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为什么学不会中餐?
文章来源: 农家苦2014-11-29 06:07:25

凭着西方人的精明和动手能力,中餐在他们家门口传播了这么多年,他们照理早就该学会了,不必再隔三差五、吆五喝六地光顾中餐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为什么呢? 

当然,本文所说的西方,不是指欧美所有的国家,至少法国和意大利除外;也不是指所有的西方人,有些能干的西人,包括一些华人女婿、华人媳妇,他们做的中餐比普通华人做的一点也不差,甚至更好吃。 

大多数西方人之所以学不会中餐,归纳起来不外乎这样六个原因: 

第一,    不愿意学。即所谓“非莫能也,乃莫为也”。首先,中餐好吃,但花时间,耗精力。生活节奏快、且信奉“Time is money”的西方人不愿为之。其次,中餐重口味,未必有营养。工作辛苦,注重营养补充的西方人可能会觉得中餐不给力。再其次,中餐无论品种还是配料,看起来不简单,搭配起来更复杂,难免让崇尚简单的西方人望而却步。北京话“晕菜”就从西人见中餐的反应而来。还有,中餐的丰盛与餍足几近奢靡,正统的西方人怕有膏梁之虞,罪恶之嫌。最后,西方人普遍认为,中餐是中国人的饮食,中国人身材虽然精致有余,但强壮不足;尽管西方男人普遍对“Chinese Belly”羡慕不已,但要让他们都变成中国人的身材,他们又觉得“不王霸”,加上2004年以后大众传媒冒出来一个“You are what you eat”口号,虽说只是为减肥而提出的,但毕竟让人在enjoy food时产生联想,吓人不说,有时还恶心,甚至让人怀疑吃中餐会变成中国人。

第二,    不需要学。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移民的增多,在西方发达国家开餐馆的华人越来越多。大都市人满为患,竞争激烈,于是就开到小镇、矿场和农庄去。原本财大气粗、能干大事的投资移民,在国内都是人中龙凤,没想到登陆后立刻落毛掉角,成蛇成鸡,居然也操起了华人移民延续一百多年的旧业。既然到处都是中国来的鲁班、关公,不善此道的西方人何必再去“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呢?

第三,    根本学不会。天生万族,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从世界范围看,文明古国的人民都会享受生活。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绵长,药食同源,食色考究,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职业大厨。中国人在制度设计和经济、科技发明上不如西方人,但在厨房料理上革新、改造、创意、发明的本领绝对天下第一,无人能比。用点石成金、撒豆成兵来形容中国人的做菜功夫一点都不夸张。而什么都能发明,什么都处先进,勇冠天下,技压万国的西方人,尤其是英美德人,偏偏不善食道。有个英语idiom说:“ An Englishman teaching an American about food is like the blind leading the one-eyed.”足见,西方人不是不愿学、不想学,而是想学也学不会。

第四,    方法不对。西方工业发达,科技领先,人们凡事都讲究量化。量化的方法于发明创造有效,于经营管理有效,但于中餐烹饪未必有效。西方人总喜欢拿自己的理性思维去理解事物,认为科学可以胜过一切,实现一切。然而中餐既不是西方人理解的产品,也不是外行中国人夸耀的艺术品。中餐就是中餐,它什么别的也不是。中餐裡面虽有量化成份,但却随时、随地、随气候、随季节变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情绪和状况而异。从一个中文的“湯”字,便可窥见一斑。汤裡面的基本成分也就是“水”,但放什么料,加多少盐,滴几滴油,在明火、文火上炖多久,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什么客户做什么汤,可谓变化多端,没有定规,就是一本《周易》也演示不完。所以中文的“湯”字由“水+易”构成。西方人对中餐做法说明常用的“盐稍许、糖稍许、料酒稍许、辣椒稍许”等提示方法大惑不解,总认为似他们那样标注“几斤、几两、几克、甚至几毫克”才正确。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一些企管精英们也不加分析地掺合进来,认同西方人的观点。其实,这都是不了解中餐特殊的烹饪方法所致。

第五,    态度不对。西方人也好,国内企业高管也好,他们之所以自己不会、不懂做中餐,却敢向中餐界提出所谓的量化要求,无知人胆大,主要原因是他们小看了中餐,轻看了厨师。殊不知,中餐厨师的祖师爷是伊尹,曾做过商汤的宰相。他认为中餐的烹饪方法可用于治理国家,可见中餐所包含的学问有多深。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比喻,至今也没有几个政治家真正明白。不懂厨艺,焉能理解?今天的中餐厨师虽然都是普通劳工,标准的蓝领,远不如专家教授、达官显贵们满腹经纶,侃侃而谈,但中餐的玄理奥道却不会嫌贫爱富,以貌取人。喜嗜中餐,却看不起中厨,这很类似某些世人对待《圣经》和犹太人的态度。

第六,    怕中餐一桌独大。中餐再好吃,价格再便宜,服务再周到,但毕竟在人家地头上混。中国人把什么都叫文化,整天活在文化里。西方人把什么都看成生意,人人活在生意里。会做生意的人自然懂得,引进中餐既可活跃市场,又能促进消费,更能丰富本地人的饮食口味,但一桌独大就会形成垄断,培养独裁。所以,深谙民主之道,竞争之道,多元之道,平衡之道的西方人,永远不会因垂涎中餐而人人奋勇,个个向前地去学中餐,更不会被中餐同化到放下“餐”刀,立地成“筷”的地步。(本文纯属个人管窥之见,望大厨老饕们切莫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