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理解和接纳
文章来源: 禾口2014-09-26 17:54:05

安雅是个聪明美丽的女子,童年的家庭变故和磨练,缺爱却又挣扎着寻爱的成长环境造就她成为既是柔情似水的小女人,又是执着能干的女汉子,这个不同一般的复合体。

安雅的文笔了得,她写的关于自己的情感故事,生动细腻,极具画面感。让网友们不由自主的陷身她的情感故事,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最后大家庆幸她终于找到了位她可以全身心投入的,同时又完全接纳她的伴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安雅又讲述了因先生的前妻的纠缠,而造成了失眠的痛苦,中间又穿插了前男友生孩子,她去看望的具体事件。她的特别有画面感的描述,使读者们开始困惑是不是那个似乎非常了解和理解安雅的前男友,才是安雅无法放下的真爱?

人的生活是复杂的,一方面每个个体是独立的生命和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的轨迹,但另外方面对群体生活的热爱和共生的状态,使我们无法摆脱与他人之间有了解的欲望,理解的期盼,乃至接纳和被接纳的渴求。

了解是人与人关系中比较浅表的认识,但涉及的信息范围可能很广。而且事实是信息量不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是不会用了解这个词。所以当一个人声称了解另一个人时,基本就是认为掌握对方的大部分信息。所以对于“了解”,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纠结,一方面渴望被他人认知,所以希望被了解,另一方面出于保护隐私的需要,却不希望被了解。

理解,完全不同于了解,是一种深入的认识,是对对方信息的消化,但却不要求信息的全面。对比与了解的纠结心态,人本能的更期望理解。理解让人感觉更接近事实的真相,让人产生踏实感而获得安全。很多描写真爱的故事,都是一再强调伴侣间的理解,那种出神入化的心意相通的感觉,似乎能打破一切的障碍,让关系的双方轻松合二为一了。事实上这个本身是个误解。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通过是非,利益等价值判断理解他人,但是理解不等同于同意。有时候,尝试理解的目标就是为了反对。比如分析敌方就是为更好的打垮对方。

显然亲密的关系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了解,也不是理解,而是一种能带来更可靠感觉的接纳。只有在接纳的框架下,人与人的关系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定,和安全。一般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的基调就是接纳。家是幸福的港湾,表达的就是这种感觉。

一般人都以为,成功的关系必定有从了解,到理解再到接纳这个标准过程。就像大家认为,可靠的爱情需要个相识,相爱,再瓜熟蒂落到长久相伴的过程。真爱似乎了解,理解,接纳三个元素一个都不可缺。甚至有人就以为,接纳=了解+理解。

但是事实上,了解,理解,和接纳是三个独立的概念,既可以有关联,又可以独立发生的,触发的原因可以是独立的。了解一个人,可以不用理解和接纳他,这个是最常见的情况。理解一个人其实也不一定需要了解,比如当看一个人吃辣的,因为见过爱吃辣的,也理解了,就不要了解他的经历,立刻理解了,但是尽管理解了,也不意味着一定接纳。我们有时也会选择越过了解和理解,直接接纳他人,最典型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态度,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事,不了解,也不理解,但凭着爱就简单的接纳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几年前和一个朋友的争论。我说爱是责任,她说爱是个决定。我们彼此不能说服对方。但是现在,我感受到了她说的爱是一个决定表达的意境,这就是当一个人决定了接纳对方时,这个就是爱了,是真爱。

回到安雅的故事,正因为安雅和她的先生彼此的那种强烈的对对方的接纳感,成就他们的婚姻关系,和真爱的确认。前男友虽然表现出对安雅的了解和理解,却没有表现出来足够的接纳,以至于在后来的短短时间的相见中,还会出现很多细枝末节的冲突,和不协调。

但是我也要说接纳是全方位的,不光是认知上的,心理上的,更是生理上的。所以我要提醒安雅,如果出现了失眠的状况,就是一个生理上的接纳达到了极限的信号。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关系,做必要的调整,才能让真爱的花朵越开越美丽。

爱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只有遵循理,爱之路才会越走越真实。

 

文中的故事来源一网友,名字为化名。在此谢谢她让我借用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