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亚太再平衡”与中国“新常态”加“一路一带”
文章来源: CNNed2015-02-26 18:22:31

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前提是:亚太偏离了美国理想中的平衡点。美国认为这一偏离是由于中国的崛起。其“再平衡”的要点有二:第一,形式上,美国将增加在亚太的活动,第二,目标上,以平衡中国日益增加的影响力。

首先,由于全球的热点的不可控,欧洲的金融危机,中东的冲突,乌克兰的分裂,每一个都与美国戚戚相关。加上美国国内经济下滑,美国以从二战后几十年的全球到达,收缩到用代理人来制造麻烦。增加在亚太的活动只是停留在嘴上,连APEC这样以亚太为主的会都会缺席,说明了美国的力不从心。其次,中国的崛起,光从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总量来比较可略知一二。美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为1961年到1969年的8年中,年平均增长为5.1%。而中国在1978年到2012年的35年中的年平均增长为8.8%。而今天中国的人均值(PPP)只相当于美国1938年的水平。即使中国的GDP增长维持在5-7%之间(外行人的假设),中国的影响力随经济而上升,似乎还看不到头。当Obama总统说中国搭了美国的便车,可以说是完全不顾事实。我为美国有这样的总统感到可惜--因为美国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到。反观毛泽东早在建国初就认识到,中国存在的危机--中国地球球籍的问题。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是一个不成功的战略。至少需要大范围的修改。

反观中国的“新常态”思维,其前提是:世界是动态的,每一个平衡点被破坏后,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本人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可以看到这一思维的唯物辩证法的运用非常的到家。可以说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思维是用这一方法,”迫使“美国接受中国崛起中的每一个新的平衡点,或者是“新常态”。本人认为,这一新常态的最愿意接受的国家,不是美国,而是亚太和非洲的小国家,或是欧洲欠发达的国家。但中国在努力的方向上有偏差--一厢情愿的希望美国接受这一思维。“新常态”的思维,和“三个世界”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如“三个世界”理论直观。当然,时代不同,在制造冲突的同时,化解冲突的方法也不同。“新常态”中有“不冲突””不对抗“是中国现阶段在国际事务中的主旨,这符合中国的需要。”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是要冲突,要引人注意。“新常态”是要不“锋芒毕露”,是另一种“韬光养晦”。

至于“一路一带”,本人发现这一概念,一定程度上又将中国推向一个“锋芒毕露”。其原因是太以中国为中心。他国会以中国要输出经济(类似以前输出革命)来理解这一“新常态”。本人建议换成类似“黄金路带”(Golden Belts)这样中性,无偏向性的概念。这只是一家之浅见,用于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