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温柔,书卷气浓的上海人怎能自抽耳光
文章来源: 秦臻2016-02-04 17:40:36

我一直喜欢上海,但是近来半年,我却对它充满了惋惜和不平,还有些没那么喜欢了。我也一直喜欢上海人,因为我的三个表姐都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她们朴实善良,精明能干,我最喜欢她们做的上海小吃,糯米藕,小笼包,肉粽子什么的,色香味俱佳。我小时候总去上海,喜欢那里的吃喝玩乐,对那里的印象很唯美。但是有一次我坐公交车,那时候还有卖票员,一位外地乘客下车的时候动作慢了点,乘务员很不耐烦的对她说“快快,快点!”语气里充满了敌意和厌恶,那位乘客回头不满的跟乘务员争执起来,乘务员用十分尖利的女声根本不容她说话,只极其厌烦的摆着手,说了一连串的“去,去,去!”看着这样的情景觉得心里不舒服,大了之后知道那是一种对外地人的歧视。

最近对上海的不喜欢来自于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

按理说,上海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属于某个个人。某个个别上海人没有能力代表整个上海人。比如说,我的三个上海表姐好,我不能说所有上海人都好,因为那位卖票员好像就不好,但是我又不能因为一个卖票员不好,就说上海人都不好。

人们对上海的印象最近又多了优雅,温柔,善良,书卷气,会发嗲。其实这些个人的特质不仅上海人里有,你能说北京人里,黑龙江人里,沈阳人里,西安人里,深圳人里,沟帮子赤水沟子人里就一个优雅善良的人都没有么?不能吧。那么,好的特质不会因地域涵盖所有,同理不好的特质也不会因地域涵盖所有。难道不是吗?上海人里有优雅善良的,也有卖票员那样粗野无礼的,别的地方的人也同理。那么最后的结论就是,任何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任何地方都有优雅的人和装优雅的人,任何地方都有善良的人和伪善的人。因为是上海,就人人都好?请拿出调查依据,让事实说话。

记得一位网友说,热爱自己家乡是自然的。但是,好好的上海为什么到今天成为人人一提就感觉敏感的地方?答案就是因为你在热爱自己家乡的时候总是想顺便说别人的家乡都不如上海,这是被厌恶的根源。

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感受难道不是一种教养吗?你“饱读诗书”竟然不懂得什么是“教养”,这跟你之前自我定义的“书卷气”可不相符。难道是你言过其辞?有人也没说上海整个都不好,只说遇到过几个不好的上海人,但是这也不行,那几个上海人立马没有了自诩的优雅,代之以破口大骂,脏话粗话甚至骂人猪狗不如。这在谁看来都是市井泼妇骂大街水准,可之前你们总自诩小资,温柔又优雅的啊,这样的阵势哪有一点优雅温柔的模样?让我这个吃大蒜的北方人不懂了,你们喝这么多年的咖啡了,嘴难道没有变得香一点?

拿什么淞沪战役说事,呵呵,是欺负我历史学的不好。但是我知道,中国的每一次战争里的战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可没说是“上海人民解放军”,至今这个叫法也没改。所以,任何参与过中国战争的人代表的都是中国人,而不是上海人,即使淞沪战争里有上海这个字,也无法说明参战者都是上海人,更无法说明战争是为了上海而不是为了中国。

上海出了很多名人,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陈继儒,清代画家陈枚,韩寒,姚明,刘翔,朱建华,宁财神,周立波还有上海邻居江泽民以及他的上海帮。你能说他们都是好人?你能说一个上海人好等于所有上海人都好?那么那个卖票员呢?江泽民的上海帮呢?别人说上海哪怕一丁点的不好,你都跳起来撒泼,那么你说别人的家乡都不如上海好,别人为什么就得受着呢?你不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自诩优雅温柔的某几位上海人,对别人的一丁点不同都容不下,你们说什么都行,别人说一点不同就是狭隘小心眼,小人常戚戚,实在是我等眼瞎,没看出来你们这种行为里的温柔优雅,君子坦荡荡,更别提什么嗲了,真牙碜。

今天写大连的博主“老生常谈12”,只列出了大连的风景,特色地域小吃,这样的介绍让不熟悉大连的人认识了大连,也让人们喜欢上了大连。最可爱的热爱家乡方式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只许你好,别人都不如你,你还不许别人反驳。当你满嘴脏话或者贬损别人的时候,请记得你自诩的优雅和温柔,当你指责别人小鸡肚肠的时候反观你自己有没有一点容纳异己的度量,当你不顾事实黑白,倔强如皮球越拍越高的时候,可否还记得你说过自己有着上海人的独门绝技-----发嗲。

自以为高大上的某些上海人(肯定不是全部),如果你们真的是上海人,就不应该让大家从你们身上看到撒泼和满嘴脏话的市井行为,因为你们懂得孟子懂得孔子也懂得中国近代史,因为你们的嘴都是喝咖啡的应该很香;如果你们听到一点别人的反驳意见都要极其不温柔的犯倔回顶,就别总说东北女人刚烈火爆,你们几个跟东北女人比,真是有过之无不及。

上海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严禁个人占有,或者臆想为自己的地盘,面对那几个撒泼骂大街的所谓上海人,人们产生了疑问:你真的是上海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