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渴空思换旧方(张东荪,1886~1973 )
文章来源: pnr2013bnc2014-11-30 10:29:07

疗渴空思换旧方(张东荪1886~1973 )

弃蚌拾珠谁氏子?老夫久已不椿粮。              张东荪

张东荪早年留日,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任教燕大哲学系。抗战期间,张东荪一度被日本宪兵逮捕。抗战后,作为民盟代表之一,出席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他代表中国民主同盟,参加和平谈判,与中共向国民党提出:争取和平建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承认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共军包围北平时,傅作义任华北剿匪总司,张东荪又出面联络双方,见证了傅作义的开城投降。

张东荪和共产党合作的渊源,一九五一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时却首当其冲成了反动份子,以卷入“美国特务案,被撤销了其民盟内外一切职务,从社会中消失,文革中以八十七岁死于秦城监狱。张东荪在苦难中,反思涉猎过的古今中外哲学,求索中国社会思想的出路,写成《咏西哲诗》,终篇曰

天人损益总参商,疗渴空思换旧方。

弃蚌拾珠谁氏子?老夫久已不椿粮。

他以弃蚌拾珠谁氏子?指中国人思想走入迷途,弃本外求,既愧对祖宗,也未能找到智慧的明珠。所有向西方学习的努力,试图找到新法以“换旧方”来“疗渴” ,都是一场空。按《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椿粮,原指隔宿捣米备粮,以应长途行旅之需。张东荪在牢中自叹,脱离学问太久,已经无能去为这个民族预备明日的精神粮食了。

1907年,张东荪在日本认识了梁启超,接受了立宪派的主张。一九一九年九月《解放与改造》半月刊创刊,以致力于社会的解放与改造,造就第三种文明为诉求,主编是张东荪和俞颂华。一九二○年三月刊物更名《改造》,刚从欧洲游历回来的梁启超任主编。从此开始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在梁启超署名的《改造》发刊词,有提出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主张:

”同人确信社会生计上之不平等,实为争乱衰弱之原,故主张对于土地及工商业机会,宜力求分配平均之法。”

  “同人确信生产事业不发达,国无以自存,故主张一面注重分配,一面仍力求不萎缩生产力且加增之。”

 

张东荪晚年有一首诗《借得梁任公近着第一辑,内有复余书论社会主义运动者,重读之,不胜感喟》:
  
    寒夜千披旧赐书,乱丝谁可共爬梳。
    激风料定千波涌,邀局输由一子疏。
    昔日徒忧今日事,何方能按此方图。
    独怜隔界难通语,欲问先生笑我无。

  相隔三十多年后,张东荪看到《梁任公近着第一辑》,寒夜中反复重读当年梁启超和自己的来往书信就社会主义所做的讨论,感叹当年心中的隐忧如今竟成真;一盘乱局该如何解决,却已经没人可以商量了。

 

1949930日,576名代表投票选举首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得到了575张票。例来的说法,那唯一少掉的一票,是毛主席谦冲为怀没投给自己。戴晴经过长期的调查,写成了《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给出了另一种说法:那唯一的例外是张东荪。即使是不记名的投票,还是很快被索定了,这也注定了张东荪一家之后的悲惨命运。他的次子中科院学部委员张宗燧,三子社会学家张宗颖夫妇文革中先后自杀。

 

早在19191月,张东荪在《世界共同之一问题》文中说:“今吾之言皆非所于中国,以中国人民程度太低耳,吾知过激主义不来中国则已,来则必无法救药矣。”即已指出中国走向苏俄式的激进主义之危机,这时中国共产党都尚未成立。张东荪晚年的诗:”深感清诗记我狂,梦回犹自对苍茫;书生谋国直堪笑,总为初心误鲁阳。 《淮南子》鲁阳挥戈力挽危机之典故,叹息自己虽有一片为国家谋前途的初心,一切都成空。

 

  张东荪说过:“所以读书人之人格,就看其对于本人的言论,自己有无尊严的保持。”张东荪爱读苏辛词,有诗寄感:遥知千载沙汀上,总有孤鸿冷自持。”這是用了蘇東坡的《ト算子》詞"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如果说龚自珍”哲人之心,孤而足恃。”的思维,有对中国近代的哲学家起了作用;那么张东荪这种独来独往的孤鸿,以其拣尽寒枝不肯栖的作风,可说是其中的代表者。(作者:陈健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