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羹冷炙不可弃
文章来源: 农家苦2015-05-02 09:50:09

大约在1995年夏天,我去安徽黄山祁门县出差,就是盛产祁门红茶的地方。公事办完后,应同事父母的盛情邀请,就随同事去他父母家吃饭。

在家宴酒席上,同事的父亲向我们满桌客人介绍了同事的奶奶,一位85岁高龄的老太太,说她的牙齿整整齐齐,一颗都没掉。我当时很是好奇,就走到老人家身边去查看。她当时就坐在大门口的小板凳上,看我们吃饭。我先讲了一些笑话,又做着鬼脸逗她笑,她一开口我就全看清了,果不其然。

同事的父亲还对我们说,老人家喜欢吃儿孙们的残羹冷炙,不管是谁吃剩的,也不管是荤的、素的,冷的、热的,只要还没馊,她就端过来吃掉,从不随意倒掉。她牙齿健康的原因,很可能是俭约积德,惜福有福。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我的两个孩子,从爷爷奶奶那里回到我身边的时候,我除了告诉他们要节约粮食以外,自己也学着那位耳聋齿不落的老奶奶的样子,吃起了孩子们的剩饭。

男孩子饭量大,吃得多,饿得快,剩饭倒是不多,只是初学用筷子的时候,因为方法不当经常会撒落饭粒,我就当着他的面,从饭桌或地上捡起来吃掉。长此以往,儿子也知道有样学样了。

女孩家娇贵,几乎每顿饭都要剩下一些饭菜在碗里。有时候堆尖一碗肉菜,她只捡了上面的肉类吃掉,其余的就剩下不吃了。尽管我多次嘱告她,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吃再添,可她还是没有数。我开始是在洗碗时帮她打扫剩饭,后来怕忘记变馊,就提前告诉她,吃不完的剩饭,就端给老爸吃。

现在她是teenager了,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上网听歌看movie。为了节省来回饭桌夹菜添饭的麻烦,她的饭碗堆得像印度的火车厢,因而更容易剩饭。她喜欢吃披萨,却又不吃边,每次enjoy完了大号的披萨饼后,就把吃剩的边边端到我身边,嬉笑着央求我把它吃掉。

女儿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从小到大,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加拿大,只要她烘披萨吃,饭后,我的耳边总会吹进一股热风:“爸爸,能帮我吃掉这些吗?”

今人读《水浒》,都责怪宋江招安投降,却忽略了梁山英雄嗜酒好肉的负担。宋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富庶,然而官民都崇尚奢华风气。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都曾对此提出过批评,可惜没有用。

有一种现代《水浒》观认为,八百里水洼地,即使堆满了鱼虾,也满足不了习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们的物质需求,不接受招安,哪儿去弄那么多酒肉衣食呢?以必死的酒肉耗器,换取流传千古的忠义之名,宋江不笨啊。

这个观点虽然有点浅薄,而且十分功利,抹杀了梁山众好汉反贪官不反皇帝,劫富济贫、义薄云天的伟大情怀,但在指出宋代因繁华导致奢靡,奢靡导致腐败,腐败导致内忧外患的历史教训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西方人声称,他们破了中国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其实,富不是罪,富而节俭,细水长流,富而能舍,兼济天下,延续六代、十代,也不足为奇;富而骄奢淫逸,不管是王朝、个人,还是现代国家,一定都不会超过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