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年节”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来源: 农家苦2015-02-11 11:26:44

年关近了,远在故国的吾国吾民们,又要置酒备菜,准备庆贺佳节了。漂泊在海外的游子游女们,记得的,有时间的,可能还会张罗张罗,虚张一下过年的声势;不记得的,没有时间的,或者没有心情的,也就随它自去,得过且过。

年节,对现代人来说,一部分人将其看得很重,另一部分人则将其看得很淡。生活变好的人,认为年节不过就是吃吃喝喝,人情礼道,因而将其视作平常;而地位升高的人,年纪渐长的人,认为年节是祖宗传下来的文化,不能简慢,应当隆重庆贺。

还有喜欢思考,善于总结,满怀温情雅趣的一些人,把过年过节当成是一种心情,认为过节就是过一种身心愉悦的情感。每逢节前节后,这些人总爱吟吟哦哦,咿咿呀呀,嘚锵嘚锵。

其实,淡漠年节和过份重视年节,都有off年节本意之嫌,前者不及,后者过,过犹不及。在年节问题上抒情写意,激扬文字,唱哑喉嗓的,较之年节本意,更是牛奔向东,马驰向南,风马牛不相及。

节,原义指竹子和其他树木上的节点,竹枝和树枝生出来的部位(knob)。所谓“节外生枝”,即反证枝条只能从节点部位生出,否则就有悖常理。竹子在生长过程中,每隔一段高度,就长出一个包裹疙瘩一样的节。节,把一根竹竿分成许多段,古人因此受到启发,把抽象的时间,也用“节”来分段。

民国以前月亮历通行的时候,中国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差不多每隔15天就有一个节气,每过6个节气,也就是3个月左右,就有一个大的节日,比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festival)。

农业时代,农作物播种有时,生长有时,耕耘有时,收获也有时,产量更有限,不像工业品,任何时候都可以生产出来,而且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所以,人们享受农产品的时间和数量,都要受到限制,不能随时、无限量消费。

也正因为如此,古代的管理者就设计出平时粗茶淡饭,省吃俭用,年节鸡鱼肉蛋,适量进补的消费节奏和营养补充规律。

凡遵循平常与非常,素日与节日规律的人,不仅家道殷实,衣食无忧,而且劳逸结合,驰张有度,营养平衡,身体健康。相反,学程咬金做皇帝,天天过年的人,把好日子浓缩起来过,虽然滋滋润润,甜甜蜜蜜,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却不能长久,十八年江山缩减为十八天而已。

竹子有节,懂得节制、节约和节省,所以,能细水长流,节节高;菠萝没有节,不知道什么叫节制,因为胖胖,所以矮矮。


人的身体,其实并不需要时常进补,偶尔营养一下足矣;精密的机器,也不需要每天添加润滑油,补充燃烧油,定期、按消耗量地供给就行了。

工业和商业联姻的时代,人们生活没有规律,消费没有节制,贪心且馋嘴的一般社会大众,希望餐餐膏粱,顿顿鱼肉;精明狡诈的厂家商家,恨不得日日促销,天天过节,可长此以往,人类的身材皆如菠萝,人类的好日子也定然短短促促,个人如此,社会亦然。

过年过节,重温的是一种生活规律,提醒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纪念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总结的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健身、养生方法。这大概就是中国传统年节的真正“禅意”吧。

预祝各位春节快乐!2015节节升,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