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杀率与码农浓度成正比
文章来源: 一剑飘尘-2015-03-10 09:34:59
一剑飘尘

又一起高中生自杀!在硅谷城市Palo Alto!这是从去年10月以来发生在这个城市的第五起高中生自杀事件!今年第三起!Palo Alto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如果说斯坦福大学是这个城市的后花园,苹果公司第一家苹果专卖店就开在这个城市,估计许多人就明白这个城市的地位了。这是一个华裔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城市。据说这个城市的每一个Starbucks,都坐着不止一个风险投资商,就等着来咖啡馆聊天的斯坦福学生中出现一个天才,然后就送上几百万的美钞让他挥霍。

这个城市还有一个牛逼的地方,随便一个厕所,估计也能卖出上百万美金的价格。当然,我不是地产商,就这么一说。您也不要当真,跑去美国地产协会评估厕所价格。前面我写的文章“38节,做爱去”,就有硅谷的一个朋友电话我,跟我叫真,说我那文章中错用有效数字。这老兄还因此推论说我是文科生。

说实话,我选择作朋友的不多,能够有我电话的朋友更是凤毛麟角。但是,他竟然不知道珍惜我对他的这一片痴情,公然瞧不起文科生。于是,我就为了文科生的名誉跟他反击,说:你懂得有效数字,了不起,你懂得文学修辞中的“反讽”么?

他就木然了。

当然了,我最后还要再为了理工科的逻辑能力羞辱他一番。我告诉他,我不仅是理工科毕业,而且还毕业于很牛逼的西安交通大学,我在大一的物理实验课上,就被老师强硬灌输了有效数字这样的概念。

以前我一直觉得理工科的逻辑性比较牛逼,但是从这个事情我看到,人一旦肾上腺素分泌旺盛,神马文理科毕业的都没有用,立马变成神经科。

关于这个高中生自杀事件,我也一直想写文章的。这么重大的事实,说实话,我不写都对不起那些自杀的孩子。但是我知道,在这个时候出炉我的观点,一定会被这个民族的各个大神们跳骂的。不是吗?上次Gunn High的孩子自杀,我就是在硅谷的微信群里随便说说父母的责任问题,就遭到群里一致的攻击。他们的观点非常有意思:孩子都死了,现在是父母最伤心的时候。更有自认为那父母的朋友的,更是一幅老母鸡的架势,就差拿刀砍我。

这些人一定是童话故事听多了,以为老母鸡可以保护小鸡。事实上,没有人类围上栅栏,老母鸡自己也要被黄鼠狼咬死的。

Palo Alto这个城市的两所美国顶尖高中,从2009以来已经12起学生自杀!这个比例显然是非常高的,几乎是说,每所高中每年有一个孩子死于自杀!

青少年自杀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现象。我从政府的统计网站上找到下面的一段文字:A nationwide survey of youth in grades 9–12 in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found that 16% of students reported seriously considering suicide, 13% reported creating a plan, and 8% reporting trying to take their own life in the 12 months preceding the survey。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高中生的自杀倾向是非常高的,16%的学生严肃地考虑过这个问题,8%的尝试过!但是,最终自杀成功的很少。 Palo Alto这个城市的两所高中的自杀率,是美国中学中的翘楚。同样我所生活的城市高中,也是美国非常有名的高中,也是华裔集中的高中,这么多年,就没有听说有学生自杀的。对比我所在的城市,虽然也是一个收入比较高的城市,但是这个城市里人的职业分布非常广泛,从公司白领到餐馆小老板到生物保健公司大老板,都有。而Palo Alto,显然职业集中,绝大多数是高科技领域的精英。就如同本文开始的例子中说的那样,对于这些精英来说,张嘴就可以把我这样一个十多年的机械工程师经历改写成文科生。我当然不敢断定他们一定是什么样的人,但是我知道,当一个人在自以为很成功地道路上走到40多岁的时候,很可能眼睛中就只有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了。所以,这里我提出一个定理:高中生自杀率与码农浓度成正比。

