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言论自由的无间道
文章来源: 特有理2015-01-13 11:46:57
海外华人言论自由的无间道

特有理
2015-1-13

能够畅所欲言是人生之大幸。然而身为华人,这辈子似乎都要生活在言论自由的无间道中了。别看海外的华人出了国,来到了所谓的自由世界,但由于语言问题,特别是共同语言的问题,第一代海外华人几乎不会在西方的主流媒体上发表什么言论。然而面对那些电视、报刊、网络的华人媒体,由于经济上的原因,除了明确反共的,都或多或少接受了中国政府的宣传经费,并部分充当了舆论喉舌的角色。平面媒体由于其言论管理的模式特征,播什么、登什么那是人家的自由权力,哪怕连篇累牍地宣传中国政府提供的内容也无可非议。就像新闻联播,播不播是媒体的自由,看不看则是受众的自由。但可悲的是许多以公共信息平台为形象的网络媒体,以维护金主的利益作为金钱交换,有意限制不利于金主的言论,刻意打压具有政治倾向的言论空间,在精心营造的歌舞升平的环境中两面通吃,蘸着吐沫数着广告点击率带来的钞票。更悲催的,是网络站点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论坛管理人员既当裁判、又赤膊上阵当运动员过瘾,尽享拉帮结派、打击异己、掌控言论空间的乐趣。
 
来到文学城之前曾一直在某维网码贴,该网站被“爱党、爱国”人士称为右派网站,算是对抨击中国落后现象最宽容的一个海外网站。由于网站的政治开明,招致中国政府的屏蔽,且有具明显政治目的的人士长期驻守值班,对任何有点分量的“反共、反华”言论进行围剿、谩骂、植入病毒、甚至在女性网友的博客中贴上黄色图片、侵入网友账户肆意删帖和涂改捣乱。虽然至此,该网站并未彻底低头,即使时有导读一些中宣部的海外文宣材料,但始终对政治性文章予以包容和支持。不幸的是,该网站个别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媒体人的道德自律,把工作平台当作自己玩耍的游戏场所,及至拉帮结派,把个人的好恶强加在网友头上。对与其意见不合的网友实施文章冷藏,甚至变换马甲进行谩骂,严重损害了该网站的形象。从网上的浏览统计可以明显看出,该网站的点击率与网争有着明显的负相关。
 
去年底来到文学城开博,希望换一下环境。但是令人沮丧的是,文学城是一个明显钳制政治言论空间的商业性网络平台,政治性文章除了个别大腕的点缀,基本不予导读,特别是那些对中国落后现象不满的言论。然而那些广告客户的广告内容却是高挂首页,以文章式的标题吸引点击,有些甚至公开挂羊头卖狗肉,指东说西。要说人家这本来就是商业网站,变着法儿地挣钱一点不违背当今的生存法则,但还是给这些抬轿子的网民一些尊严为好吧?据说城里注册的博客账户五、六万,然而博客首页海外原创的新发博文的显示窗口仅仅12条之幅宽,时间窗口高峰时仅几十分钟,平时也就2个小时左右。作为博客的首页,你的诚意在哪里?点击《更多原创博客》的图键,满满一页也只是显示了20条博文的信息。而在某维网,博客首页的新发数量显示有16条,在《更多》的页面内,足足显示了60条之多。
 
最不能接受的,是文学城的“隔离审查”功能。当我注册了博客账户,发了多次博文,却在博主的搜索中查不到自己的任何信息。我曾多次向管理人员反映,得到的答复是软件的一个“bug”,但时间已经从2014到了2015,那只bug却还在坚强地活着。我实在不愿意动不动就以恶意揣测别人,但我实在忘不了,我多少也曾是中国第一批学编程的人之一,一个简单检索功能的“bug”除了字符串的失配,这样的话我自己登陆、发帖都会有问题,其它原因必定是在检索功能中加入了限制和过滤的模块。因此,每一个注册的网名也都会被标注上特定的归类识别信息,也就是说:网民在这个网站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注:以上描述只是我个人分析的一种可能性,并非确认的指责)不过,我曾好奇地对我熟悉的一些ID进行搜索,结果发现不少具有“反共”倾向网名都和我是一个遭遇,但极个别的大腕能查到。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所发博客一旦被网编冷处理,那么一篇博文基本就只有几个小时的曝光时间,过后其他人想看都很难找到。这就是海外华人可怜楚楚的言论环境!风花雪夜、歌舞升平是挺好,莫谈国事也更容易挣钱,可我这人却偏偏喜欢在思想上与别人较劲,路见不平还爱吼两嗓子,见到虚拟世界中被自私、冷漠所漠视的“小悦悦”还总忍不住要去救一救。这自以为是的态度是不是挺不招众人待见?我觉得真是、特是!
 
很多人会说:你在人家的网站上发帖,不能吃人家的饭,砸人家的锅。但是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我们网民是网站能挣钱的基础,没有成千上万的免费的写作劳动,网站到哪去挣点击、拉广告?网站应该感谢网民才对。
 
话不投机半句多!有话直说是我改不了的风格,也算对得起自己在网上的时间。
 
本文将分别发布到以上提到的两个网站,其中必有宣泄成份,但完全没有针对个人的意思。更多的是对自身言论自由环境的一声叹息!
 
如果本人有幸不被封掉,我还将与我相互认同的网友共同切磋,为自己的理念而呐喊,为我敬佩的网友们提供文字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