆满。不孝女叩首泣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