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一大陆女留学生因一氧化碳中毒去世
文章来源: Yz_river2015-08-23 19:31:03

19号下午收到朋友微信,惊悉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凯瑞商学院的大陆女留学生徐奕甜在其住所一氧化碳中毒,后因抢救无效于2015年8月15日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的马里兰大学医院去世,终年才25岁。遗体告别定于22号周六10点在巴尔的摩Michelle-Wiedefeld 殡仪馆举行。警方目前尚未发现此事涉及传染病发作或刑事犯罪的迹象,正在深入调查一氧化碳的来源。

徐奕甜是朋友同学孩子的同窗,浙江海宁人。她先是东渡日本求学后转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本科毕业后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凯瑞商学院读研。徐奕甜长相秀美,喜欢旅行、摄影(图1-2)。不幸地是,遇难的九天前她刚刚参加本届学生的毕业典礼,而遇难后的第二天又恰逢她25岁生日。不难想象,这么年轻,生活刚刚开始就去世了,她的家长一定是哀痛欲绝, 伤心至极。

据了解,徐奕甜与其他同学校外合租一处住房约有一年多。商学院毕业后,她与另一名室友准备计划就近在华盛顿特区发展,并因此已经在当地签约租房。 8月14日返回巴尔的摩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交接房屋后离开。可房东发现第二天早上交接时无法与其取得联系,感觉异常随即报警。警方大约于上午10点半左右赶到住所,发现两人已深度昏迷。经抢救后,她的室友已经苏醒,而徐奕甜却不幸去世。

这是俺在美国生活遇到的第二例CO中毒事件。说到上一次那是大约5年前的事儿,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记得一次俺家屋雨水槽(RAIN GUTTER)坏了该修了,后经一位做房地产的朋友介绍认识了老宋,他来后很快就修好了。老宋是韩国人,开个工程车以修房顶为生,为人非常憨厚老实,从不漫天要价。老宋英语不好,每次交流边说边打手势。打过几回交道后便熟悉起来,俺有事就经常找他。俺最后一次找他是发现房顶有些油毡瓦(SHINGLE) 需要置换,于是打电话请老宋来修。老宋来后利索的爬上房顶,开始置换SHINGLE,不过那天不知为啥,老宋干活中接到一个电话后就匆匆忙忙离开,并告诉俺第二天再来,俺说没问题。可是过了2-3天老宋还没来,俺觉得很奇怪就给老宋打电话。电话那边是个女孩的声音估计是老宋的女儿。俺问到,“你爸呢?”, 女孩哭着答道“我爸妈和弟妹都因CO中毒昨天住院了”。 俺顿时感到一种不祥征兆, 于是放下电话赶紧查看当天的新闻。 报纸头条赫然写到:一家韩国人因暴雨断电后,将发电机放在车库自己发电,不慎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除一女儿到同学家过夜(ONVERNIGHT)逃过一劫外,其他成员全部因抢救无效死亡。俺当时非常震惊,情绪坏透了,满脑子都是老宋憨憨的样子。俺心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两天前还活生生的人,咋说没就没了。真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自那之后,俺家就安装有CO探测器。 令人困惑的是,县里安检对火灾报警器的要求非常严格。无论自住还是出租房,每个卧室必装一个报警器,此外每层走廊还必须装一个。对新的建筑CODE还要求每个房间内安装灭火用喷水头,可是对CO探测器却没有任何要求。俺虽然见有报道说,徐奕甜住处几次报警,但未说明是火警还是CO。据俺所知,巴尔的摩乃至整个马里兰出租房是不要求安装CO报警器。

附: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affinity)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 因此一旦CO与血红蛋白结合将使人体中的氧-二氧化碳的氧化还原过程失效从而血液失去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而死。当CO浓度在空气中达到35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通常先是头痛,恶心、呕吐和呼吸急促,之后会精神错乱、肌肉无力。中毒者通常无法移动以逃出中毒环境而最后丧失意识和昏迷。最终由于心律不齐,以及心脏和脑受损而导致死亡.

图1. 徐奕甜在JHU校园 HOMEWOOD CAMPUS 侧门前留影

图2. 徐奕甜在JHU校园 HOMEWOOD CAMPUS 前门留影