这样一说,我也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刻薄了一点儿。在这样悲伤的时刻,给那些脆弱的心灵上撒盐?但是,今年仅仅三个月已经3个孩子自杀。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一有孩子自杀,就开始家长聚会互相安慰、学生也非常懂事地写劝进表给学校——安慰校长老师,然后就是扒拉扒拉的学生心理辅导。我敢说,要不了多久,还有孩子会走上绝路!因为在我看来,孩子无辜,其罪父母!我知道没有人敢于这样讲,因为大家都沉浸在中国的那种中庸文化中。事情出来了,只知道互相抱团取暖。事情过去了,又是依然如故。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观点,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那些在美国从事高科技行业的华裔,特别是码农,更是从自己的经历中验证了这个真理,因为他们就是读书中的优胜者。Thank God, 美国的高科技行业给这些Nerd提供了 一条道路:在薪水很高的科技公司里打工的道路。而无疑,这个行业集中在硅谷。

和美国的普通行业、其它城市的薪资比较,这些幸运地在硅谷有了一份工作的华裔,无疑有自恋的资本。所以,他们的意识中,也就摆脱不了让自己的子女继续踩着自己的足迹前进的愿望。在他们眼里,中学就要是最好的中学、大学就要是藤校。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下,可以想见整个城市孩子们的生活压力之重。不要说自杀的毕竟是极少数。能够自杀成功的人,其实真是要有极大的决心的。通过这几起自杀案例,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两所学校学习的孩子,有多少是生活在噩梦之中。

当然,有心人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例子来反驳我,只是这次不要再说我是文科生就好。我耽误不起文科生的名誉。其实,从上次(一月份)的自杀,就有人反驳我。就有人说,这个城市的家长是如何的团结、如何的善良、如何的不给孩子压力。而Gunn High的幸存的孩子,还集体给学校写了安慰信,说那个学校是多么地好,学生是多么地没有压力。当然,这些攻击我的人,应该是没有统计,那些写这份公开信的孩子组成的情况。我以小人之心揣读一下: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估计不会在这个名单上的。

我是抱着善良的心,接受这些攻击的。毕竟,我也不能表现得太刻薄。刻薄到连孩子们的话也不相信。但是,仅仅一个多月,又出来了这一起孩子自杀的事件。我现在就要反击了:难道应该反思的不是这些家长吗?当你们安慰丢失了孩子的家庭的时候,你们想到过为什么孩子们会生活在如此压力之下吗?即使孩子自杀的如此多,扪心自问,你们心中是不是还是在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去读藤校呢?你们是不是还支持状告哈佛在新生录取上歧视华裔呢?

原来我是支持状告哈佛的。但是最近几起孩子自杀的案件,让我有了反思。就在1月份Gunn High的孩子自杀的同时,一个耶鲁的华裔女生,也是成长于硅谷(后来好像搬家离开了),从金门大桥上跳海自杀。所以,我现在突然觉得藤校减低华裔的录取比例,其实不是歧视,而是治病救人。治的就是华裔文化中的书呆子情节,治的就是玛农们这种一根筋的死读书情结。

看看我前面的文章吧,一个洛杉矶码头工会的工人,年薪平均14.7万!不需要藤校学历,甚至大学都不需要。华裔敬仰的Jobs,比尔盖茨,李嘉诚,哪个大学毕业了?我现在都后悔自己当初读了大学,更不要说还分理工科、文科。如果当初就是初中毕业,说不定现在手下早已经雇佣了大批藤校毕业的码农呢了。至少,也可以到码头工会混一份比玛农还高的平均薪水吧。

因为以前的工作经历、以及这次反对SCA5的经历,我对码农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我发现许多的玛农虽然在美国顶级高科技领域工作,却对美国的精髓完全不了解。

美国是一个和中国不同的社会。这是一个鼓励创新、鼓励英雄主义、鼓励个人价值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藤校虽然牛逼,但是没有牛逼到和中国的北大清华那样,可以靠校友提携青云直上的地步。如果我们逼迫孩子走上唯藤校是优的道路,其实是遏制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天赋。有能力读藤的,当然不错。对于读书不感兴趣的,美国也照样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发挥。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都当作林书豪培养,你自己也没有林书豪的父母长得帅,不是?

我们这代移民,都经历过中国的高考,绝大多数人是高考的胜利者。但是,如果不唯成败论英雄,认真想想:无论是当初高考的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在那条独木桥上不都是受折磨者吗?Thank God, 美国这个社会没有设置这样的独木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名校并不唯成绩是问的原因。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要自己设置一条独木桥,逼着我们的孩子走上去呢?

注:码农,高科技人才自嘲的名称,比喻是在键盘上码程序的农民。现在看,还确实挺形象,只是有点儿对不起农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一剑飘尘,微信: alexlu68; 文学城博客:一剑飘尘- (名字后面有一条短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