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英式足球的点球惩罚制度必须改革
文章来源: 金笔2010-06-21 08:51:26


有人说,(美式)棒球赛是最公正的比赛。这话假与不假。按棒球赛规定,客队方首先进攻,攻势直到累计至三人出局结束。然后是主队进攻客队防守,同样是累计三人出局为止。客主双方依次轮番,每个选手都有机会参与进攻和防守,直到完成九局并决出胜负来。但如果九局之内无法决出胜负,则进入加局赛。这时采用“突然死亡”方式,即一局结束时得分高的一方即胜出(类似英式足球的加时赛)。

到此为止棒球比赛看是公正的。但是仔细研究也还有不公正的地方。比如判定投球好坏之界限,即所谓的 StrikeZone,即相当主观,缺乏 Consistency。严点说它是依每个裁判不同而非常“个性化”的。而且好投球手可以有意识的引导裁判产生错觉潜移默化,移动“StrikeZone”。裁判的误判也直接会影响比赛结果。

因此我不能认同棒球是最公正的比赛。

就促进比赛的公正性而言,笔者认为美式足球做得比棒球好,更远胜于英式足球。美式足球在比赛的公正性方面主要依靠两点,一是引进“即时重播”帮助裁判做正确裁定,二是它的惩罚制度相当合理(见后述)。而这两点都非常值得英式足球的借鉴。尤其是最近本人连续看完了多场世界杯足球赛,对于裁判们频繁的“误判”,“漏判”,甚至“错判”,以及“上半场宽下半场严”或者反之亦然等错误深感不满。

现代足球(英式)可以说是人类观赏和参与最多的第一大运动。但(英式)足球的明显不足是它的进球率特低,比赛经常出现零比零的结果。我这篇帖子基本上就是在一边观看巴西对象牙海岸的比赛,一边写下来的。这场比赛进球数还算多的,三比一,但我还是能从容有余地码字,既没漏掉四个进球,同时也看到巴西队的第二个进球其实是个手球犯规(通过即时重播),裁判漏判!最后巴西队的 KAKA 被判红牌下场,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裁决。

尤其是当两队水平相当的情形下,裁判的错误更是干扰了比赛的结果。这些“跑全场还不如裁判哨子响,踢满局还不如裁判罚点球”的现象让人感叹。顺带评论一下“国足”,鄙人已经远离中国足球十几年了(其间光看了两三场比赛而已,心脏承受不起,呵呵),但我还是认为裁判的这些乌烟瘴气的事情是中国足球冲不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国人太精明了,太会计算了!裁判不公影响足球比赛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中国足球就成了一个大染缸,永远出不了世界一级明星,因此中国足球也只能在低水平振荡了。

为了让足球更有观赏性并鼓励公平竞争,在比赛裁判时引进“即时重播”,并改变罚点球制度,这两点都似有改革的空间。但由于“即时重播”在技术上比较,故不在本文中讨论。本文的重点是在罚点球制度的改革上。

目前英式足球的罚点球成功率大约是在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个成功率实在太高了,对点球造不成悬念,它对守门员也没有压力,守住了是幸运,没守住是应该的。压力只是在执行惩罚的球员身上。

点球惩罚主要是针对球员在禁区内犯规。但分析禁区内球员的争持,持球进攻方在对手犯规时其实进球的机率并不大,因为整场比赛下来的进球数是屈指可数,有时甚至是零比零议和的。所以对防守一方队员在禁区内犯规处以点球惩罚实在是太严厉了。以至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两个队的胜负是由一个罚点球决定的。二是裁判在判给(或奖励)一方点球后,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会比较偏袒失球对方,或者对进球一方比较严厉。裁判这样做无非是要补偿另一方。

但是,任由裁判上下其手通过罚点球决定胜负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在犯规惩罚上,英式足球应该借鉴美式足球的做法。美式足球比赛规定,进攻一方持三次机会将球推进十码以上,否则将攻防转换。在一波进攻中,如果攻守两方有人犯规,在弄清楚谁犯规以后,裁判往往会按照犯规的程度,向进攻一方授予或索取几个码距离,以资奖励或惩罚。这是典型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做法,犯规的严重性和距离是成正比的,合乎情理,同时在最小程度上干扰比赛的结果。

英式足球的点球惩罚,应该将点球成功率降低至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左右。也就是说,一方面通过点球惩罚阻抑防守方在禁区内犯规的欲望,但同时也不直接奖励攻方球员一个进球的机会。这样的话,对裁判的压力也减少了。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同一水平下(比如国家队之间),罚点球成功率总体在百分之四五十左右,但每个守门员之间的差距就显示出来了,其守住点球的成功率可以在百分之二十至八十之间徘徊,而不同的球员(操刀的应该就是被犯规的球员)之间的成功率也可以展开来了。这样的结果就是足球比赛中,惩罚点球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会大大减少,使得足球更公正,更有观赏性。

那么怎么样使得罚点球成功率下降至百分之四五十左右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将点射点向后挪,一直挪到这个成功率就行了。现在沿用的是十二码距离(早期的足球材料很重的原因),但估计挪到十六或十八码左右就可以了。

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